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學概論(第2版)
- 郭暉
- 3984字
- 2020-11-06 16:50:43
第一節 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課前導讀
英國著名的劇作家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只要這一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拋開莎士比亞對拜金主義的諷刺,為什么金屬之一的金子會有這樣的作用?因為金子變成了貨幣,變成了可以交換一切商品的“錢”,變成了財富的代表。
貨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普通又是最神奇的東西了,雖然它不是萬能的,但在經濟生活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對它頂禮膜拜。撇開人們的愛憎不論,也不談拜金主義對人性的沖擊,貨幣對咱老百姓個人和整個國家、社會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是我們開啟金融之門的“鑰匙”!
貨幣到底是什么?是金錢,是債券?是黃金,是鉆石?是財富,是國家意志?是夢想,還是其他?貨幣能用來購買你所需要的許許多多的好東西,你總是想擁有更多的錢,因為你上學、吃飯、上網、開網店都需要它。錢除了能購買好東西外,還能有什么作用呢?你當前手中持有的紙幣和黃金、白銀、古代銅錢有什么區別?你可以用紙幣購買東西,也可以用支付寶去買東西,支付寶中的錢和你手中持有的紙幣又有何關系?它們都是誰發行的,發行多少是怎么確定的?是不是發行的越多越好?為什么存在銀行的錢會增值?為什么有時候你會感到錢不值錢了?等等問題,不一而論,要找到答案——就讓我們共同穿越歷史,帶著對貨幣的渴望和疑問,一起進入貨幣的世界吧……
一、貨幣的本質
了解金融,首先就要了解貨幣。讓我們一起用貨幣這把“鑰匙”開啟金融之門吧!我們幾乎天天與貨幣打交道,但真正了解它的并不多。是什么讓貨幣這樣神奇?它在現代社會中又扮演著什么角色?這就需要我們從認識貨幣的本質,貨幣的職能和貨幣的規范開始。
什么是貨幣呢?馬克思通過對商品交換中價值表現形式發展變化的研究,揭示了貨幣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著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
首先,貨幣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二重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如當今的紙幣本身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之所以具有普遍可接受性,是由國家的強制力量所決定的。
其次,貨幣是從普通商品中分離出來的特殊商品,發揮著一般等價物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貨幣反映和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量大?。黄涠泿拍軌蚺c一切商品相交換。
最后,貨幣體現著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商品生產者之間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換,從而實現其相互間的社會生產關系。
二、貨幣形式的演變
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不斷發展,貨幣形式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人類歷史上的貨幣形態大體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和電子貨幣四種形式。
1. 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也稱商品貨幣,是最古老的貨幣。在人類歷史上,布匹、牛羊、貝殼、農具、刀具等不容易大量獲取,又能被交換雙方認可的物品都曾作為貨幣被使用。實物貨幣不易分割、不便攜帶且易腐爛變質,所以逐漸被金屬貨幣所取代。我國大約從商代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期逐漸由實物貨幣過渡到金屬貨幣(見圖1.2)。
2. 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如銅、銀、金等作為材料的貨幣,包括稱量貨幣和鑄幣,出現于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時期,經歷由賤金屬到貴金屬和由稱量貨幣到鑄幣的發展過程。一般來說,用貴金屬做幣材是在銅以后,逐漸過渡到銀,最后過渡到金。以黃金作為貨幣是金屬貨幣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貴金屬貨幣具有價值穩定、便于攜帶、易于分割和保存等優點。由于金屬貨幣重量大,大宗交易運輸不便,因此出現了代用貨幣,代替金屬貨幣進行流通。代用貨幣只是金屬貨幣的替代物,可以兌換金屬貨幣。

圖1.2 古代貨幣
3. 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由政府或銀行通過信用程序發行和創造的,能行使貨幣職能的信用工具。信用貨幣有兩種:一種是銀行通過信用渠道發行的,理論上稱為銀行券;一種是國家憑借權力發行的,理論上稱為紙幣。銀行券和紙幣都是紙制的貨幣符號,它們本身都沒有價值?,F實中各國政府發行的紙幣與中央銀行發行的銀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屬于信用貨幣。
圖說天下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北宋時期,四川缺銅,流通中主要使用鐵錢。鐵錢易腐爛、價值低,十單位鐵錢只相當于一單位銅錢,用起來極為笨重。例如,買一匹布需要鐵錢兩萬,重達500斤!一些聰明富有的商人就開起了“交子鋪”,人們可以把笨重的鐵錢交給交子鋪保管,同時換取交子鋪開出的紙票——交子,然后拿著輕便的交子去買賣貨物,交子鋪則收取一定比例的保管費。最早的交子印有密碼、花押(相當于今天的印章),以防偽造,金額是兌換時臨時填寫的。后來,有些富商聯合起來,共同發行數額已經寫好的標準化交子(見圖1.3)。這種紙制的交子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圖1.3 宋代交子
信用貨幣經過了從可兌換信用貨幣到不可兌換信用貨幣的發展過程。
可兌換信用貨幣是早期的銀行券,在流通過程中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職能,持有者可隨時向發行銀行兌換金屬貨幣,也可稱為代用貨幣。
不可兌換的信用貨幣是指紙幣和銀行券不再代表任何貴金屬,不能兌換貴金屬。典型的不可兌換信用貨幣是紙幣,它是以國家政權為基礎的、由國家強制發行和流通的紙質貨幣。
想一想
從貨幣形式的變化看人們支付形式的演變。
現行的不可兌換信用貨幣包括現金和存款貨幣?,F金是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存款貨幣是指能夠發揮貨幣作用的銀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夠通過簽發支票辦理轉賬結算的活期存款。
4. 電子貨幣[1]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采用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在信用市場上流通的、以法定貨幣單位反映商品價值的信用貨幣。最常見的電子貨幣是各種銀行發行的儲蓄卡和信用卡。電子貨幣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來儲存、傳輸和顯示其價值的,它沒有傳統貨幣的大小、重量和印記,是一種“無形”的貨幣,比傳統紙幣和支票更快速、更方便、更節約。傳統貨幣是國家發行并強制流通的,電子貨幣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是自愿使用的。
人們正逐漸認識到生活質量可以通過電子貨幣減少等待取款付款、尋找購物停車位及找零錢付停車費等行為得到提高,電子貨幣在整個支付系統中所占份額不斷增加,電子貨幣時代已經到來,我們應盡快融入這樣的生活。
視野拓展
Q幣是貨幣嗎?
Q幣是貨幣嗎?不是的,Q幣是一種虛擬貨幣,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Q幣不算是一般等價物。Q幣不是真實的貨幣,只是騰訊公司基于QQ平臺推出的一個虛擬貨幣。最初是為了方便QQ用戶購買騰訊公司的各項服務而設置的。
三、貨幣的職能
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貨幣作為固定的一般等價物,主要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
1. 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是指貨幣可以用來衡量和反映一切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在經濟社會中,人們可以用貨幣來計量、用貨幣來計算商品和勞務的價值。貨幣之所以能充當價值尺度,就是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有價值。當商品和勞務的價值用貨幣來表現時,就成了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例如,我國用人民幣、美國用美元以及英國用英鎊等來表示本國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
顯然,使用貨幣作為商品的計算單位,可以減少交易成本,提高社會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當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功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就夠了。
2. 流通手段
貨幣的流通手段即交易媒介,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在物物交換(W—W)條件下,商品所有者只能拿著自己的商品去找自己所需商品的所有者交換。有了貨幣,則只需把商品換成貨幣,再用貨幣來換所需的商品(W—G—W)。這樣,貨幣就成了商品買賣的媒介?,F代經濟社會幾乎所有的市場交易都是用貨幣的形式來支付的。貨幣充當交換媒介對商品交易效率的提高和商品流通范圍的擴大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用貨幣來清償債務或交納賦稅、租金,支付工資等。支付手段不同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等價交易,它是價值單方面的轉移。經濟生活中工資是在勞動力被購買、使用后才支付的,銀行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都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職能在起作用的表現。此外,分期付款、信用卡等都是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支付手段職能的重要表現。
想一想
貨幣發揮支付手段有何作用?
4. 儲藏手段
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的儲藏手段是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被人們當作獨立的價值形態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來的職能,正因為這樣,當流通中的貨幣過多或過少時,人們可以通過價值儲藏或取出儲藏的金幣,自動調節貨幣供應量,自發實現貨幣供求達到平衡。
在現代信用貨幣條件下,我們可以利用貨幣的價值儲藏功能將自己取得收入的時間和花費收入的時間分離出來,貨幣的儲藏手段主要體現為通過銀行儲蓄把即期購買力延遲為未來購買力,信用貨幣并不退出流通領域。
5. 世界貨幣
世界貨幣是指貴金屬如黃金和白銀超出國內流通領域,在世界市場上執行一般等價物的職能。在信用貨幣制度條件下,匯率相對穩定、可以自由兌換的硬通貨執行著世界貨幣的職能。
視野拓展
連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一帶一路”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能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為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使用奠定基礎,也為擴大人民幣跨境需求提供了實體經濟支撐,有助于夯實做強人民幣區域化基礎。從國際貨幣的職能看,目前人民幣主要充當跨境貿易結算貨幣及部分支付貨幣,但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和儲備貨幣尚處于起步階段?!耙粠б宦贰苯ㄔO以貿易圈和投資圈為基礎,在夯實跨境貿易結算貨幣基礎的同時,將助推人民幣計價貨幣和儲備貨幣等國際貨幣職能的發展。
有關人民幣國際化更多專家觀點見《經濟參考報》2017年5月16日《人民幣國際化》一文:http://www.jjckb.cn/201705/16/c_13628697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