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奢侈換不來面子
現在很多人都熱衷于買奢侈品,但是其中又有幾個人真的消費得起奢侈品?大多數人都只是在拿家里的錢揮霍。還有一部分人,則是為了買一件奢侈品,花了攢了數個月的薪水。這樣的“執著”很讓人懷疑,名牌服裝包裹下的心靈,難道真的有什么與眾不同?其實說到底,這是愛面子的緣故。
但是面子真的是用奢侈品換來的嗎?難道背一款上萬塊的包包,在人前肆意揮霍就真的能夠換來面子嗎?俗話說得好:真正的面子是自己掙的,而不是別人給的。通過奢侈消費來來為自己掙面子往往得不償失。用奢侈品裝點自身,無非是因為你被別人的眼光支配了,你只是活在別人的眼里。
現實生活中,有花200萬置辦婚禮者、有吃36萬元滿漢全席者、有吃18萬元“黃金宴”者、有喝上萬元一瓶紅酒者……其實這些并不光是為了自己享受,更重要的是給別人看。
有人說:“無論多貴的東西,都不愁找不到買家。”許多人奢華消費的心態就有點像這樣: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因為他們覺得越貴越有面子。
據說有一位老板發財后,到一家飯店顯富。進門就掏出一打錢拍在桌子上,對廚師說:“挑最貴的給我上,做一桌10萬的宴席來。”飯店把最貴的菜都端上來,還是湊不夠10萬元。廚師靈機一動,給老板端上來一盤清水,美其名曰“神仙水”,老板問:“有何功效?”廚師回答道:“一個字,貴!”結果這位老板大喜,吃完之后還對別人大肆宣揚,說他喝過幾萬塊錢的“神仙水”。
這樣也算是有面子嗎?常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個傻子。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是有許多這樣的傻子。很多時候,明明知道一件很貴的東西不一定最好,但是為了面子,就要買最貴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面子”綁架,為虛榮而消費,試圖用這種另類的消費方式彰顯身價。其實這不僅僅透支了金錢,更使我們的價值觀發生扭曲。就像鄭智化《中產階級》這首歌中所唱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李薇今年25歲,是一家報社的編輯,月薪八千左右。這份薪水在上海這個城市不過是中流,但是她卻被同事們稱為“奢侈品狂人”。她參加工作不到兩年就買了好幾件大品牌的衣服,日常化妝品也都是奢侈品品牌,連不認識的人都聽說過她。
大家羨慕她的瀟灑,卻不知道這背后的艱苦。她為了省點房租,現在依然住在郊區的一個小隔間里。每個月的伙食費也都控制在一千元以內,這在上海幾乎吃不上什么好東西。
現在很多人只看你有多少錢,他們不看你的學識,但會看你是否一身名牌,是否珠光寶氣。在這樣的“面試”指揮棒下,許多年輕人被綁在了“偽富人經濟”的戰車上,即便打腫了臉也要充胖子。
美國作家亞瑟·亨·史密斯所著的《中國人的性格》一書中,列舉中國人的個性:保全面子、節儉持家、勤勞刻苦等等,其中,“保全面子”被放在了第一位,看來中國人好面子是連外國人都知道的事情。
曾有一對夫婦,兩人都是工薪階層,加起來每月工資也有五萬多塊。這種收入對于一般人已經不錯了,最起碼買套商品房,買輛一般的車子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他們看到別人住豪宅別墅,也不甘落伍,于是便東借西湊,欠下了“一屁股債”,終于花費了五百來萬,如愿以償地買下了一幢別墅,大大小小有十幾個房間,按理說這也是一種享受,但丈夫經常出差,女主人往往獨自在家,除了經常要“打發”討債人之外,還要每天盤算該怎樣繼續生活。而且一個人住這么大的房子,若是遇到夜里刮風下雨,女主人只要聽到有一點響聲,便懷疑進了小偷,嚇得心驚肉跳,難以入睡。不但沒有享受到美好的居家生活,反而有點像大房子的看守人。
原本是想享受美好生活,結果反倒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很多人常常感嘆自己太累,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想用金錢來買到“面子”,然而奢侈終究是換不來“面子”的。或者說奢侈換來的面子是不長久的,那只是一種短暫的虛榮。真正的“面子”應當是一種由內而外透出的自信,它不是金錢可以買來的。
2 有多少錢,就辦多大事兒
《紅樓夢》第六回中有一段,劉姥姥對女婿王狗兒說:“守多大碗吃多大的飯。”意思是多大的本事過怎樣的生活。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虛榮的心理,看到別人有好東西,自然也會羨慕,也會想去攀比。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別人月薪兩萬,你的月薪卻只有三千,那你們的消費能力又有什么可比性呢?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作“超前消費”,成不了“富翁”就做個“負翁”也不可恥。有些人還以貸款買房這一現象來說明“超前消費”的時尚趨勢。但是,你不要忘記了,貸款可是要還的,而且還的比你貸的要多得多。
再說了,貸款也是有條件的,并不是你想貸款就能貸。它是與你的收入掛鉤的,你有多少的收入就能借出多少的貸款。這不跟“守多大碗吃多大的飯”一個理嗎?
劉婧年前買了一套房子,原本想趕著今年夏天住進去的,但是到了裝修之前一看,卡里只剩下不到兩萬塊錢了,這估計連個臥室都裝不下來。這時候,同事給她出了個主意,原來同事也是今年裝修的房子,而且是前幾天剛裝修完。她裝修的時候也沒有錢,但是卻通過“借雞生蛋”的方法裝好了,而且是清一色的高檔進口材料。
原來她選擇的材料店都是本地的,可以先拿材料,等年底再付款。像瓷磚、木料、家用電器等,全部都是賒來的。反正老板知道她有正式工作,加上她選擇的都是些很貴的東西,老板樂得有這樣一筆大買賣,可以從中賺到不少,即使要拖幾個月再付款,他們也毫不在意。
劉婧一開始覺得這個辦法挺好,工程趕得緊一點,兩三個月就能住進去了,而且還能用上高檔貨。但是她又仔細想了想,這樣的方法真的適合自己嗎?要知道同事的房子付的是全款,而自己的是貸款買的,每個月還貸的壓力就已經很大了,再加上裝修款,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再三考慮之后,劉婧和丈夫還是決定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她先找人把地板鋪好了,刷墻漆這些活就讓她老公自己做,家具之類的木工活,可以找在鄉下做木工的親戚幫忙。至于其他的細節問題,可以慢慢來弄。雖然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但是起碼壓力不大,時間可以自由掌握。
俗話說:“做事要量力而行,花錢得量入為出。”你可以貸款買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你可以穿著一身名牌行頭,春風滿面;或是戴著鉆戒名表,洋洋自得;抑或開輛豪車,瀟灑不羈。這的確可以贏得一時的虛榮,但也僅此而已。貸款還是得你自己來還,將來如果還不上了,那么賣車賣房,甚至去坐牢的人是你,而不會是別人。
“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飯”并不是讓我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此自滿,自此止步不前。而是讓我們腳踏實地,切勿好高騖遠。我們要是想吃到更多的飯,并不是去盯著別人的碗,而是想辦法把自己的碗變得更大一些。只有這樣,我們的舞臺才能更大,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3 莫逞匹夫之勇
“血氣方剛”、“年少氣盛”、“心浮氣躁”這些詞往往是形容我們年輕人的。因為年輕所以容易沖動,遇上什么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往前沖,而很少考慮自身的情況,這就容易讓我們成為逞“匹夫之勇”的人。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也都會為自己的莽撞而付出代價。
辦事情要量力而行,這對于任何人都是一樣的。對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能勉為其難地硬撐,亂逞“匹夫之勇”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也絕對不是一個智者會做的。
屈杰碩士畢業之后去了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因為他的學歷在辦公室里是最高的,所以難免遭人嫉妒,在單位備受排擠。有一次總公司準備派幾個人,對全市的各大建筑工地做一次實地考察,并寫出調查報告。因為屈杰剛進入公司不久,還沒有固定的跟進項目,于是決定派他去。
屈杰有些為難,心想自己才剛剛接觸工作,對這一行也不了解,怎么能夠勝任的了。他原想拒絕,但卻聽到一位同事在一旁冷嘲熱諷地說道:“我們小屈可是高材生,怎么能做這樣的事情呢?”聽了這話,他一時頭腦發熱,想也沒想就接受了。
半個多月過去了,其他參與調查的人都分工交了調查報告,唯有他一個人,由于不熟悉情況,又缺乏經驗,對自己分工調查的幾個工地連情況都沒摸清,更別說分析了。總公司的領導很是惱火,氣哄哄地撂下一句“干不了早說啊,這不是瞎耽誤功夫嗎?”然后頭也不回就走了。這一下搞得屈杰又氣又羞愧,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兩個多星期才康復。
屈杰因為同事一時的激將而沒有拒絕,結果不但沒有保住面子,還在上司面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明明很為難,但是為了不讓別人看輕我們,于是硬著頭皮應承。可是卻沒有考慮到,勉為其難接下的活,一旦失敗了,別人不會考慮我們當初是否為難,只會以這次失敗的結果對我們進行評價。
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無能為力,的確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自尊心受挫自然不會愉快。但是有些事情,該拒絕就得拒絕,倘若答應對方的要求,將會給你或他帶來傷害。為了面子問題,做出違心的事來,結果對雙方都沒有好處,那才是得不償失。
做事情有時候跟做衣服一樣,要量體裁衣。自己感到難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讓對方有了解的空間,也給自己留一個緩和的余地。我們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看不清自己的缺點,估摸不出自己的“斤兩”,所以無論做什么事情,總是盲目地認為自己可以搞定,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有人說:“所謂成熟就是在堅信自己的同時,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然而我們在看待自己的時候,總是會變得盲目,不愿對別人說出“不”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極限,我們并不是萬事皆能的全才。答應別人的事一旦失利,失去的不僅是他人對你的信任,還有失利的后果需要你自己去承擔。試想一下,一個只會說不會做的人,誰會喜歡。因此,當遇到他人的請求時,不要把話說得太滿,要給自己一個回旋的余地。
要勇于說“不”。在生活中,別人讓你做事情的時候,要認真地考慮這件事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把自己的能力與事情的難易程度,以及客觀條件是否具備結合起來考慮,然后再作決定。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真正會辦事的人。
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要逞匹夫之勇,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據說革命導師列寧,有一次在上班的路上碰上了劫匪。面對人高馬大的匪徒和明晃晃的刀子,列寧沒有上去與他搏斗,而是乖乖地把錢交給了匪徒,從而全身而退。像列寧這樣的人都能夠因勢而屈,暫時隱忍,我們這些普通人又為何一定要去逞匹夫之勇呢?
真正的智者懂得隱忍迂回,避其鋒芒,韜光養晦,而后再積蓄力量,把握戰機,后發制人。劉邦要是沒有鴻門宴上的隱忍,又怎么會有大漢的盛世;勾踐要是沒有臥薪嘗膽的隱忍,又怎么能有春秋五霸的宏圖偉業。
逞匹夫之勇的后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所以我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魯莽行事。在面對挑釁或是嘲諷時,我們要多一些理智,少一些魯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練好人生的每一招,從而使自己步步為營,招招制勝!
4 幸福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我們總是特別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穿一件漂亮的衣服,許多人并不是為了自己舒服,而是為了讓別人夸自己好看;買一輛新車也不是為了自己出行方便,而是為了看別人羨慕的眼神;做件好事不是為了讓自己心情舒暢,而是想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高尚。過日子更是這樣,自己幸不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別人眼里是幸福的,令人羨慕的,那就可以了。
但其實幸福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過的,幸福與否也只有自己能體會。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是否真正感受到了那種愉悅、甜蜜和快樂?而不是別人眼中的幸福。
柳晴的前男友在學校算得上是個風云人物,相貌英俊,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多才多藝。不但是校籃球隊員,而且還自己組建了樂隊。大半個學校的女生都很羨慕柳晴,總是說她把學校唯一的白馬王子弄到手了。
面對其他女生羨慕的目光,柳晴漸漸有些迷失了,覺得這就是真正的幸福,其實不然。那個男孩雖然性格溫柔,但是卻太“博愛”了。對于其他女生的示愛,從來都不會拒絕,和學校里好多女生都有些曖昧,而且也從來沒有為他和柳晴之間的未來做過打算。
柳晴突然覺得她所謂的“幸福”,并不是來自男孩對她的關愛,而是來自周圍女生的羨慕,她擁有的其實不是幸福,而是一種虛榮的滿足。發現了這個之后,柳晴毅然地與男友分手了。
而她現在的男友,雖然在別人眼里沒有前男友那么帥氣、那么多才多藝、那么招女生喜歡,但是每天他們都在固定的時間見面,簡單地去食堂吃飯,每天晚上都會給她打電話,有時間還會一起上自習。雖然沒有了別人的羨慕,但是柳晴卻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他人眼中的艷羨,不是眾目睽睽下的光鮮,不是為了讓別人嫉妒而勉強自己做違心的事。幸福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要用心去感受的。
有些人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吃得多好、住得有多大、有多少人伺候著、日子過得有多幸福。有些人就算本身過得不舒心,也要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幸福的樣子,他們的幸福,好像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羨慕的眼光。
有一個女孩嫁了一個成功的男人,很多朋友羨慕她成為了闊太太,自此住豪宅,開名車,她也常以此自得。可惜好景不長,因為沒有生下孩子,她在家里的地位越來越低,老公對她也越來越不耐煩。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老公搞外遇,這時候她想到了離婚,但是卻又猶豫了,因為她已經習慣了朋友們羨慕的目光。雖然在家里受到屈辱,但是出門之后她依然是風光無限的豪門太太。
現在許多人都喜歡人前顯貴,背后吃苦。就拿辦婚禮來說,攀比成風,看到別人辦得風光,自己也不想落后。別人的婚紗照花了七千,那自己就花一萬,好像這樣才會有面子,這樣別人才能看得起你。
但是這又有什么意義呢,你的日子是你自己過的,你幸不幸福跟別人也沒有多大的關系,最多只是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
5 不為虛名所累
對于“虛名”二字,大多數人都是嘴上討厭,而心里喜歡,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地擺脫它。比如,我們聽到某人說:“哎!這事情真難辦,如果誰能辦成了,那就算是‘牛人’了。”這時候,我們的第一感覺,通常是躍躍欲試,想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牛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鮮花和掌聲,沒有人不喜歡贊美和榮耀。但是卻很少有人想過,虛榮之心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么?若是過分地看重虛名就太累了,因為它總是強迫你去演戲,欺騙他人,也欺騙自己。
有一位長跑運動員,他是田徑場上的寵兒,擁有非凡的運動天賦。在運動場上他英姿颯爽、活力十足,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被人們冠以“未來之星”的稱號。他也非常看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并以此為驕傲。
但是有一天,醫生突然告訴他說,因為長期的傷病,他的小腿骨上有一道輕微的裂痕,如果可以及時醫治的話,基本可以復原,但可能不能再做運動員了,不過日常的運動不會有什么問題。
運動員一聽如遭雷擊,他不愿意告訴別人,還要求醫生替他保守這個秘密。原來,他害怕消息一旦傳出,就會給公眾留下一個弱者的形象,而他“未來之星”的榮光也會不復存在。
病情就這樣一直拖著,終于有一天,他摔倒在了跑道上,教練和隊友急忙把他送到醫院。可惜的是,此時治療已經是回天乏術了。醫生告訴他,他的腿已經保不住了,從今以后,他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
為了維持自己的“光輝形象”,付出了一條腿的代價,賠上了下半生的幸福,這實在是太不值得了。但是它也提醒了我們:做人不能被虛名所累!名利固然很重要,但是生命中還有許多比它更重要的東西,比如親情、友情、愛情還有健康。如果為了虛名而放棄了這些,無疑就是在舍本逐末。
在現實中,有很多功成名就的人物,他們事業有成,但卻活得很苦很累,就是因為受到了虛名的牽絆。旁人不經意間為他們戴了一頂高帽子,他們就給自己套上了一副無形的枷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自己的身份。久而久之,這些人便失去了普通人應該有的快樂,也失去了生活的自由。
“名與利都是身外之物。”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虛名能夠讓我們得到別人的羨慕與追捧,滿足我們的虛榮心,但是這一切不過是我們自身的陪襯而已。所謂不為虛名所累,就是一切都順其自然,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因為別人的目光而改變自己,更不要被眼前的鮮花擋住前進的道路。
周艷欣結婚之前是個標準的“名牌控”,不是名牌不穿,被單位的同事們譽為“名牌達人”。這讓她覺得很有面子,然而為了這個虛名,她需要節衣縮食來維持生活。雖然活得很累,但是為了享受大家對她投來的羨慕眼光,也只好苦苦支撐了。
結婚之后,她的老公和她是截然不同的一個人。他不會在意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也不會因為害怕別人凌厲的眼光而改變自己。他不刻意追求名牌,但也絕不小氣,錢該花的就花,追求的是舒服,而不是面子上的虛榮。
和老公一起生活之后,周艷欣一開始也不太習慣,但是慢慢地她發現,這種生活比以前更真實、更舒適。自從不在意那些虛名,不在意別人的目光之后,她生活得更加輕松自在了。膨脹的虛榮心被遏制住了,不再不計成本地買奢侈品了,也學著老公一起享受這種舒適的生活。
莊子說:“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真正的智者從來都不以追求虛名為目標。所以面對虛名,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可以適當爭取,但也要學會適可而止。實實在在地生活,該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不要為了一個虛名而活,也不要在意人家怎么看你,只要你自己過得舒心,那就可以了。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往往會活得很累,失去了自我。總之一句話:不要讓虛名左右你的人生。
6 沒把握的事,不要亂承諾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受到別人的請托,或是朋友的,或是同事的。很多時候,我們因為面子上抹不開,對于這些請托,往往不加分析地全盤接受。但是你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很多事情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
因此,當別人向你提出請求的時候,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那就不要承諾別人,否則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李明輝大學畢業之后,去了一家銀行工作。他的一個高中老師想要開一家公司,但是缺少資金,于是便問他能不能幫忙貸點款出來。李明輝本想拒絕,畢竟他剛參加工作不久,在單位還沒有話語權,而且老師的貸款資格也不是完全地合乎規章制度。但是他又想這是老師第一次找自己幫忙,怎么能拒絕呢?當即便一口應承了下來。
結果,他的老師滿心歡喜地回家租好門面,并招聘好了員工,等著資金開業時,他這里卻拿不出錢來。老師自然非常生氣,責備他道:“你這是開什么玩笑,就算你不幫我,也不能這么害我啊!”李明輝有苦說不出,只能苦笑。
古人云:輕諾必寡信。一個輕易向別人許諾的人,一般不會有什么信譽。這并非是一個主觀上愿不愿意守信的問題,而是一個有無能力兌現的問題。一個人常常向別人承諾自己無力完成的事情,當然會使別人一次又一次失望。
有些人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才向他人承諾,而有些人則喜歡胡亂吹噓自己的能力,隨隨便便向別人夸下海口,承諾自己根本辦不到的事情。結果不但事情沒有辦成,自己的人緣也搞臭了。
彭遠經常喜歡向同事們炫耀自己認識這個公司總經理,認識那個公司的總裁。一開始,大家都還信以為真了。有一次,一位同事因為有一項業務需要某公司財務部門簽字,聽說彭遠和那個公司的財務總監很熟,于是就來找彭遠幫忙,希望可以從中撮合一下,彭遠一口就答應了。
但是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卻不見有什么回音,于是這位同事就來向彭遠打聽情況。結果彭遠說:“近來人家事兒太多,再等等。”拖得時間長了,同事對他的辦事能力產生了懷疑,于是又催了幾次,但是彭遠總是用各種理由推諉,同事這才明白彭遠根本就不認識那家公司的總監,只不過是在吹牛罷了。可恨自己竟然相信了他,結果把正事也給耽誤了。
自那之后,彭遠說的話再也沒有人相信了,無論他是說真話還是假話。以至于人們在閑暇聊天時,只要彭遠往人群里一湊,大伙好像有一種默契似的,緘默不語,繼而紛紛散去。
在談話中,我們一般都崇尚“一言九鼎”,不喜歡轉拐彎抹角,更討厭那些滿口大話,夸夸其談,看似豪爽大方,實則機關算盡、言而無信的小人。在與人交談中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對一個人品質的檢驗,做出的每一項承諾都是對其人格的擔保。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夠取信于人。由此可見,說話算話,對于一個人來說多么重要。
即便是無心的一句話,只要言而無信,無論朋友還是客戶,對你的印象都會一落千丈。胡亂許諾,不守信用,更是會成為“無信”的代名詞。所以,自己沒有把握實現的承諾,就不要輕易說出口,更別去逞能!一件事情只要應允,就要努力給出交代。否則許下承諾卻交不出結果,不但會讓你失信于人,還會失去好朋友、好同事甚至客戶的信任。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一個人的信用越好,就越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青睞,就越能夠成功地打開局面,做好工作。就比如,我們做生意,你的信用越好,信譽越高,那么相信你的人就越多,你的客戶也就越多,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食言是最不好的習慣,我們必須改正自己的缺點,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我們對一件事做出許諾前,必須慎重地掂量,無論對大人對小孩、對妻子對父母、對同事對朋友、對老師對同學,對任何人都是這樣。無論你的許諾是在什么情況下,對著什么人做出的,它都價值千金。
大家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很少有人會寬容大度地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所以,拿破侖才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
因此,當同事或親友托你辦某事時,當上司委托你做某事時,請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滿口應承。冷靜地思考一下,考慮這件事能不能辦得到。把自己的能力與事情的難易程度,以及客觀條件,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然后再做決定。
7 不好意思“摳門”,只好一直“月光”
對于我們這些剛步入社會,還沒有怎么領過工資的人來說,錢這個東西基本上也沒什么概念。我們總認為辛苦賺來的錢,就是要用來花的。如果不花,那賺來干嗎呢?于是每每工資到手的時候,還沒有在手里捂熱呢,就已經花完了,成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養車、結婚、供房、孩子、贍養父母等,這些實際問題正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逼近。我們才知道,如果還是這樣一直“月光”下去,那么我們勢必無力承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存錢,學會理財,不能再那么“大手大腳”下去了。
也許對于我們來說,學會“摳門”并不是一件太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大手大腳、無拘無束地花錢,突然之間在上面加了限制,當然就會感覺到不舒服。而既然是要省錢,那么各項“消費指標”自然也都會降下來,適應不了“苦”日子也是“月光族”難以存錢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些人,他們雖然能吃得了苦,也有“摳門”的自制力,但卻因為在意別人的眼光而不好意思“摳門”。比如,你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原本聚餐的時候,都是想吃什么就點什么的,從來都不看菜價,但現在為了省錢,點菜就應當挑實惠的了。這時候,你肯定心有顧慮,害怕朋友說你摳門,于是只好硬著頭皮挑貴的點了。
陸銘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月薪一萬多,這在一個二線城市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了。但是前段時間妻子生了二胎,之后他就一直過得緊緊巴巴的,每月的生活開支從原來的三千元一下子降到了一千。
一次陸銘請幾個朋友吃飯,原本打算在路邊的小飯館吃的。但是想到以前大家吃飯都是在比較高檔的飯店,終究拉不下臉,于是就帶著大家去了經常光顧的那家飯店。也是湊巧,那家飯店這天的小包間竟然預訂完了,只有10人次的大包間了,而大包間的基本消費就是八百。礙于面子,最終陸銘只好按著最低標準點菜了,而且這個月的開支也基本見底了。
有人說:“錢是掙出來的,而不是節儉出來。”這誠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一個詞叫作“開源節流”,“開源”固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節流”也是不可忽視的。如果我們不好意思“摳門”,那就只能當“月光族”。“摳門”并不是真的讓我們當“鐵公雞”,而是讓我們學會理性地,有計劃地去花錢。
李悅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月收入三千左右,每個月需要給父母寄一千,剩下的只有兩千,這里面還得存一千。剩下的一千就包括了自己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的所有消費。
在日常生活中,他簡直是把“摳門”做到了極限:他和公司的三個同事合租了一套四居室,月租每人四百;每天的早餐是門口小攤上的包子稀飯,一頓不到三塊錢;晚飯是四個人拼餐,一天的開銷嚴格控制在四十元以內,而且還包括飯后水果和四個人第二天帶到公司的午餐;每天都比原計劃提前十分鐘起床,就是為了趕公交車;平時與朋友盡量在網上聯系,一個月手機費控制在五十元以內;請朋友吃飯從來都不在外面吃,都是自己在家做,一兩百塊錢就能做一大桌。
而且他買東西也都非常“摳門”:手機是打折的時候買的;相機是商家促銷的時候買的;電腦是二手的;衣服、鞋子是打折的;就連日常用的洗發水、衛生紙也都是不打折的不買……
有人說:“現在什么都漲,就是工資不漲。”正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控制自己的消費。其實錢這種東西也是積少成多,每個地方“摳”一點,到了月底就是一大筆,而我們可以“摳門”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上班的時候早點起床,不要因為起晚了趕時間而打車;路程近的也不要打車圖方便,可以嘗試著走路,不但省錢,而且還能鍛煉身體;偶爾去超市也不要自己開車,耐心等候免費大巴,既省了油錢,還綠色環保;夏天家里太熱,就借張學生證回到母校圖書館,既有空調,還能免費上網。
“摳門”原本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在新時代,我們應當賦予它全新的含義,是一種崇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代表著節儉,表明了我們已經在準備承擔未來的責任了。
8 哭窮也好過裝富擺闊
現在在網上總能看到一些人在炫富擺闊。他們有的將自己買來的名牌服飾擺在一起拍照放到網上;有的在博客中自詡資產雄厚、家業龐大。但更稀奇的是,有錢人擺擺闊也就算了,很多沒錢的人,竟然也喜歡在擺闊的圈子中湊熱鬧。就算本身不富裕,也要變著法子去裝富,仿佛不那么做,他們就“無顏見江東父老”一樣。
我們的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的事業并不怎么成功,收入也不怎么豐厚,但是全身上下卻無一不是名牌。和別人說起話來,就是自己有多少多少資產、有幾輛豪車、幾座豪宅、又認識多少富豪名流等。這些“虛假富豪”的產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的虛榮心在作怪。他們沒有炫富的能力,卻艷羨炫富的虛榮,所以只能用虛假的手段來拉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小鄭以前在學校里可謂風云人物,但現在卻只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而他的同學中,很多以前默默無聞,常常跟在他后面轉的“小弟”,現在都已經混得不錯了。每當想到這些,就讓他的自尊心有點受挫。
有一次,他參加同學聚會,發現很多同學都是開著名車來的。結果那些人大受追捧,而小鄭則坐在角落里無人問津,這讓他大受刺激。回到家后把家里的所有積蓄都拿了出來買了一輛車,父母苦勸他說:“咱們家條件本來就不富裕,何必買車充大款呢?只要踏踏實實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活得有尊嚴不就行了嗎?”可小鄭非但不聽,還振振有詞地說:“有面子才有尊嚴,不買車哪來的面子。”
他不但買了車,而且還問朋友借錢買了套行頭,結果面子是有了,但是現在每個月都要為養車多花兩千塊錢。
現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有錢的人愛哭窮,沒錢的人愛擺闊。有錢的人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有錢,正所謂“錢財不可外露”,所以只能哭窮。而沒錢的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貧窮,所以就裝富擺闊。
哭窮的人一般就是為了讓自己支出少一些,得到多一些,吃喝玩樂時自由一些。雖然有時候會被別人鄙視,但是也好過愛慕虛榮,最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你本來一個月只有兩千塊錢的薪水,但是看到別人背著個一萬塊錢的包,你就想跟人家去攀比,這未免太不現實了。
還有些愛裝富的人,裝富裝久了還衍生了仇富的情緒。見了比自己富的人就仇視,見了不如自己的人便蔑視。親朋好友當中有誰買了房、買了車,那是絕對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的。見到不如自己的人則心中暗喜,以此來凸顯自己的優越。
裝的就是裝的,畢竟不是真富,精神層面沒跟上,就算裝得再像,也會有被拆穿的時候,到時候就尷尬了。有這樣一則笑話:有一個窮漢去相親,對方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姑娘。窮漢的朋友就對他說,她要是知道你這么窮,你們肯定就吹了,所以你要裝成富人,于是朋友就去給窮漢買了一套非常昂貴的衣服。
第二天,窮漢穿著朋友買的新衣服去相親了,結果還沒有開始說話呢,就被那個姑娘給識破了。原來,窮漢竟然沒有把衣服上的價格標簽剪掉。因為他覺得,要是把價標剪掉了,那別人就不知道這件衣服的價格了,他還振振有詞地對朋友說:“我要是把標簽剪了,那這件幾千塊錢的衣服,和我原來身上穿的幾十塊錢的衣服還有什么區別?”
這雖然只是一個笑話,但是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假的就是假的,無論怎么偽裝都會被揭穿。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活得真實一點。而且就算不被別人揭穿,我們費盡心血,去當一個虛假的富人,若目的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羨慕的眼光,那付出的代價未免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