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拒絕 學會說不
最新章節
- 第11章 步步為營,必須掌握的十個說不技巧
- 第10章 提高警惕,對傷害你的人說“不”
- 第9章 面對底線,不越雷池半步
- 第8章 堅持立場,和稀泥和不出好人緣
- 第7章 分外的事情,委婉地對同事說不
- 第6章 尊重和言聽計從,這是兩碼事
第1章 人生的麻煩,源自于答應太快拒絕太慢
1 “老好人”式領導并不是真的左右逢源
職場中有一種“老好人”式的領導干部,他們最怕得罪人,為了不得罪人,他們不敢堅守自己的原則。因為擔心堅持原則會得罪上級,被“穿小鞋”,遭到打擊報復。更加怕得罪同級,被疏遠孤立,工作難以開展。還怕得罪下屬,怕影響人緣、丟了選票。
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誰都不得罪,到哪里都是一團和氣,覺得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左右逢源的本事。
他們以為,在公司得罪了人,就會成為“燙手的山芋”,處處不被待見。其實恰恰相反,誰都不得罪、拿原則做交易的老好人式領導,最容易失去威信。
茹菲現在是公司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她深知好人緣有多重要,因為她覺得,能不能跟一個團隊合作愉快,是直接關系到她工作成績的重要因素。
帶著這樣的想法,茹菲從加入團隊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努力討好每個人:程序員抱怨電腦太卡,茹菲就把自己電腦的一根內存條給了他;做美編的小劉說周末要陪孩子去學鋼琴,不肯加班,茹菲就犧牲自己的假日,去陪小劉的孩子學鋼琴,以便他有時間干活;文案說要趕報告,時間來不及了,茹菲就自告奮勇幫他寫報告……
茹菲的工作日志里寫得密密麻麻的。哪個員工某日有什么工作安排,她會提前提醒和叮囑注意事項,有時還會幫著做。雖然團隊不過20多人,但因為內容繁瑣,形成了巨大的工作量,幾乎消耗了她大半的精力?!肮植坏媚闵涣寺?。”朋友調侃茹菲,“管的人再多幾個,你連記都記不過來?!?
茹菲總是很認真地解釋,她覺得領導本來就是要做成下屬的公仆。只不過,她這個公仆已經當了好幾年,盡管團隊業績也不錯,卻不見她有升職的機會。倒是團隊中有個別員工被公司看中后升了職,或者調到了更好的崗位。
長此以往,茹菲也心有不甘,為什么自己的付出總是被忽視?是不是因為太過遷就和關注他人而犧牲了自己的目標?
職場上,“好人式”領導面臨的窘境不斷地上演。上文中的茹菲,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不推托、不拒絕,左右逢源,總是期待用迎合別人的方式來維持和諧。
茹菲的煩惱歸根結底是由她自己造成的。如果為了在職場中獲得好人緣而對所有人的各種要求都有求必應的話,只會搞得自己分身乏術、焦頭爛額。左右逢源固然不錯,但是過分委曲求全并不可取。做一個與世無爭的好好先生不是積極的職場生存之道,想獲得別人的尊敬和職場高人氣,除了擁有讓人無話可說的優秀表現外,該說“不”時,也要勇敢拒絕,才能塑造有原則的、鮮明的職場形象。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老好人形象呢?
(1)對自己有個清晰的定位
要認清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在這個企業當中,究竟想獲得什么?來到這家企業究竟想學到什么和得到什么?在心態上不斷調整,技能上不斷提升,打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學會獨立自主,掌控好自己的時間,做好工作計劃,保持自信、獨立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好自己的工作局面,慢慢從“以他人評價為標準”轉向“自我肯定”的激勵模式上,那么你將向成熟邁進一大步。
(2)擁有自己的主見
“老好人”式的領導,遇事無論是非對錯,總是一團和氣,即便下屬違紀違規,也不管不問。迫于壓力管了問了,也處處留三分情面,不追究到底。
在《論語》中,無原則迎合鄉人者,被稱為“鄉愿”,孔子謂之“德之賊也”。這一判詞對于“老好人”式領導也十分妥帖。那么,怎樣才是真正的好干部呢?前人亦有回答——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堅持原則、有主見的領導干部,才是好干部。
(3)立足本職工作
因為總想著不得罪人,不管什么事都接下來,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更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可是職場大忌。工作也有不同的價值度,了解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有價值的,才能助你步步晉升。
2 不拒應酬,不是整天圍著酒桌就會大有作為
“上級領導來檢查、參觀,不得不陪同。同事朋友的酒席、宴會,不能不赴約。兄弟單位邀請參加的活動,不能不參加……”時下,職場上很多人都在抱怨應酬太多。
網友“機器人”凌晨2:00發狀態說,“第三場應酬結束,剛到家門口”。
“現在我聽到‘飯局’兩個字就頭痛,現在最想做的就是睡覺、睡覺、睡覺……”“一個星期天天在KTV唱歌,喉嚨都啞了?!本W友“枇杷”說。
“從北京到南京,連續吃飯喝酒應酬,腸胃功能出現明顯紊亂。今晚又得應酬,怎么這么累?”網友“植物大戰僵尸”發微博說。
“連日應酬活動,吃得少喝得多,總是熬夜,累?!本W友“紫衣”說。
“吃飯、唱K、打牌、喝茶,這些調劑生活的業余節目變成了‘家常便飯’,讓我感覺不再是一種享受,反而變成了負擔?!本W友“小K”說。
雖然很多人在抱怨工作生活中的應酬,但也有人自我安慰說,有應酬才能證明人緣好,有才能,或者說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聽說在日本,男人回家早了,老婆會看不起,認為男人沒用。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應酬越多才能越有作為嗎?
相反,過多的應酬有害而無益,它會擠占你大量的時間,使你很難靜下心來反思現狀、謀劃職業發展,更騰不出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而且應酬中總免不了大魚大肉,再加上頻繁的喝酒、抽煙,很容易讓人產生厭煩心理,更不利于身體健康。
其實,面對眾多的應酬,首先要學會拒絕。并不是所有的應酬都必不可少,關鍵是要懂得辨別并巧妙拒絕,對那些推不掉的應酬則要合理安排時間,并化繁為簡,減少應酬中一些可有可無的環節,縮短應酬時間。
應酬多是出于一種欲求,如果不想應酬太多,則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到減少欲望,才能給自己更多的個人空間和自由。
張瑋琪剛換了個工作,需要經常陪客戶吃飯。一周至少要陪三次客戶,余下的幾天同事們也會小聚一下。尤其是周末加班,他們更熱衷于加完班去吃飯、唱歌放松。
為了不顯得像個異類,張瑋琪盡量熱情參與。但一周五天甚至六天下班后在外面應酬的生活讓他疲憊不堪,完全失去了工作以外的休閑和充電的時間。
一次飯局結束后又到了晚上11點。當晚張瑋琪回到家,越想越覺得自己不能這樣下去了,不能任憑自己因為環境變成一個混跡在酒桌上的人。在睡覺前,張瑋琪下定決心拒絕應酬。
第二天晚上的應酬,張瑋琪告訴同事們,因為身體原因,他以后不能再喝酒了。
從此以后,張瑋琪說到做到。他一門心思都放到了工作上,重要的應酬不能不去,但他盡量減少那些無關緊要的飯局。一段時間以后,張瑋琪對自己的要求更進一步,不管跟誰一起吃飯,最多到9點,他一定會準時離席回家。
剛開始這么做的時候,他感覺和同事、客戶有一些疏遠,但是他仍然堅持。時間長了,大家也就逐漸習慣了他這樣,有局也不再叫他,他感覺清凈了不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休息和充電,安排自己的業余生活。
到了年底的時候,張瑋琪的業績是公司所有同事中最好的,而他頗有原則的工作作風也讓大家佩服不已。
應酬,這類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往往意義并不大,只是出于環境壓力而不得不做——做了沒什么好處,不做卻總擔心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應該具有掌控自己時間和生活的能力和權利,如果總因為別人的期望而改變自己,最終難免成為隨波逐流的人。當我們擔心看起來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卻沒想到:沒有哪個真正的成功是靠取悅別人而獲得的,也沒有哪個失敗是因為保持自我而造成的。
其實只要不斷保持進步,自然就會結識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會拓展和聚集一些可以發揮實際作用的“人脈”。大家現在充實自我都還來不及,何必急于應酬,去拓展所謂的“朋友”。
3 不懂拒絕,讓你的事情多到做不完
你是不是時間不夠用?自己的分內事被扔到一邊,經常延期處理,完不成任務。但你卻要用大把的時間去幫別人做事,去兌現自己的承諾,滿足其他人的需求。
你的生活狀態被一張長長的寫滿承諾的清單占滿了,沒有自由支配的空間,也沒有休閑和娛樂的時間。你需要不斷地逼迫自己來滿足同事的要求,甚至還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只因為在對方提出要求時,自己一時心軟就答應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管做什么都是在看別人的眼色。你活在別人的世界里,逐漸丟掉大聲說“我不同意”的勇氣。
楊博剛從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IT公司工作。平時他的工作就很忙,還常常有同事請他幫忙。他來者不拒,哪怕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也要把別人的忙先幫好,深得大家的喜愛。
但他內心特別委屈:“我知道新人都要付出代價,比如對上司不能違抗,對同事有求必應,多做分外的工作贏取人們的好感,為今后立足打下基礎。但是我每天的事情多到做不完,經常加班到凌晨,而別人卻看著輕松不已?!?
·0··0·“何時能夠改變這種狀況?”這是楊博最大的疑問。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難免會遇到同事請你幫忙。拒絕一個人真的很難,即使心里有一千萬個不愿意,但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礙于人情,勉強答應。這樣做會給你帶來一時的好人緣,可是時間長了,就有可能陷入越幫越忙的尷尬境地。
楊博和其他的職場新人一樣,想當一名取悅者。他覺得只要在上司和同事面前表現勤快,為他們分擔工作壓力,就能夠迅速爭取到支持,擁有立足之地。這種想法聽起來是沒錯的,但問題在于,人們忽視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別人會習慣于你的付出,當你某一天不想這樣做時,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立刻不受歡迎了。
楊博如果想從當前的工作策略和工作思維中解脫出來,就必須換一種思路去應對自己的上司和同事。如果不改變現在的局面,情況只會更加惡化,直到他承受不了高強度的壓力,自己崩潰。
那么該如何調整這種狀態呢?害怕拒絕的人多半是擔心損傷同事之間的感情。又或者認為對方請自己幫忙是看得起自己,如果不答應恐怕會顯得能力不足。那么該怎么拒絕對方呢?
(1)做好心理建設
首先必須認清自己有拒絕別人的權利。拒絕別人并沒有你想得那么難,要知道“不幫是本分,幫是情分”,你有權利選擇答應或拒絕。
(2)找到原因特別重要
想一想自己無法拒絕的原因是什么,從根源上尋求解決辦法。是想通過親力親為展示自己的能力;還是想把露臉的機會握在自己手中,不讓別人分享你的功勞?假如都不是,那么是我們自己的心理原因嗎?是特別想拒絕,但卻沒有很好的借口?還是雖然理由充分,卻由于自己的臉皮薄而無法啟齒?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3)改變思考問題的出發點
有的人做事很少考慮自己的利益,只想別人的需要,這就是出發點的問題。假如你能先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再去兼顧其他人,你就有足夠的勇氣去表達看法,并對他們提出自己的要求。
(4)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長期違背自身意志,去做身不由己的事情,這種壓力不斷累積,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從而產生壞情緒,并傳染給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等。如果無法釋放,就會逐漸變得易怒、焦躁。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考慮,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拒絕別人的請求。
(5)相信別人可以解決
有的人之所以答應別人的請求,往往是認為別人無法解決,才來尋求幫助。首先要信任對方的能力,相信對方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在過程中提供建議,并不需要自己親自上陣。
(6)選項不一定只有是或否
遇上同事請求幫助的時候,覺得只能接受或拒絕,沒有其他選擇,這也是導致人們無法拒絕的原因之一。其實,只要把拒絕別人的請托當成是在跟對方交涉,就能夠打破心理障礙。
(7)付出應與回報相等
這要求你必須要有權利意識,在不好意思拒絕的同時,要好意思索取應得的報酬。有的人即便包攬了全部的工作,而且做得很好,也無法得到體面的回報。他們從不思考責任與義務,也不好意思向別人提出這方面的要求。于是,在自己麻煩纏身的同時,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
4 不假思索的承諾,讓你吃力不討好
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許諾。于是便有人利用人們“重視諾言”的心理特點而信口開河。
有些人將許諾當成緩兵之計,每當既不想得罪人,又不準備真心實意替人辦事的時候,就用“許諾”敷衍別人,總想以此贏得對方的尊敬和愛戴。而一旦這些不假思索說下的承諾不能實現,可能會弄巧成拙,最后落得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郭帥和孫楊是同事,最近郭帥聽說孫楊的父親開了一間工廠,雖說規模不大,不過經營得不錯。
恰好郭帥的表弟在南方辭了工作,回到家鄉,想找一份稍微好點的工作,于是便讓表哥郭帥幫忙。郭帥想到孫楊父親開的廠,于是便向孫楊求助。孫楊拍拍胸脯很爽快地答應了,說可以讓郭帥的表弟到廠里當個車間主任。因為郭帥的表弟之前做的就是車間主任,也在相同的行業,況且郭帥的表弟在珠三角上班的廠子還是比較大的。
在上任之前,郭帥帶著表弟,特地到孫楊家去道謝,帶了很多禮物??珊髞恚瑢O楊卻說情況有變,如果要來只能當普通員工。得知這樣的情況,郭帥感到對不住表弟,表弟也覺得很不爽,說如果只是當個普通員工,自己很容易找到,于是便沒有去孫楊父親的工廠上班。因為這件事,郭帥跟孫楊兩個本來很要好的朋友無形中有了隔閡。
在這件事情中,孫楊沒有絕對的把握就輕易許下承諾,然而承諾又沒有做到,這才會有不愉快的結局出現。
輕易許諾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有些人習慣輕易許諾,空口說大話,事后卻沒做到許諾的事,結果不僅得罪人,自己也因此活得很累,所以我們要改掉輕易許諾的壞毛病。
你輕易許諾別人,別人就對你有依賴和期望。你不能兌現許諾,使人失望,當然別人會對你有怨言。尤其是長久性的許諾,往往會由于世事無常而難以兌現,這樣就會出現令雙方都尷尬的局面。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同意了別人的事,必須要盡力去幫其實現,否則就不要隨便許諾。面對把握不大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否則累己又誤人。
對于一個重諾的人來說,他會活得很忙、很累。有的人,口軟心又軟,面對別人的求助,一股腦全部答應,但又沒有超人的能耐,動動手指就能搞定一切,只好憑血肉之軀不斷奔波。今日做不完,便壓到下一天,下一天做不完,后天接著做。這么日復一日,也就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于是許諾了的事,也就成了一筆債。
不要隨便許諾,只要是許諾了的,必須要做。假如沒有把握做成,就不要隨便許諾。
5 夸下??趨s沒做到,結果會很慘
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都會不經意地許下諾言,但是能信守諾言的人卻沒有幾個。不要輕易許諾,這樣不僅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反而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如此一來,朋友也會越來越少。
拿破侖曾說:“我從來不輕易許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可自拔的錯誤?!辈惠p易許諾是一種謹慎的行事態度,若沒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說太過絕對的話,比如“一定”“肯定”“真的”……許下承諾卻不去履行,比不許諾的罪過要深得多。
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門,小兒子哭鬧著拉著母親的衣服,非要跟著去。曾子的妻子哄了半天哄不好,就隨口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娘回來了,殺豬給你吃?!眱鹤泳透吲d地放開了母親,聽話地回去了。
過了一會兒,曾子的妻子辦完事,從街上回來,看見曾子正準備工具要殺豬。便勸道:“我先前說的,那是哄小孩玩的話,你怎么能真殺豬呢?”
曾子卻正色道:“給出的承諾就要做到,不能哄小孩。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是非的標準,這些都需要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其實是在教他欺騙。母親欺騙兒子,使得兒子不信任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君子的做法?!庇谑牵拮油饬嗽拥淖龇?,把豬殺了給孩子吃。
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時,隨意開出“空頭支票”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也會影響孩子和別人建立信任關系,會對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響。
同理,我們和同事、朋友之間的交往也要注意這一點。如果你經常在朋友、同事、愛人、親人面前許諾而不去實現,也會失去他們的信任,最終可能傷害到你自己。
歷史上有個“濟陽之賈”的故事就講了這個道理:
有個富商在渡河,結果在過河途中,不小心翻了船。這個商人不會游泳,在水中掙扎著抓住了一根木桿,開始大聲呼救。
有個打魚的漁夫聽到了商人的呼救聲,聞聲趕來。商人看見有人來了,就拼命大喊:“我是濟陽的大富翁,如果你救我,我就給你一百兩金子!”漁夫聽后,就將商人救上了岸。
但是,等被救上岸后,商人就翻臉不認賬了。他只給了漁夫十兩金子。漁夫責怪商人不遵守諾言,但商人卻說:“你只是個漁夫,一輩子能掙幾個錢?現在突然得了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人都救完了,漁夫也沒辦法,只好悻悻地離去了。
后來,商人又在這一條河里翻了船。他大聲疾呼,附近有人聽到了想要救他。這時,那個被他騙過的漁夫就對大家說:“他就是我和你們說的那個言而無信的人!”于是沒有人再去救商人,商人最后也就被淹死了。
承諾,一般是自己讓對方放心的一種表示。但如果夸下海口卻沒做到,結果很可能會像故事里的“濟陽之賈”一樣悲慘。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拍著胸膛承諾,卻次次都沒能完成自己的諾言。這樣的人,怎么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呢?
有的人,說了一萬句,人家也不會相信他。而有的人,只說一句,人家就相信了。為什么呢?因為前一種人言而無信,后一種人言行一致。
一個人如果動不動就承諾,然后又親手撕毀自己的承諾,次數多了,說話自然就沒有分量。輕諾寡信,那些太容易承諾的人,往往是很少講信用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言行都不負責,又談何對他人負責?他們不知道承諾意味著什么,也不知道承諾的真正意義。
一個人的良好形象是他長期待人處事形成的結果。一個講信用的人,只有在絕對有把握的情況下才承諾,而一旦承諾了,也必然會兌現。這種人,他或許承諾不多,但他每有承諾皆有結果,這樣的人,誰不信任他呢?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承諾了就要努力去實現。凡是把握不了的事情,就不要胡亂承諾,那樣既累己又誤人,最終只會招人厭惡。
6 只會附和的“應聲蟲”,贏不來真正的尊重
“應聲蟲”指的是完全放棄自己的看法,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盲從附和,沒有主見的人。他們習慣附和,別人說什么都會點頭認同。這樣做不但不會贏來真正的尊重,還會阻礙自己的發展。有主見又有人緣的人才是社交舞臺上的新寵。
去年大學畢業的曉菲,找了份文案的工作,可三個月的實習期滿后,老板并沒有把她留下的意思。
在工作上,曉菲盡職盡責,認真謹慎,從沒出過大錯。論性格,她為人厚道好說話,進公司后很快就和老員工打成一片。然而這位同事們眼中的“好人”,最后卻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同。
“可能是我太和氣了,不習慣拒絕別人,沒有自己的主見,才得不到領導的賞識?!睍苑茻o奈地說道。
公司文案部有幾個不同的小組,負責不同工作,她的小組主要負責相關產品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對新人來說,所有的同事都是自己的“前輩”,哪怕不同組別。曉菲對于“前輩”們的需要更是有求必應,經常加班加點,到最后變成了“職場應聲蟲”。本以為這樣可以留下,沒想到希望落空。
一般而言,老板最喜歡的員工,是能夠持續成長,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可以創造性地完成工作的員工。
職場中有很多人,他們在討論工作內容,各自闡述自己的意見時,總是在躲避沖突,對于別人的意見,表面上都說好。哪怕覺得是錯誤的意見,礙于面子也不想說出來。
從表面上看,這沒有什么問題,也沒有任何的沖突。但是當你很顧全別人面子的時候,別人會覺得你沒有主見,和你聊天沒有什么意思,甚至認為你連別人說錯了也要附和,實在是虛偽。有心理學家發現,比起“應聲蟲”,那些能夠堅持主見的人更容易獲得尊重和重視。
一個有看法有主見的人,能夠聽進去他人的不同意見,并闡述自己的思想,更能夠獲得大家的尊重。
但我們往往會為了種種原因,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面對長輩或者自己上級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認同對方表達的任何觀點。
敢于表達自己意見的人,不但具有獨立判斷的品質,還有從不輕易妥協的決心。這會讓一個人看起來很有魅力。無論是你的領導還是同事,肯定都希望能夠聽到好的建議和想法。
當你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即使表面上會有沖突,但待他們冷靜后,會發現你是那個能讓他有新認識的人,甚至他發現你的能力或者看法都是超越他的。那么在將來的溝通中,他反而會變成那個迎合你的人,這就是堅持自我的一種好處。
而那些沒有主見迎合他人的人,最終只會被人遺忘,因為你沒有給他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這就好比你現在回想自己的經歷,肯定記不住那些很普通的朋友,反而對那些跟你打過架的人記憶深刻,見面后就成了不打不相識的朋友。
如果想要走得比別人更遠,那么你就不能總是迎合他人。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因為擔心發生沖突而處處附和別人。
不去恭維迎合他人,在與人的溝通中敢于闡述自己的意見。不要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他人的情緒上。敢于亮出自己觀點的人,總能讓人刮目相看。
7 被別人道德綁架的善良人,因為違心而痛苦不堪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關系不是很好的朋友或者同事向你求助,他說完了問題,后面還會加上一句:“我知道你是個好人,所以你一定會幫我的,對吧?謝謝你!”
本來沒加這句話,你還很樂意去回答他的那些問題,但是他加了這句話,你是不是感覺特別不舒服,反倒不情愿幫他。
其實,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對道德綁架的一種抗議。對方先給你戴了個高帽子,其用意就是想控制你、綁架你,如果你不給他解答問題,那么你就不是他說的那種好人。并且他提前把“謝謝你”說出口,那就更逼著你去幫他的忙了,否則你就對不起他說的謝謝。事實上他就是想用這種“道德綁架”的方式來增加你幫忙的概率。
生活中道德綁架的事情很多。例如,在公交車上,你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座位,乘務員對你說,麻煩你給某某人讓個座。本來她不說,你也很樂意主動讓座,但她說了之后,你就變成了被動讓座,不讓座的話也容易被她打著“道德”的旗號綁架。當然,不光是陌生人會對我們進行道德綁架,有時候,親人和朋友也會有對我們進行道德綁架的時候。
同事朋友們對璠瑜的印象很好,說她熱情大方,有人情味兒。因為她見到每一個人都有說有笑。而且,每一次與人交談完畢,分別之時,她總不忘加上一句話:“有空來家里玩?!?
當然這些客套話也沒人當真,但是這樣話來話去,彼此就顯得親近、和諧。然而,事情發生了變故,璠瑜也沒想到,有一天她會為這樣的事情為難:有個朋友打電話給璠瑜,說假期打算帶著孩子,到她家里住上兩周。
璠瑜接到電話時頭腦有些發懵,但她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對方的要求。放下電話,璠瑜就頭疼了,她只能盼著朋友的到來,不會給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擾。
事情果然沒有想象得那么順利,朋友的到來打破了璠瑜正常的生活節奏。朋友的孩子特別調皮,喜歡站在沙發上竄上竄下。更讓她無奈的是,自家的女兒和那個小男孩互相看不上眼,總是為了玩具,或是為了美食,或是為了電視,爭吵不斷。
看著自己的女兒被小男孩欺負得落淚,璠瑜終于忍不住了。她終于向朋友講明了,她說:“平時我們關系不錯,互相走動走動也很好,但成天和朋友生活在一起,確實很難。我很高興見到你們,也希望你們能夠在這里玩得開心。但是我們的孩子有矛盾,我的女兒現在很不開心。而且,兩個星期的時間,實在太長。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離開這里,真對不起?!?
說話的時候,璠瑜有些尷尬,但話說出口之后,她心里一陣輕松。看到朋友離去,璠瑜心中并非沒有歉意,嘗到為了道德人情違心之苦的璠瑜,依然很熱情地說話。不過她不會再勉強自己,不會再被道德綁架,不會違心地答應他人,她懂得了坦誠地拒絕別人。
生活中,我們常常遭遇璠瑜這樣的尷尬。親戚朋友借宿,我們心中本不愿,卻不好意思拒絕,于是違心答應,心里好似長了疙瘩,很不舒服。有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是心眼小的緣故,要是真大方,也就不會這樣糾結。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然而細細一想,就有問題了:你能確定世上的人都大方嗎?難道說,心眼小點就該受到譴責,就該遭受這樣的折磨?更何況深入地講,這已經不是心眼小不小的問題了,即便是大度之人,也不應被道德綁架。
要是一個人真心把另外一個人當朋友,會充分理解這個人的痛苦,將心比心地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口口聲聲拿關系好說事,讓對方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這種控制別人的行為,根本就不尊重對方。
還有一些人很自卑,很重視別人的認同。一旦你不認同他,他就會覺得你瞧不起他,從而對你產生敵意,甚至故意使壞阻礙你的事情,他們也經常實行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不斷地向對方強調自己多么可憐,做事情多么努力。所以你要認同他做的事情,如果不認同,就是沒有同情心。另一種方式是,你要是不認同我,我就在別人面前說你不好,讓大家都知道你不是好人。
為了更好地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絡,提高辦公效率,一些公司會建立工作用的微信群。孫小明就是公司里一個微信群的群主。
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在群里,傳達一些工作內容,發一些工作動態,也用不著孫小明管理。但一旦閑下來,就有人在里面撒潑耍無賴,甚至發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低俗信息,孫小明看到就及時制止了對方的行為,同時說了他幾句,對方就說:“群主你不夠大度,太小心眼了,不能包容別人?!?
正因為現在社會上進行道德綁架的人太多了,于是“道德帝”、“圣母婊”這樣的詞就出來了,用來形容這種打著道德旗號去控制別人的人。面對喜歡道德綁架的人,我們要舍得放下身段,不去太過在意自己的形象。
例如,對于上面那個說孫小明不夠大度的人,就應該這樣回復他:“對,我就是不夠大度,不能包容每個犯錯的人?!边@樣一說,對方就無話可說了。進行道德綁架的人是利用了人們追求高道德標準,以及害怕受到道德譴責的心態。倘若一個人能夠放下追求高道德標準,就不容易被道德綁架。
總之,在生活中我們少對別人實施道德綁架,也要適當地拒絕別人對自己的道德綁架,才能避免違心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8 取悅自己,永遠比討好別人更重要
你是不是為了使客戶在合同上順利簽約,使出渾身解數去討好客戶;為了讓同事在某項工作中鼎力相助,你低聲下氣,去討好同事;為了能夠解決某個問題,你只能委屈自己,去討好相關方。
在生活中,這種取悅別人的做法,很可能大家都經歷過。我們在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討好別人時,卻從來沒有發現這一切,都是在委屈自己。
高俊畢業之后來到一家廣告公司上班,他知道人際關系有時比工作業績還要重要。所以,他非常注重與同事的關系,盡一切努力想把所有同事都變成自己的朋友。
每天他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的,然后拖地、打掃衛生、燒水。他對同事也非常熱情,經常主動攀談,噓寒問暖,給同室的人端茶倒水,甚至中午去食堂打飯的活兒都包下來了。遇到需要跑腿和很累的活,他也會“毛遂自薦”。時間一長,同事們都覺得他好說話,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交給他去做。高俊以為這是因為自己人緣好,所有同事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可是有一次,高俊生病了沒能去上班,于是打電話給辦公室的同事,讓他幫忙請個假。同事痛快地答應了,可到第二天,高俊卻被領導狠批了一通,責問他怎能不請假隨便曠工。
高俊找到那個同事,那個同事這才想起來,原來是給忘記了。高俊有些生氣,心想:你們找我,我都有求必應,回頭就這么不把我當回事,不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把你們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怎么我一次沒來,你們就記不住呢?
這還不算,更讓高俊生氣的是,同事們都沒想著問他為什么沒來上班,病情如何。卻責怪他一天沒來,影響了工作的進度。生氣之余,高俊真有些糊涂了,都說“用真心換真意”,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自己好,怎么不是這么回事呀?
高俊的問題在于,他在工作中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要求,極力討好別人,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從來沒考慮過自己。
記住,取悅自己永遠比討好別人更重要。
職場上拼的是實力,而不是處處講交情。不要總是去討好別人,卻忘了提升自己。取悅別人只是一味地乞憐,我們需要有氣有節的探討,有容有度的商量與合作。
在電視劇《何以笙簫默》中,有一句臺詞說得好——既然我找不到你,只好站在顯眼的地方讓你找到我了。只有盡快提高實力,站到高處,別人才能夠瞧見自己。讓別人瞧見的是一個更加優秀的你,這樣更有利于你職業生涯的發展。
處在低處的仰望和討好永遠不能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我們在不斷磨煉自己。為了這個目標,我們要持有一個堅定的態度,弄清楚前進的方向。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應該討好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朝著我們的目標不斷努力,好好過日子,日子才會真正地善待我們。這一切,正是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