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治軍時,以鮑超一軍為最強。
有一次,胡林翼為學使俞某任滿還京而設宴送行。當時鮑超也一起作陪。
俞某少年科第,目中無人。雖然鮑超當時在湖北因功高望重而婦孺皆知,但俞某一直看不起武人出身的鮑超,整晚沒和鮑超說過一句話,正眼都沒瞧一下。
席散后,鮑超氣得不行。他跨馬出城,跟左右的人說:
“大伙散了吧!武官真不值錢。俞學使不過一七品小官,竟如此瞧不起我。這班人成天在朝中指手畫腳,而我們這些人又是為誰拼死拼活啊?”
正當鮑超憤憤不平時,胡林翼也拍馬趕到。他在席間已經把事情看得明明白白。所以見鮑超出去后,胡林翼立刻就趕了過來勸慰他說:
“俞某少不更事,明日我一定會好好教訓他,讓他設宴向你負荊請罪。”
次日席上,只有胡林翼、俞某和鮑超三人。超為賓客,而俞某作陪。胡林翼用翰林前輩的口氣對俞某直言訓斥,俞某唯有老老實實地聽教而已。
席終,胡林翼又說:“所謂不打不相識,我們三人不如換帖結為兄弟吧!”
俞某心里還不太愿意。胡林翼瞪了他一眼,命手下拿來紅柬(生辰帖),各寫上姓名、籍貫和年齡,隨后相互交換。最后論定胡林翼為長,鮑超次之,俞某最小。
胡林翼于是對鮑超說:“如今俞某是我們的小兄弟,他要有過,可當面訓誡,不要心存芥蒂。”如此一番,便把這事擺平。
《柏堂師友言行錄》卷二中記載,胡林翼曾經在自己家寫了個楹聯自勉,曰:“無欲則剛,有容乃大;慮善以動,強恕而行。”
此格言不僅是胡林翼的為人處世之道,也足以為后人學習敬仰。
胡林翼和陶澍的女兒結婚后,一直無子。有一次,胡林翼受命圍攻武昌,正好遇到夫人攜妾從家里來,正泊舟江中,先派人前來告訴胡林翼。
胡林翼的幕僚寫了個條子說,婦人在軍中,其士氣不揚。胡林翼得知后便讓來人拿著條子去回報夫人。夫人見條子后,便揚帆返回故里。
后人說到這段往事,說胡林翼夫婦“剛斷如此,真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之氣概”。
《洪楊異聞》里還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合肥人劉某,曾在胡林翼麾下做親兵。劉某說,胡林翼率領楚軍圍安慶時,有一次登上某山頂察看地形后,說:
“此處俯視安慶,如在釜底,賊(太平軍)雖強,不怕打不贏。”
下山后,胡林翼率部下馳至江濱,忽然看見兩艘洋船正逆流西上,迅如奔馬。
胡林翼見后,頓時臉色大變,半晌不語,隨后勒馬回營,中途突然嘔血,幾乎墜馬。此后,胡林翼和幕僚們談及洋務時,往往是搖手閉目,神色凝重,說:“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啊。”
談論歸談論,到底洋人有多厲害,大多數人其實是不知道的。但這次胡林翼見了洋輪之后,方知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在工業革命的催逼下,洋人的勢力日漸膨脹,終究會釀成大禍!
就這一點而言,胡林翼還算是有遠見。
也有人說,胡林翼本就疾病纏身,這次受驚之后更是病情加重。就在攻破安慶不到一個月,胡林翼終因心力交瘁病死在武昌,終年50歲。
臨死前,胡林翼被朝廷加封為太子太保。可惜路途遙遠,封賞消息在胡林翼死后第二天才到。
胡林翼的一生頗為短暫,但并不影響其發出的光芒。大丈夫成就大事業,又何必以年齡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