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稅務信息化發展概況

【概述】

2018—2019年,稅務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減稅降費等重大決策部署,在稅務總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夯實基礎環境建設,優化整合金稅三期系統,建設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個稅部分)和社保費征收管理系統,升級完善電子稅務局,統一行業門戶網站,強化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防范治理,加強預算與采購管理,完善法規與標準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稅務總局數據平臺建設,發展大數據分析在稅務行業的應用,深入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有力保障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國稅地稅機構改革、各項稅制改革及減稅降費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了稅收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支撐作用。

【基礎環境建設】

(一)應用業務系統建設

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等各項改革工作部署,發揮金稅三期工程硬核實力,保障減稅降費優惠政策順利落地。

大力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拓展網上辦稅功能。根據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工作要求,國家稅務總局指導各省完成省內國稅地稅各類網上辦稅系統渠道、界面、登錄“三整合”,進一步建成全國范圍內規范、統一的電子稅務局,實現界面標準統一、業務標準統一、數據標準統一、關鍵創新事項統一,為納稅人提供了更豐富的辦稅功能和更優化的辦稅體驗。

實現決策系統機生機匯,打造減稅降費統計核算鐵賬本。稅務總局依托金稅三期工程決策支持系統,采用直接獲取征收系統數據的方式,記錄減稅降費的各項業務數據,統一核算口徑、從源頭把關數據、報表自動生成匯總,實現逐戶自動計算。

(二)行業門戶網站

稅務系統深入貫徹政府網站發展指引,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以納稅人、繳費人和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導向,在落實稅收改革中不斷推進稅務網站平臺整合、資源融合、服務聚合。

開展平臺整合。按照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安排,整合省級國稅局、省級地稅局網站,實現“一網發布信息、一網提供服務、一網互動交流”。經過整合,稅務系統網站數量從近1000個整合到37個,集約化、規范化程度明顯提升。

促進資源融合。依托稅務網站推動辦稅服務功能前端整合,努力打造足不出戶的稅收服務“一張網”。在稅務總局層面,將門戶網站與“12366”納稅服務平臺全面對接融合,并連接各省級電子稅務局;在各省級稅務局層面,推進互聯網辦稅服務資源集中整合到稅務網站,實現“一網通辦”。

強化服務聚合。圍繞重點中心工作,策劃推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個人所得稅改革”“減稅降費在行動”“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稅收服務一帶一路”“第28個全國稅收宣傳月”等網站專題,密集向社會傳遞稅收改革聲音;以圖解稅收、圖片故事、短視頻、動漫等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稅收政策,更好地服務廣大納稅人,其中“增大俠”系列、增值稅最新稅率表產品、減稅降費短視頻系列產品廣泛轉載、廣受好評,在宣傳解讀最新政策、傳播稅務正面聲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網絡與信息化安全

加強網絡安全監控,及時發現、消除稅務網絡安全風險。建設安全態勢感知系統,有效保障稅務系統安全。

為落實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責任,國家稅務總局圍繞增值稅發票新系統全面開展稅務網絡安全大檢查,切實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嚴密防止機構改革期間稅務數據管理風險。

積極落實應用系統數據庫安全訪問日志記錄工作。加強對運維人員工作紀律和網絡安全教育管理,嚴格落實運維人員信息安全保密協議簽署制度,定期檢查考核相關工作,進一步防范數據泄露等網絡安全風險。

(四)信息化投資與采購

2018—2019年,國家稅務總局將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作為政府采購工作的著力點,不斷完善政府采購信息化基礎環境,推動信息化項目采購長足發展,切實保障稅收改革發展等重大事項順利推進。借力信息化手段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持續強化“互聯網+稅務”模式,運用大數據思維挖潛增效,積極探索實踐,推進“網上釆購”縱深發展。

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完成信息化采購項目80個,預算金額為12.21億元,采購金額為11.28億元,資金節約率約7.61%;組織完成8類信息化產品入圍采購,共有77家供應商、1385種產品入圍稅務采購網。2019年,國家稅務總局采購信息化產品增加至9類,共有98家廠商、2435種產品入圍,相較2018年入圍產品數量增長了76%,基本囊括目前市場上90%以上的主流品牌。

(五)法規與標準化建設

1.稅收業務代碼標準體系建設

稅收業務代碼標準是稅務信息化中的基礎標準。為保障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和個人所得稅改革順利推進,按照國稅地稅征管業務和信息系統整合工作部署,國家稅務總局及時啟動了稅收業務代碼標準調整工作,完成了包括證照類型、登記注冊類型、預算分配比例等38類,涉及登記、發票、票證、稽查等多個業務領域的代碼標準修訂工作。

2.稅務系統內控制度建設

嚴格實施稅收系統內控制度和流程,較好地預防和規避了各類風險事項,提升了工作質效,保障了相關工作有序開展。按照內控工作要求,梳理風險點,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推廣應用內部監督控制平臺。根據內外部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的變化,持續制定、完善相關內控制度。

3.稅務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設

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和中央網信辦等網絡安全主管部門工作部署,制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國家稅務總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明確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過渡期網絡安全策略工作要求的通知》,組織排查數據安全管理風險,進一步明確數據管理責任、數據安全管理和技術保護措施要求及內外部人員的安全管理,防范因機構、人員、崗位變動帶來的安全風險。

(六)人才培養

為推進信息化建設,培養高端信息化建設人才,國家稅務總局在全國稅務領軍人才招錄中設立了信息化管理專業。2019年第六批全國稅務領軍人才招錄,選拔了25名信息化管理專業稅務領軍人才學員。

國稅地稅機構改革后,國家稅務總局統一部署,及時編制培訓教材,開展“一竿子”到底視頻培訓,覆蓋全系統信息技術崗位人員。同時,以重點項目為依托,組織完成Oracle OCP認證培訓、VMware虛擬化軟件認證培訓,以及小型機、存儲、PC服務器專業技術培訓等近20個培訓,培訓500余人次,覆蓋全部省級稅務機關信息技術部門,持續提升稅務系統信息技術人員專業水平。2019年3—4月,國家稅務總局組織了兩期金稅三期工程驗收工作整體培訓;2019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舉辦了“智稅2019”大數據競賽賽前培訓班,以及稅務系統信息技術人才庫應用系統和數據處理技術培訓班。

【大數據發展與應用】

自2018年起,國家稅務總局樹立稅收大數據是信息資產的理念,構建海量稅收基礎數據資源管理體系,不斷促進大數據環境下的稅收改革創新和協同共治。

建立稅務大數據云平臺。稅務大數據云平臺基于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覆蓋從國家稅務總局到省、市、縣分局的所有層級、所有稅種和涉稅業務流程環節,同時對第三方信息進行集中匯總,有力地支撐了各類稅收業務辦理。

升級推廣金稅三期工程,形成“頂層一體化、縱向聯通化、支撐平臺化”的數據平臺。數據平臺承載了總局、省局兩級部署的數據管理功能,實現了包括統計核算、風險管理、信用管理、稽查選案、稽查雙隨機、內部監督控制、動態監控等數據應用功能。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通過數據建模、關系圖譜、企業畫像等方式充分應用大數據,構建以信用評價、監控預警、風險應對為核心的新型征管方式,實現對納稅人信用和風險狀況的動態監控,根據監控評價結果實施差異化管理,對納稅人做到“無風險不打擾、高風險嚴管控”。

【互聯網+政務服務】

(一)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國家稅務總局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庫、數據資源共享系統等重點任務對接,統籌推進總局層面對接工作開展,指導各省級稅務局做好政務服務平臺對接。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已經完成國家稅務總局旗艦店建設,上線“出口退稅率查詢”“納稅信用查詢”“事務所查詢”“重大案件查詢”“辦稅日歷”“辦稅地圖”“辦稅指南”等服務事項,完成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庫對接和數據資源通路測試等任務,持續推進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深入對接。

提升運行質效。國家稅務總局對標推進網站平臺升級完善,2019年完成優化項目23項;建立人工抽查和機器掃描相結合的日常監測機制,定期向省局通報情況并督促整改。國家稅務總局門戶網站在2018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入選年度部委網站“十大”優秀創新案例,在2018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列部委網站第2名。

強化安全保障。按照網絡安全和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要求,完善網站信息發布審批審查流程,建立網站常態化監管機制,制定網站信息安全應急預案,強化各項安全保障措施。

(二)構建專業服務平臺,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

在“12366”熱線的基礎上,國家稅務總局以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為支撐,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功能和渠道,建設完成集納稅咨詢、稅法宣傳、辦稅服務、權益保護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品牌化的“12366”納稅服務平臺。2018年12月15 日,國家稅務總局“12366”納稅服務網站上線試運行,并陸續上線“12366平臺”(WAP、App)、“12366”智能咨詢微信支付寶小程序、“12366”稅收知識庫。截至2019年4月底,“12366”平臺完成上線試運行。

“12366”平臺實現部署分級化、業務全量化、渠道多元化、服務智能化。截至2019年6月28日,“12366”平臺訪問量達1273萬人次,近期日均訪問量為7萬人次,智能咨詢業務量為288萬人次。

【重點項目工程】

(一)建設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

為支撐個人所得稅改革,構建自然人稅收服務與管理體系,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啟動個稅系統建設,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初步建成全國應用大集中模式的個稅系統。個稅系統于2018 年年底正式上線,其特點是“1個云平臺;2個處理中心:業務中心和數據中心;3類集成方式:功能集成、服務集成和數據集成;4條辦稅渠道:手機端、網頁端、客戶端、大廳端”。截至2019年,手機端累計注冊8005萬人,累計填報專項扣除信息7078萬人。個稅系統的目標是支撐全國自然人和扣繳單位的個人所得稅涉稅業務辦理,構建“權責明晰、依法遵從,代扣代繳、自行申報,匯算清繳、多退少補,優化服務、強化管理”的自然人稅收管理新模式,并為國家稅務總局推進基于“云化”戰略的新一輪稅務信息化建設思路做出有益探索。

(二)優化整合金稅三期系統,持續開展信息系統升級完善

截至2019年4月,金稅三期系統并庫工作圓滿收官,系統性能得到有效驗證。金稅三期系統并庫通過優化系統性能、整合業務和數據,實現國稅地稅金稅三期系統數據庫的“兩庫并一庫”、納稅人信息的“兩戶變一戶”、征管模式的“兩套合一套”,完成國稅地稅征管模式、工作流程、崗責體系的規范統一。

(三)建設全國統一的社保費金三標準版系統

國家稅務總局專項開展全國統一的社保費金三標準版系統建設,為社保費征管職責順利劃轉及平穩征收提供了堅實的信息化保障。金三標準版系統包括“1個平臺”“6個子系統”,具體包括社保費信息共享平臺、管理子系統、征收子系統、決策支持子系統、稅庫銀子系統、稅銀子系統、單位繳費人申報客戶端子系統。金三標準版系統支持“自行申報”和“核定征收”兩種模式,滿足各地社保費征管的基本要求,同時開發、開放特色標準接口,方便各地開展個性化業務特色軟件開發工作。

【重大活動事件】

(一)舉辦“智稅2019”大數據競賽

成功舉辦“智稅2019”大數據競賽,以大數據推動稅收事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5月,稅務系統首次全國大數據應用競賽“智稅2019”大數據競賽(機賽階段)在貴陽舉行,3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350余人參賽。參賽選手通過上機操作、分析結論,開展風險應對,突出“真數據、真分析、真應對、真收(退)稅”。競賽點燃了各地對大數據的熱情,選拔出一批優秀大數據人才,整體鍛煉了全國大數據隊伍,也為國家挽回了稅收流失。

(二)配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實行同類項目合并采購、同批項目同步采購

全力做好重大采購項目,服務和保障稅收工作大局。配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信息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實行同類項目合并采購、同批項目同步采購,確保各類項目采購相互協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沛县| 体育| 阳泉市| 桐城市| 普兰店市| 梨树县| 永修县| 黄山市| 淮南市| 龙江县| 南昌县| 交城县| 景东| 车险| 石河子市| 临潭县| 枣强县| 西峡县| 海城市| 泾源县| 怀化市| 时尚| 铜鼓县| 屯昌县| 西盟| 义乌市| 滕州市| 日土县| 开封市| 塔城市| 邵阳县| 尉犁县| 朔州市| 济源市| 拜城县| 垦利县| 开远市| 阜新市| 阜平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