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投資的邏輯:策略與實戰
最新章節:
后記
現在很多投資者在投資時都是“拍腦袋”做決策,或者隨波逐流,其他人投資什么項目,自己就跟著投資什么項目。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也不符合當下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不斷變革,投資者應該學習投資的新技巧、新策略。本書作為一本專業、科學、成體系的投資指導手冊,能夠幫助投資者形成足夠強大的投資能力。本書以投資為核心,從投資規劃講起,分別介紹了投資流程與規范、投資可行性預測、市場分析、商業模式梳理、企業團隊考察、目標用戶研究、項目評估、創業者篩選、盡職調查、談判博弈和股權分配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實戰方案。本書的很多案例都是作者親身實踐過的,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另外,本書中的投資技巧是作者在多年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強。本書中的一些內容為同類書中所少見,它們能帶給讀者豐富的學習體驗,幫助讀者快速地領會投資真諦。
- 后記 更新時間:2023-07-17 19:49:51
- 12.3.4 用法律武器保護股權公平
- 12.3.3 明確創始團隊“權、責、利”
- 12.3.2 股東眾多不可取
- 12.3.1 股權是商業文明的里程碑
- 12.3 投資者要參與股權設計
- 12.2.3 股權架構不合理引發投資風險
- 12.2.2 警惕“五五”式股權架構
- 12.2.1 如何打造科學的股權架構
- 12.2 什么樣的股權架構更科學
- 12.1.3 股權分配的核心:人才+資金
- 12.1.2 投資者應該拿多少股權
- 12.1.1 明確創始人及創投關系
- 12.1 投資者股權PK創始人股權
- 第12章 股權分配方案:投資者要占多少股權
- 11.3.3 股權可以妥協,但必須有底線
- 11.3.2 調整投資額,做最有利的投資交易
- 11.3.1 投資者考慮如何安排控制權事宜
- 11.3 雙方共同協商股權問題
- 11.2.3 談判的基礎:基于創業者類型做準備
- 11.2.2 為談判設置合理的范圍
- 11.2.1 用數據和細節“征服”對方
- 11.2 如何在談判中占據優勢地位
- 11.1.6 業務合作與資源導入
- 11.1.5 企業經營瑕疵分析與處理
- 11.1.4 保護性條款
- 11.1.3 投資條款清單
- 11.1.2 獨家談判期
- 11.1.1 企業估值問題
- 11.1 談判時需要注意的六個問題
- 第11章 談判博弈論:共贏下的利益最大化
- 10.3.4 警惕重大訴訟、仲裁、行政處罰
- 10.3.3 審查企業的重大合同
- 10.3.2 判斷企業有無重大債務
- 10.3.1 了解企業設立及歷史沿革問題
- 10.3 法務調查:知根知底而后行
- 10.2.3 分析三張財務報表
- 10.2.2 預測企業的未來價值
- 10.2.1 審核現金流、盈利及資產事項
- 10.2 財務調查:讓投資者極速“排雷”
- 10.1.4 調查股權,看透企業股權風險
- 10.1.3 明確經營狀態:客戶、供應商、對手
- 10.1.2 分析行業發展方向,識別企業潛力
- 10.1.1 一切從了解企業基本情況開始
- 10.1 業務調查:認清企業的經營實質
- 第10章 盡職調查:抓住“三板斧”不放松
- 9.3.4 怎樣判斷是否會有下一步接觸
- 9.3.3 創投雙方見面,要不要帶其他人
- 9.3.2 如何選擇見面的時間與地點
- 9.3.1 與創業者見面之前,需要做什么
- 9.3 與創業者接觸的四大關鍵問題
- 9.2.4 有順序地接觸各類創業者
- 9.2.3 需要投資者給予足夠信任的創業者
- 9.2.2 有想法,投資者無需過度插手的創業者
- 9.2.1 與投資者具備高匹配度的創業者
- 9.2 對創業者進行分類篩選
- 9.1.5 社交達人霍夫曼的投資之路
- 9.1.4 與融資機構合作
- 9.1.3 經常瀏覽創業孵化平臺
- 9.1.2 充分利用媒體關系網絡
- 9.1.1 讓自己身邊的人引薦
- 9.1 如何尋找好的創業項目
- 第9章 創業者篩選:投資是看人的藝術
- 8.3.4 審核被投企業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方案
- 8.3.3 計算風險造成的投資損失
- 8.3.2 風險爆發的可能性事件
- 8.3.1 項目有無風險性因素
- 8.3 項目風險全面預測
- 8.2.3 營銷團隊及管理:有增長才有結果
- 8.2.2 渠道策略:找到一個合適的渠道
- 8.2.1 設立營銷目標:遵循SMART原則
- 8.2 項目營銷策略審核:能否贏得用戶支持
- 8.1.4 項目上線方案:時間+規模+迭代節奏
- 8.1.3 項目優勢:成本+可規模化+自動化
- 8.1.2 項目規劃:核心層+有形層+延伸層
- 8.1.1 項目前景:處于藍海中,潛力巨大
- 8.1 項目評估四大維度
- 第8章 項目評估:找到項目的真正價值
- 7.3.3 從流量思維轉變為超級用戶思維
- 7.3.2 超級用戶背后的投資價值
- 7.3.1 什么是超級用戶?
- 7.3 被投企業有超級用戶因子嗎
- 7.2.2 活躍/留存/流失用戶的數量
- 7.2.1 用戶增長趨勢
- 7.2 評估目標用戶,要看兩大數據
- 7.1.3 購買行為與購買決策分析
- 7.1.2 了解用戶體量,衡量用戶潛力
- 7.1.1 用戶有需求,產品才受歡迎
- 7.1 了解被投企業的目標用戶
- 第7章 目標用戶研究:投資盈利的強大力量
- 6.4.3 重點評估某一類員工
- 6.4.2 掌握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情況
- 6.4.1 管理模式出色,團隊更強
- 6.4 “皮肉”分析:考察下屬團隊
- 6.3.3 綜合素質:個人格局與彼此配合
- 6.3.2 管理者的能力與優勢分析必不可少
- 6.3.1 管理者各司其職,分工協作
- 6.3 “血脈”分析:考察管理者
- 6.2.4 聆聽創始人的故事
- 6.2.3 夢想與情懷是創業“加速器”
- 6.2.2 職業履歷與從業經歷分析
- 6.2.1 創始人三要素:心寬、體壯、腦子活
- 6.2 “靈魂”分析:考察創始人
- 6.1.5 設計組織規模,可參考“兩個比薩”原則
- 6.1.4 職權架構要清晰,責任到人
- 6.1.3 部門劃分情況影響團隊協作性
- 6.1.2 做層級架構分析,避免不當行為
- 6.1.1 了解職能架構,決策更精準
- 6.1 “骨架”分析:考察組織架構
- 第6章 企業團隊考察:優秀人才是寶貴資源
- 5.3.3 Netflix:緊跟時代的佼佼者
- 5.3.2 讓商業生態系統形成閉環
- 5.3.1 鏈式結構挖掘企業的成長空間
- 5.3 商業模式創新造就成長型企業
- 5.2.3 瞄準高利潤區的企業是“寶藏”
- 5.2.2 商業模式聚焦,業務化繁為簡
- 5.2.1 值得投資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子
- 5.2 投資不看商業模式,大錯特錯
- 5.1.4 投資者的夢想:抓住那只獨角獸
- 5.1.3 身處新時代,開放型商業模式受歡迎
- 5.1.2 免費型商業模式真的“免費”嗎
- 5.1.1 做投資,要認準值錢的企業
- 5.1 商業模式背后的企業價值論
- 第5章 商業模式梳理:企業頂層設計之道
- 4.4.3 獨特而不奇葩:產品差異化分析
- 4.4.2 渠道優勢是企業的寶貴財富
- 4.4.1 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
- 4.4 知己知彼,做市場競爭分析
- 4.3.3 掌握產品在市場上的供求情況
- 4.3.2 識別市場機會,看“蛋糕”是否足夠大
- 4.3.1 市場之戰,從目標市場分析開始
- 4.3 分析市場情況,找到真正的“大蛋糕”
- 4.2.3 思考:市場規模到底可靠嗎
- 4.2.2 了解企業所處市場的發展空間
- 4.2.1 從滲透率到市場占有率
- 4.2 解讀市場數據,用事實說話
- 4.1.3 分析行業發展前景不是主要工作
- 4.1.2 競爭壁壘是強大的“保護傘”
- 4.1.1 古今兼顧:了解行業歷史及趨勢
- 4.1 帶著“使命”了解整個行業
- 第4章 市場分析:機會和收益的變焦鏡
- 3.3.2 分析成長能力,瞄準企業的未來
- 3.3.1 沒有償債能力的企業,請謹慎投資
- 3.3 償債與成長,投資困境亟待破局
- 3.2.3 實例講解:A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
- 3.2.2 做投資,就要選擇盈利能力強的企業
- 3.2.1 先觀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
- 3.2 “骨感”的現實:分析企業盈利能力
- 3.1.3 扼住企業“命脈”,掌握現金流變化
- 3.1.2 借現金流看透發展的真相
- 3.1.1 思考:如何玩轉現金流游戲
- 3.1 投資時代的現金流游戲
- 第3章 投資可行性預測:別成為理想主義者
- 2.4.3 分析財務審計報告
- 2.4.2 審計財務報表
- 2.4.1 檢查銀行對賬單和流水賬單
- 2.4 重視財務問題,警惕財務陷阱
- 2.3.4 重視信息披露,審核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
- 2.3.3 投資即入股,消除股權隱患
- 2.3.2 做資產權利審核,拒絕投資瑕疵
- 2.3.1 審核企業主體,避免法律隱患
- 2.3 妄圖觸碰法律紅線,后果自負
- 2.2.3 針對企業特別情況,補充其他重要條款
- 2.2.2 看清控制因素條款,鞏固投資者權利
- 2.2.1 審核經濟因素條款,重點關注估值與優先清算權
- 2.2 簽署合同,體面和糾紛在一線之間
- 2.1.4 審核并確認重要條款,簽署投資協議
- 2.1.3 與企業合作,做好盡職調查
- 2.1.2 請創業者提供商業計劃書,要求完整有細節
- 2.1.1 與創業者首次PK,做好創業情況的接洽
- 2.1 漫漫投資路,要按步驟走
- 第2章 投資流程與規范:用邏輯思維做事
- 1.3.3 戰略協同,不讓投資變“獨角戲”
- 1.3.2 撬動企業根基,做控制者
- 1.3.1 逐利為先,短視心態在作怪
- 1.3 愿望清單:想成為哪種投資者
- 1.2.3 勝而后求戰,成本論不無道理
- 1.2.2 逆向投資:千萬別做羊群里的“羊”
- 1.2.1 賺錢不易,投資要有實業眼光
- 1.2 用理念“武裝”自己,投資有籌碼
- 1.1.3 思考:我為什么要投資
- 1.1.2 價值的底色:投資究竟能帶來什么
- 1.1.1 萬物皆有周期,投資亦然
- 1.1 投資像車輪,驅動力不可少
- 第1章 投資規劃:始于規劃,終于經驗
- 前言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前言
- 第1章 投資規劃:始于規劃,終于經驗
- 1.1 投資像車輪,驅動力不可少
- 1.1.1 萬物皆有周期,投資亦然
- 1.1.2 價值的底色:投資究竟能帶來什么
- 1.1.3 思考:我為什么要投資
- 1.2 用理念“武裝”自己,投資有籌碼
- 1.2.1 賺錢不易,投資要有實業眼光
- 1.2.2 逆向投資:千萬別做羊群里的“羊”
- 1.2.3 勝而后求戰,成本論不無道理
- 1.3 愿望清單:想成為哪種投資者
- 1.3.1 逐利為先,短視心態在作怪
- 1.3.2 撬動企業根基,做控制者
- 1.3.3 戰略協同,不讓投資變“獨角戲”
- 第2章 投資流程與規范:用邏輯思維做事
- 2.1 漫漫投資路,要按步驟走
- 2.1.1 與創業者首次PK,做好創業情況的接洽
- 2.1.2 請創業者提供商業計劃書,要求完整有細節
- 2.1.3 與企業合作,做好盡職調查
- 2.1.4 審核并確認重要條款,簽署投資協議
- 2.2 簽署合同,體面和糾紛在一線之間
- 2.2.1 審核經濟因素條款,重點關注估值與優先清算權
- 2.2.2 看清控制因素條款,鞏固投資者權利
- 2.2.3 針對企業特別情況,補充其他重要條款
- 2.3 妄圖觸碰法律紅線,后果自負
- 2.3.1 審核企業主體,避免法律隱患
- 2.3.2 做資產權利審核,拒絕投資瑕疵
- 2.3.3 投資即入股,消除股權隱患
- 2.3.4 重視信息披露,審核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
- 2.4 重視財務問題,警惕財務陷阱
- 2.4.1 檢查銀行對賬單和流水賬單
- 2.4.2 審計財務報表
- 2.4.3 分析財務審計報告
- 第3章 投資可行性預測:別成為理想主義者
- 3.1 投資時代的現金流游戲
- 3.1.1 思考:如何玩轉現金流游戲
- 3.1.2 借現金流看透發展的真相
- 3.1.3 扼住企業“命脈”,掌握現金流變化
- 3.2 “骨感”的現實:分析企業盈利能力
- 3.2.1 先觀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
- 3.2.2 做投資,就要選擇盈利能力強的企業
- 3.2.3 實例講解:A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
- 3.3 償債與成長,投資困境亟待破局
- 3.3.1 沒有償債能力的企業,請謹慎投資
- 3.3.2 分析成長能力,瞄準企業的未來
- 第4章 市場分析:機會和收益的變焦鏡
- 4.1 帶著“使命”了解整個行業
- 4.1.1 古今兼顧:了解行業歷史及趨勢
- 4.1.2 競爭壁壘是強大的“保護傘”
- 4.1.3 分析行業發展前景不是主要工作
- 4.2 解讀市場數據,用事實說話
- 4.2.1 從滲透率到市場占有率
- 4.2.2 了解企業所處市場的發展空間
- 4.2.3 思考:市場規模到底可靠嗎
- 4.3 分析市場情況,找到真正的“大蛋糕”
- 4.3.1 市場之戰,從目標市場分析開始
- 4.3.2 識別市場機會,看“蛋糕”是否足夠大
- 4.3.3 掌握產品在市場上的供求情況
- 4.4 知己知彼,做市場競爭分析
- 4.4.1 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
- 4.4.2 渠道優勢是企業的寶貴財富
- 4.4.3 獨特而不奇葩:產品差異化分析
- 第5章 商業模式梳理:企業頂層設計之道
- 5.1 商業模式背后的企業價值論
- 5.1.1 做投資,要認準值錢的企業
- 5.1.2 免費型商業模式真的“免費”嗎
- 5.1.3 身處新時代,開放型商業模式受歡迎
- 5.1.4 投資者的夢想:抓住那只獨角獸
- 5.2 投資不看商業模式,大錯特錯
- 5.2.1 值得投資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子
- 5.2.2 商業模式聚焦,業務化繁為簡
- 5.2.3 瞄準高利潤區的企業是“寶藏”
- 5.3 商業模式創新造就成長型企業
- 5.3.1 鏈式結構挖掘企業的成長空間
- 5.3.2 讓商業生態系統形成閉環
- 5.3.3 Netflix:緊跟時代的佼佼者
- 第6章 企業團隊考察:優秀人才是寶貴資源
- 6.1 “骨架”分析:考察組織架構
- 6.1.1 了解職能架構,決策更精準
- 6.1.2 做層級架構分析,避免不當行為
- 6.1.3 部門劃分情況影響團隊協作性
- 6.1.4 職權架構要清晰,責任到人
- 6.1.5 設計組織規模,可參考“兩個比薩”原則
- 6.2 “靈魂”分析:考察創始人
- 6.2.1 創始人三要素:心寬、體壯、腦子活
- 6.2.2 職業履歷與從業經歷分析
- 6.2.3 夢想與情懷是創業“加速器”
- 6.2.4 聆聽創始人的故事
- 6.3 “血脈”分析:考察管理者
- 6.3.1 管理者各司其職,分工協作
- 6.3.2 管理者的能力與優勢分析必不可少
- 6.3.3 綜合素質:個人格局與彼此配合
- 6.4 “皮肉”分析:考察下屬團隊
- 6.4.1 管理模式出色,團隊更強
- 6.4.2 掌握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情況
- 6.4.3 重點評估某一類員工
- 第7章 目標用戶研究:投資盈利的強大力量
- 7.1 了解被投企業的目標用戶
- 7.1.1 用戶有需求,產品才受歡迎
- 7.1.2 了解用戶體量,衡量用戶潛力
- 7.1.3 購買行為與購買決策分析
- 7.2 評估目標用戶,要看兩大數據
- 7.2.1 用戶增長趨勢
- 7.2.2 活躍/留存/流失用戶的數量
- 7.3 被投企業有超級用戶因子嗎
- 7.3.1 什么是超級用戶?
- 7.3.2 超級用戶背后的投資價值
- 7.3.3 從流量思維轉變為超級用戶思維
- 第8章 項目評估:找到項目的真正價值
- 8.1 項目評估四大維度
- 8.1.1 項目前景:處于藍海中,潛力巨大
- 8.1.2 項目規劃:核心層+有形層+延伸層
- 8.1.3 項目優勢:成本+可規模化+自動化
- 8.1.4 項目上線方案:時間+規模+迭代節奏
- 8.2 項目營銷策略審核:能否贏得用戶支持
- 8.2.1 設立營銷目標:遵循SMART原則
- 8.2.2 渠道策略:找到一個合適的渠道
- 8.2.3 營銷團隊及管理:有增長才有結果
- 8.3 項目風險全面預測
- 8.3.1 項目有無風險性因素
- 8.3.2 風險爆發的可能性事件
- 8.3.3 計算風險造成的投資損失
- 8.3.4 審核被投企業的風險控制與管理方案
- 第9章 創業者篩選:投資是看人的藝術
- 9.1 如何尋找好的創業項目
- 9.1.1 讓自己身邊的人引薦
- 9.1.2 充分利用媒體關系網絡
- 9.1.3 經常瀏覽創業孵化平臺
- 9.1.4 與融資機構合作
- 9.1.5 社交達人霍夫曼的投資之路
- 9.2 對創業者進行分類篩選
- 9.2.1 與投資者具備高匹配度的創業者
- 9.2.2 有想法,投資者無需過度插手的創業者
- 9.2.3 需要投資者給予足夠信任的創業者
- 9.2.4 有順序地接觸各類創業者
- 9.3 與創業者接觸的四大關鍵問題
- 9.3.1 與創業者見面之前,需要做什么
- 9.3.2 如何選擇見面的時間與地點
- 9.3.3 創投雙方見面,要不要帶其他人
- 9.3.4 怎樣判斷是否會有下一步接觸
- 第10章 盡職調查:抓住“三板斧”不放松
- 10.1 業務調查:認清企業的經營實質
- 10.1.1 一切從了解企業基本情況開始
- 10.1.2 分析行業發展方向,識別企業潛力
- 10.1.3 明確經營狀態:客戶、供應商、對手
- 10.1.4 調查股權,看透企業股權風險
- 10.2 財務調查:讓投資者極速“排雷”
- 10.2.1 審核現金流、盈利及資產事項
- 10.2.2 預測企業的未來價值
- 10.2.3 分析三張財務報表
- 10.3 法務調查:知根知底而后行
- 10.3.1 了解企業設立及歷史沿革問題
- 10.3.2 判斷企業有無重大債務
- 10.3.3 審查企業的重大合同
- 10.3.4 警惕重大訴訟、仲裁、行政處罰
- 第11章 談判博弈論:共贏下的利益最大化
- 11.1 談判時需要注意的六個問題
- 11.1.1 企業估值問題
- 11.1.2 獨家談判期
- 11.1.3 投資條款清單
- 11.1.4 保護性條款
- 11.1.5 企業經營瑕疵分析與處理
- 11.1.6 業務合作與資源導入
- 11.2 如何在談判中占據優勢地位
- 11.2.1 用數據和細節“征服”對方
- 11.2.2 為談判設置合理的范圍
- 11.2.3 談判的基礎:基于創業者類型做準備
- 11.3 雙方共同協商股權問題
- 11.3.1 投資者考慮如何安排控制權事宜
- 11.3.2 調整投資額,做最有利的投資交易
- 11.3.3 股權可以妥協,但必須有底線
- 第12章 股權分配方案:投資者要占多少股權
- 12.1 投資者股權PK創始人股權
- 12.1.1 明確創始人及創投關系
- 12.1.2 投資者應該拿多少股權
- 12.1.3 股權分配的核心:人才+資金
- 12.2 什么樣的股權架構更科學
- 12.2.1 如何打造科學的股權架構
- 12.2.2 警惕“五五”式股權架構
- 12.2.3 股權架構不合理引發投資風險
- 12.3 投資者要參與股權設計
- 12.3.1 股權是商業文明的里程碑
- 12.3.2 股東眾多不可取
- 12.3.3 明確創始團隊“權、責、利”
- 12.3.4 用法律武器保護股權公平
- 后記 更新時間:2023-07-17 1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