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學概論(第2版)
- 郭暉
- 5870字
- 2020-11-06 16:50:43
第二節 貨幣制度
課前導讀
秦滅六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多民族的統一的國家,車同軌、書同文、修長城、筑馳道、統一貨幣參見圖1.4、圖1.5,加強中央集權。那么,秦始皇統一貨幣,是將哪一種貨幣作為通用貨幣的?秦始皇采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制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并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圖1.4 秦統一貨幣
貨幣制度是伴隨著金屬鑄幣的出現而開始形成的。在前資本主義時期,金屬鑄幣,形狀各異,成色、重量不統一,導致貨幣流通混亂,使計算成本、價格、利潤發生困難,不利于生產和流通的發展,為了解決鑄幣混亂,方便流通,各個國家都在貨幣方面制定了種種法規,貨幣制度就是從這些法規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圖1.5 秦始皇統一貨幣后用的半兩錢
一、貨幣制度的內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貨幣也自有貨幣的規矩——貨幣制度。各國或地區因經濟、社會的差異,會有不同的貨幣制度形式選擇,但它們具有一定的共性。
貨幣制度是指由國家法律所確定的本國貨幣的流通結構和組織形式。貨幣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作為本位貨幣材料的確定、貨幣單位的確定、本位幣的鑄造、發行及流通秩序的確定和準備金制度等。
1. 確定貨幣材料
貨幣材料簡稱“幣材”,是指用來充當貨幣的物質,確定不同的貨幣材料就構成不同的貨幣本位,如確定用黃金充當貨幣材料就構成金本位。貨幣金屬是建立貨幣制度的基礎。歷史上先以白銀為貨幣金屬,隨著黃金開采才過渡到黃金、白銀并用,最終選擇黃金。現代不可兌換的信用貨幣,選擇幣材的技術上的意義已經超過經濟意義,防偽成為關鍵技術。
2. 規定貨幣單位
貨幣單位是指貨幣制度中規定的貨幣計量單位。貨幣單位的規定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二是確定貨幣單位的“值”(每一貨幣單位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量)。規定了貨幣單位就有了統一的價格標準,從而使貨幣更準確地發揮計價流通的作用。
視野拓展
貨幣單位的值
英國“鎊”,按1816年的鑄幣條例,其重量規定為純金123.27 447格令(合7.97克)。美國貨幣單位“美元”,據1934年1月法令,1美元含純金13.714格令(合0.888 671克)。我國的“銀圓”,按北洋政府在1914年頒布的《國幣條例》規定,一個“銀圓”,含純銀6錢7分9厘(合23.977克)。
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是“元”,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用多少“元”來表示。其他國家商品的價值也是以自己國家的貨幣單位,如英鎊、日元、盧布、美元等來表示。
當代世界范圍流通的都是不兌換信用貨幣,不再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單位貨幣的價值要依靠穩定的貨幣發行來保證。
3. 貨幣的鑄造、發行及流通秩序
在貨幣鑄造與發行歷史上,貨幣的鑄造權通常由國家壟斷,即由國家鑄幣廠按標準規格鑄造,但并不排斥也有私人受權辦廠造幣的情況。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一般有本位幣和輔幣之分。
本位幣即主幣,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材料所鑄成的鑄幣。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主幣的特點是:①足值;②自由鑄造、自由熔化;③無限法償;④自由輸出入。
輔幣是本位幣以下的小額通貨,日常用于小額交易與找零,用賤金屬鑄造。輔幣的特點是:①不足值,實際價值小于名義價值;②國家限制鑄造,只有國家鑄造;③有限法償,防止輔幣充斥市場。
貨幣法定支付償還能力是指通過法律對貨幣的支付償還能力做出規定,即規定貨幣是無限法償還是有限法償。所謂無限法償,是指無論支付數額多大,無論屬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對方都不能拒絕接受。本位幣一般都具有無限法償能力。所謂有限法償,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過規定的數額,收款人有權拒收。有限法償主要是針對輔幣而言的。
在不可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下,紙幣一般由一國的中央銀行壟斷發行,分現金流通和非現金流通兩種渠道,非現金流通是貨幣流通的主要渠道。
4. 建立黃金準備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建立黃金準備,又稱金儲備。其用途可作為國際支付的準備金;作為擴大和收縮國內金屬貨幣流通的準備金;作為支付存款和兌換銀行券的準備金。在不可兌換的信用貨幣制度下,黃金外匯儲備的作用一是用作國際支付清算的準備金,二是用來維護本幣幣值的穩定。
二、貨幣制度的演進
貨幣制度作為經濟制度最重要的局部,經歷了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各個國家演變進程有較大差異[2]。當今世界貨幣制度主要承襲自歐洲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之后的貨幣制度,從其主流貨幣制度發展過程來看,大體上經歷了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四大類型(見圖1.6)。

圖1.6 貨幣制度的演進
(一)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是以白銀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是最早的貨幣制度之一,盛行于16世紀。我國從宋代開始,銅幣、銀幣并行,直到1933年才實行銀本位制,但不久就廢止了。銀本位制的缺點是白銀的價格很不穩定,使得貨幣單位價值不能相對固定。因此,到了20世紀初,許多國家紛紛放棄這種制度,改用金銀復本位制或金本位制。
(二)金銀復本位制
金銀復本位制是金、銀兩種鑄幣同時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實行金銀復本位制后,大量金、銀鑄幣進入流通,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但也暴露了這種貨幣制度的不穩定性。
1. 平行本位制
金銀兩種金屬貨幣均按其所含金屬的實際價值流通,其價值比例由市場決定,國家不予規定。在實行“平行本位制”下,出現金價、銀價兩種價格,引起價格的混亂,給商品流通帶來了許多困難。
2. 雙本位制
兩種金屬貨幣的比率由國家規定,按法定比率流通。兩種貨幣都是無限法償貨幣,可以自由鑄造。16世紀英國財政大臣格雷欣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較高的貨幣,即良幣,必然退出流通——它們被收藏、熔化或被輸出國外;實際價值較低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人們稱之為格雷欣法則,亦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規律。
視野拓展
格雷欣法則
美國獨立后,在1792年政府將金銀的比價定在1∶15,別國的比價是1∶15.5,于是在美國國內人們在支付時只用白銀(劣幣),不用黃金(良幣),把黃金輸往國外,換取白銀牟利0.5,同時美國在國外購貨,則以支付黃金有利(15克白銀換1克黃金,少付0.5),而其他國家在美國購貨,則以支付白銀有利,這樣金幣逐漸外流,使金銀復本位變成了銀本位制,因為白銀驅逐了黃金。其后,美國國會于1834年將比率改為1∶16,這樣一來又造成了相反的局面。黃金實際價值低于其鑄幣價值,迫使銀幣外流,復本位則變成了金本位制。
3. 跛行本位制
兩種金屬貨幣同為本位幣,并由國家規定固定的比率,并規定只有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銀幣演化為金幣的代符號,是事實上的金本位制。因為銀幣不能自由鑄造,如同人有一條跛腿,故稱“跛行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1. 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它是指國家規定黃金為貨幣金屬,金鑄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其特點是:①貨幣單位規定為一定量的黃金,以金幣為本位貨幣;②金鑄幣參加流通,自由鑄造、自由熔化、無限法償,其他金屬鑄幣限制鑄造、有限法償;③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④黃金可自由輸出入;⑤金準備全是黃金。
金幣本位制的缺點是:①貨幣量隨流通需要量變化,但黃金數量一定,它的彈性只能在黃金數量范圍內變動;②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黃金存量不同,相互之間爭奪黃金儲備;③銀行券兌換不能繼續。結果,金幣本位制被廢除,各國相繼實施金塊本位制。
2. 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又叫生金本位制,其特點是:①其貨幣單位規定有含金量,但不鑄造、不流通金鑄幣,而流通銀行券;②黃金集中存儲于政府;③居民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一定數額以上、一定用途之內,以銀行券兌換金塊。如英國1925年規定銀行券數額在1 700英鎊以上方能兌換黃金。要維持金塊本位制,必須以國際收支平衡或有大量黃金足以供給對外支付之用為條件,反之,若國際收支逆差或資金外流嚴重,黃金儲存不足,則金塊本位制便無法維持。1930年后,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黃金減產,英、法、比利時等國先后放棄金塊本位制。
3. 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作為黃金匱乏國維持金本位制的方式。其特點為:①貨幣單位規定有含金量,但國內流通銀行券,無鑄幣流通,無金塊可兌換;②中央銀行將黃金和外匯存在另一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并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兌換比率;③居民可按這一比率用本國銀行券兌換該國貨幣,再向該國兌換黃金;④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維持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價。
(四)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
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指以不兌換黃金的信用貨幣為本位幣,由政府賦予無限法償能力并強制流通的貨幣制度,這也是當今各國普遍推行的一種貨幣制度。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是:①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一般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并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清償的能力。②貨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也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一般不以金銀為保證,也不受金銀的數量控制,貴金屬非貨幣化。③貨幣是通過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領域,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調節。④當國家通過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貨幣超過了貨幣需要量,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流通所特有的經濟現象。⑤流通中的貨幣不僅指現金,還包括銀行活期存款。
視野拓展
歐洲貨幣制度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種具有新的性質和特征的區域性貨幣制度——歐洲貨幣制度隨之出現。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與此同時,歐共體更名為歐盟,1995年12月正式決定歐洲統一貨幣的名稱為歐元,1998年7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正式成立,歐元作為一種跨主權國家創造的信用貨幣,于1999年首先在歐元區使用。截至本書出版,歐元區共有19個成員,包括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希臘(2000年)、斯洛文尼亞(2007年)、塞浦路斯與馬耳他(2008年)、斯洛伐克(2009年)、愛沙尼亞(2011年)、拉脫維亞(2014年)和立陶宛(2015年),另有9個國家和地區采用歐元作為當地的單一貨幣。歐元創始人為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被譽為“歐元之父”。
三、我國的貨幣制度
(一)我國人民幣制度的建立
我國現行的貨幣制度是人民幣制度。人民幣最初是1948年12月1日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發行的,它標志著新中國貨幣制度的建立。
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具有一定債權債務關系的,可以流通的,不可兌現的信用貨幣。人民幣是信用貨幣,它采取的是不兌現的銀行券形式。1955年3月1日,我國又發行了新版人民幣,同時建立了輔幣制度。這種主輔幣制度一直保持到現在。現在流通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幣。
(二)我國現行人民幣制度的內容
1. 人民幣是我國唯一法定貨幣
人民幣具有無限法償資格,人民幣是我國的本位幣,在我國行使貨幣職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以下簡稱《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2. 人民幣的單位
人民幣的基本單位是元,輔幣為角和分,它們之間的兌換比例是,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3. 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和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唯一的貨幣發行機關,并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貨幣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制、發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版人民幣,應當將發行時間、面額、圖案、式樣、規格予以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印刷、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嚴禁偽造、變造人民幣,禁止故意毀損人民幣”。
4. 黃金外匯儲備是用作國際支付的準備金
黃金外匯儲備包括黃金儲備、外匯支付憑證、外幣有價證券等。它是國家經濟后備的一種形式,主要用于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有時也用于急需商品的進口,調節一國的匯率。我國的外匯儲備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掌握和管理,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和私下交易。
5. 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
可自由兌換貨幣是指持有者可以自由將其兌換為另一種貨幣,政府對這種兌換不加任何限制。人民幣只能在經常項目下自由兌換。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人民幣最終必然會實現完全自由兌換。現在人民幣跨境貿易流通結算范圍不斷擴大,其世界貨幣角色遲早會顯現。
視野拓展
第五套人民幣簡介
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貨幣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之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68號令,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共八種面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面額主幣實際起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幣采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發行了100元紙幣;2000年10月16日發行了20元紙幣、1元和1角硬幣;2001年9月1日,發行了50元、10元紙幣;2002年11月18日,發行了5元紙幣、5角硬幣;2004年7月30日,發行了1元紙幣。
為提高第五套人民幣的印刷工藝和防偽技術水平,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8月31日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紙幣和不銹鋼材質1角硬幣。
(三)人民幣發行程序
人民幣的發行程序是先從央行的發行庫出庫到達業務庫,各商業銀行通過發放貸款等方式將資金投放到市場,稱為資金出庫。企事業單位通過商品銷售和勞務付出取得業務收入存入商業銀行形成資金的回籠,商業銀行將回籠的資金交回到發行庫,稱為資金入庫(見圖1.7)。

圖1.7 人民幣發行程序
發行庫是中國人民銀行為國家保管發行基金的金庫,是辦理貨幣發行的具體機構,人民幣發行基金是中國人民銀行為國家保管的待發貨幣,是調節市場貨幣流通的準備基金。出庫是央行發行基金支付給商業銀行的行為。相反,入庫是各商業銀行將現金繳回到發行庫的行為。
業務庫是商業銀行為辦理日常現金收付而設置的金庫。業務庫保管的貨幣是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將進入自己業務庫的現金通過一定方式支付給各單位和個人的行為稱為現金投放。相反,現金由市場各單位和個人繳存到商業銀行的行為叫現金回籠。
(四)人民幣與港幣、澳門幣和新臺幣
人民幣在我國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不是法定貨幣,香港和澳門地區按照基本法自行決定發行港幣和澳門幣。但是現在在香港、澳門地區有些商店接受使用人民幣交易。臺灣地區使用新臺幣來進行買賣交易,但銀行和商家也允許人民幣和新臺幣互換。其區別主要如表1.1所示。
表1.1 人民幣、港幣、澳門幣與新臺幣比較表

注:RMB是原來習慣上的簡寫,現在CNY是正規簡寫,兩者實際上均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