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知識改變命運
- 別說不可能,信念改變人生
- 和力
- 2729字
- 2020-11-26 09:57:29
卡耐基告訴我們,求學是為了探求真理,一個人從娘胎里“呱呱”墜地來到人世間,相伴而生的還有無數個“未知”,以及數不清的“疑問”。探求真理是人的本能。終生求學,活到老,學到老,才會永遠緊跟社會的發展潮流,不會被社會淘汰。
在一個小鎮上,有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不學無術,二兒子從小聰明好學。一天他把兩個兒子叫來,對他們說:“你們倆年紀也不小了,該到外面闖闖啦!”
這兩個兒子遵從父命,前往繁華的大都會。大兒子數天后便回來了。“怎么回事?你為什么這么快就回來了?”老人有些吃驚地問。“爸爸,你不知道,那兒的物價實在太可怕啦!連喝個水都得花錢買呢!以后在那兒生活怎么吃得消?”
沒過多久,二兒子拍了封電報回來:“這里可真是遍地黃金呢!連我們喝的水都可以賣錢哩!我這陣子不打算回去啦!”又過了幾年,二兒子在大都市發了財,他掌握了城市大部分的水市場,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同樣的環境,有人看到機會,有人卻只看到問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這種差異呢?很顯然,是知識決定了兩個人的眼光大相徑庭!不管什么時候,一個人的知識對一個人的發展影響巨大,只有平時注意學習的人才能進步,才能發現更多的機會!
比爾是一家公司的低級文員,他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經常忿忿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一點兒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后辭職不干。”朋友問他:“你對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比爾搖了搖頭,不解地望著朋友。
朋友建議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把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職能完全搞通,甚至連怎么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后再辭職不干。”看著比爾一臉迷惑的神情,朋友解釋道:“你用現在的公司做免費學習的地方,什么東西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比爾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開始發憤努力鉆研業務知識,甚至下班之后,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和自己業務相關的理論方面的知識。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比爾,問道:“你現在大概準備拍桌子不干了吧?”比爾搖頭說:“我不想走了,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斷給我加薪,并委以重任,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現在你大有長進,當然他們會對你刮目相看了。”比爾認同的點頭稱是。
與其抱怨別人不重視我們,不如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這才能為自己贏得地位和尊嚴!
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臘籍電梯維修工對現代科學很感興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飯前,總要花一小時來攻讀核物理學方面的書籍。后來,隨著知識的積累增多,一個念頭躍入他的腦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種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計劃。這種加速器比當時其他類型的加速器造價便宜而且更強有力。他把計劃遞交給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作試驗,后經改進,這臺加速器為美國節省了7000萬美元。尼古拉得到了1萬美元的獎勵,還被聘請到加州大學放射實驗室工作。
很多人認為,學習的最佳年齡是在20歲以前,過了這個年齡,就沒有必要也很難繼續學習下去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存在偏差的。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曾對一名記者說:“在回首自己一生的得失時,我感慨最大的就是:自己能夠有今天的一切,完全要歸功于自己一生都能堅持排除外界的干擾,沉浸在書的樂趣中。更讓我聊以自慰的是,就在我像你現在這個年紀時,沒有虛度光陰,曾經以認真的態度努力用功過!當然,也不能說一點遺憾也沒有,那就是,當時的我,如果更努力的話,現在的滿足感一定會更大。總之,因為當時在讀書上的認真與刻苦,才讓我找到了遠離世俗的樂趣,而且這一習慣使我受益一輩子。我希望你也能獲得這一樂趣,以使你在退休之后,也能生活在群書環繞之中。”
能在年輕時儲存一定程度的知識,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對每個人來說,終生學習非常必要。人只有每個時期都離不開學習,才能與時俱進,趕上時代潮流。但如果你總不努力,讓時間悄悄地溜走,那么你在各個階段的時間應該獲得的知識量就會銳減,這對你的人生旅程來講,絕對是一大損失。相反,如果你能十分有意義地利用好人生中的每一段時間,把每段時間所學的知識積累起來,到了將來,這些“積蓄”將會生出很多“利息”,讓你得到豐厚的回報。
假使你真有向上的志愿,假使你真想補救早年失學的損失,你該謹記,利用可能的條件或機會,努力攝取知識,這是使人知識廣博的唯一途徑。你每天所遇到的每個人,都能增益你的知識。比如,你遇見的是一個印刷師傅,他也能告訴你許多印刷的技術;比如,一個泥水匠也能告訴你建筑方面的技巧;比如,一個普通的農夫,也有他做人做事的經驗,你從他身上也能得到許多知識。
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一個不間斷的自我教育的過程,年齡、受教育程度或其他原因不應成為阻礙自我教育的因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時常提醒自己:我現在就付諸行動,去努力學習,打好基礎,以便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此外,人還要特別注意,“學習”不僅僅是用眼睛,而且要用腦袋,比如,每天映入我們眼簾的知識極其多,但卻很少留下印象,更難說有什么發現和收獲了。學習是有目的的,是要尋找,是要發現,更是要認識的。那么,我們該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要做有心人
要有意識地要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的收獲才能大,印象才能深。俗話說:“事事留心皆學問。”我們不僅要學書本知識,還要留心實踐中的知識,特別是學了之后要用心去領悟,這樣學習的目的性才會明確,收獲也往往很大。
2.抓住學習的重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學習的要點,并不斷發展與提高自己的能力。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曾向前輩作家福樓拜請教。福樓拜并沒有面授機宜、指點要津,而是給莫泊桑布置了一道觀察練習題:“請你給我描述一下那位坐在商店門口的人,他的姿態,他整個的身體外貌。要用畫家那樣的手傳達他全部的精神本質,使我們不至于把他和別的人混淆起來。”這種學習,就是有明確的具體的方法,他讓人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剔除那些浮泛的、皮毛的、一般的甚至虛假的現象,這樣的學習,會使學習者思維敏銳,會提高認識力、辨別力、洞察力。
學習要有意識地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進行,這樣,才能避免片面和獲得假象的東西,才能獲得比較真實、全面的知識。
廣博的知識,可以使人們胸襟開闊,不至于流于狹隘、鄙陋,這樣的人能夠從多方面去接觸人生,領會人生。終生不斷的學習,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讓我們從現在就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應該趕快去充充知識的電了吧!
“書中自有黃金屋”。選準自身的定位,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迅速地為自己充電,就能成為事業中的常青樹。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