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現狀及特征

(一)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鋼鐵消費與供給情況

1996年,中國鋼產量突破億噸,達到101.24萬噸,之后7年實現了產量翻番,到2007年中國粗鋼產量為4.89億噸,同比增長15.7%,占全球總產量的36.4%。生鐵產量為46944.6萬噸,同比增幅為15.2%,占全球生鐵產量的50%。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鋼材消費總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2007年國內市場粗鋼消費量為43486.41萬噸,比上年增長了5053萬噸,增長13.15%。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粗鋼消費量微幅上漲,2009年增長大幅回升,達到56508.20萬噸,比上年增長24.65%,2010年、2011年又大幅下挫,2011年粗鋼消費量已突破6億噸大關,如表1-1所示。

表1-1 2002~2011年中國粗鋼消費量變化情況

2.鋼材進出口情況

中國鋼材進出口連續多年呈現反向趨勢,鋼材進口量于2003年達到峰值3717萬噸后,呈逐年下降態勢,2006年中國鋼材進出口形勢出現了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凈出口,直至2011年,中國的鋼材貿易仍保持著較高的凈出口量,2011年鋼材凈出口量達到了3330萬噸,如表1-2所示。

表1-2 2001~2011年中國鋼材進出口情況

3.中國鋼鐵貿易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

中國的鋼鐵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在世界鋼鐵貿易中的份額不斷增加,進口份額由1980年的2.7%增加到2006年的5.5%,同期,出口份額則由0.3%猛增到8.7%,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10年,根據IISI和世界各主要鋼鐵生產國公布的數據資料進行匯總,全球主要鋼鐵生產國和地區在世界鋼鐵市場所占有的份額比重為:中國占25.8%,居第一位;歐盟25國占15.9%,居第二位;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占12.5%,日本占10.7%,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占10.7%,其他合計占24.5%。

4.中國鋼鐵產品遭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情況

中國鋼鐵出口的快速增長,引起了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根據WTO統計,1995~2005年,中國共遭遇了469起反傾銷調查,其中106起是針對鋼鐵產品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賤金屬及其制品行業。在中國,鋼鐵行業是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行業,在被實施的338起反傾銷措施中,有78起發生在賤金屬及其制品行業。2007年是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一年,案件共計15起,同比增長87.5%,涉及金額約19.5億美元。除歐美之外,泰國、印尼、越南、韓國、巴西、烏克蘭等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對中國鋼材產品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訴訟或調查。2008年,又有3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主要來自歐美地區。2013年,美國商務部又宣布,將對中國等七國出口美國的鋼材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將針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發起反補貼調查。

(二)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特征

1.鐵礦石進口量、價逐年提高

伴隨鋼鐵產能的釋放,鐵礦石的進口量逐年增加,但增長率有下降趨勢。同時,在旺盛需求及其他市場勢力共同作用下,進口鐵礦石的價格也一路走高。2007年12月,進口鐵礦石到岸價最高超過190美元/噸,綜合平均到岸價125.28美元/噸,創歷史最高價位,比2006年同期上漲56.38美元/噸,漲幅81.83%。由中國鐵礦石資源稟賦的特點所決定,國內鐵礦石生產遠遠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發展的需要,隨著鋼鐵產量的猛增,進口鐵礦石量也大幅增加,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自2003年一直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2009年達到68.57%后稍有回落,但依然保持上升態勢,且依然保持在60%以上,2011年、2012年已分別達到62.57%、64.81%,如表1-3、圖1-5所示。

表1-3 2003~2012年中國粗鋼產量及其出口情況

圖1-5 2003~2012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2.鋼材品種結構不斷優化

在國家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以及各大鋼廠加大品種結構調整力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年來,中國板帶材比重逐年上升,2008年前5個月板帶材所占鋼材總產量比重達到46.2%。2010年品種結構出現新變化,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熱軋H型鋼產量從零開始到2002年底達到100多萬噸,到2011年為止不斷創造新高,其他鋼結構用的中厚板、型鋼、鋼管、冷彎型鋼及涂鍍層鋼板等產量都有明顯增長,基本上可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中國鋼材產量和品種快速增長為鋼結構事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2011年,鋼材消費仍以長材為主,但消費板帶材比重提高,質量升級。國內鋼材市場消費的主要品種集中在小型材、線材、薄板和中厚板4大品種,占鋼材消費總量的72.61%,其中小型材、線材占41.77%,中厚板、薄板占30.85%。

3.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

2009年以來,由于國際鋼材價格大幅下降,國內外產品出現價格倒掛的情況,從而使部分產品出現進口回流,這也是進口數量出現同比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鋼鐵產品進口數量的增加對國內鋼鐵市場造成了沖擊,加劇了國內鋼材的供需矛盾。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國內對“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控制。雖然國家從2006年開始不斷調整出口政策,降低出口退稅,但收效甚微,2006年中國鋼材出口量為4301萬噸,2007年增至6269萬噸,很快出口量持續回落,受經濟危機的沖擊,2009年僅為2460萬噸,2010年和2011年稍有起色,增長到了4256萬噸、4888萬噸。國家征收部分產品的關稅,從而使國內出口企業舉步維艱,出口數量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也擴大了進出口的差距。

4.出口目的地趨于多元化

中國鋼材出口的傳統國際市場主要是韓國、美國、歐洲。但2007年以來,東南亞、中東地區的鋼材需求旺盛,致使中國鋼材輸出逐漸轉向越南、印度、伊朗、新加坡、阿聯酋、泰國、印尼、沙特等國,2007年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總量大幅增長,說明中國的出口市場趨于多元化。雖然貿易摩擦頻發,2010年,國內鋼材的出口形勢還是相對較好,目前中國鋼材的主要目的地并不是美國,而是包括韓國、中東在內的亞洲市場以及近年來開拓的部分新興市場。

5.出口企業集中度下降

2007年,中國鋼材出口企業達14721家,出口前10位企業的出口總量為1526.9萬噸。占全部出口總量的24.36%,比2006年鋼材出口前10位的企業出口的31.93%更進一步下降。在鋼材出口企業中,國有企業出口量最大,2010年共計出口2095.85萬噸,占鋼材總出口量的49.25%。私人企業出口鋼材995.16萬噸,占鋼材總出口量的23.39%。中外合資企業出口534.51萬噸,占鋼材總出口量的12.56%。集體企業出口327.65萬噸,占鋼材總出口量的7.7%。出口企業“小、多、散、雜”的結構不容忽視,特別是一旦鋼材出口品種結構受到限制,就會造成某一品種出口量突發性增長的局面。

6.規模擴張增速放緩

鋼鐵業從2002年開始擴張速度很快,行業規模也不斷擴大,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保持了穩定增長的趨勢,從業人員近兩年小幅下降,行業的生產效率提高,資產和負債在2009年的增速均有所下降,這主要受到經濟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由于鋼材價格的大幅波動,加上原材料成本的急劇上升和日益加大的國際競爭壓力,雖然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10年和2011年,鋼鐵行業的利潤總額也急劇下降,其利潤率僅為3.5%和2.42%。

7.中國鋼企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狀況不斷改善

中國鋼鐵企業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下降。2007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632.12千克標煤,較2004年下降了17.4%,同期噸鋼可比能耗下降了18.9%,砘鋼耗電和耗用新水則分別下降2%和5.3%。2007年大中型鋼鐵企業SO2排放總量同比下降0.51%,工業粉塵排放總量同比下降2.79%。2010年,全國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焦化、燒結、高爐、轉爐、軋鋼工序能耗均有所下降。這是鋼鐵企業節能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部分鋼鐵企業的某些指標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噸鋼耗新水的指標創出歷史最好水平,有19個企業噸鋼耗新水指標低于3立方米/噸。如表1-4所示,數據表明,各企業節能工作發展不平衡,生產結構也不一樣,企業之間的各工序能耗最高值與先進值差距較大,說明鋼鐵工業還有節能潛力。

表1-4 全國重點鋼鐵企業能耗情況對比

8.行業財務狀況表現差

行業的生產經營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和挑戰,行業效益下滑,發展速度減緩。從具體指標來看,鋼鐵行業的贏利能力下降,營運能力相對穩定,償債能力下滑,發展能力指標下降,鋼鐵行業的財務狀況表現較差。

9.行業地位依然穩定

由于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對國內外的經濟增長造成不良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普遍下降,有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出現負增長。在經濟環境不佳的影響下,中國鋼鐵行業也遭遇了較大的困難和挑戰,供需矛盾突出、價格出現劇烈波動,鋼鐵行業的經營不理想,鋼鐵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鋼鐵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還是穩定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富阳市| 乌什县| 桐梓县| 新昌县| 延川县| 宜君县| 正镶白旗| 临沧市| 舞阳县| 康定县| 邢台县| 谷城县| 黔西县| 丹江口市| 勐海县| 五华县| 策勒县| 白水县| 潼南县| 化州市| 昌乐县| 仪征市| 星子县| 神池县| 德兴市| 手游| 堆龙德庆县| 白河县| 余干县| 军事| 雷波县| 扎赉特旗| 申扎县| 方正县| 蓝田县| 三都| 南雄市| 浪卡子县| 新闻|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