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情商:掌控你的愛情與婚姻
- 磨劍
- 1796字
- 2020-11-14 18:17:23
Chapter 2 女人是這樣的
女人并非生而為女人
著名的女性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假如莎士比亞有個妹妹》,假如莎士比亞有個和他一樣天資聰穎的妹妹,當哥哥學習拉丁文、語法的時候,妹妹沒有機會學,可能她在父母的眼皮下縫補衣衫。即使妹妹鼓足勇氣像哥哥一樣離家出走,她也不可能成為戲劇演員,而是因為年輕貌美被劇院的經理收留,不久懷上他的骨肉。最后她可能被拋棄,聲譽掃地,絕望地自殺,絕對不可能寫出如哥哥一般流芳百世的戲劇作品。
這就是幾個世紀之前女人的命運。實際上,女人并不是生來就是女人的,而是被很多因素塑造為女人。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把女人塑造成為“女人”的呢?
首先是生理因素。相對來說,女人的身體比男人復雜,到了青春期,女人就能逐漸感受到身體帶給她的制約。女孩的月經周期開始,每個月需要忍受一次流血。有的女孩能夠安然度過,有的女孩則會受到痛經的折磨。這些女孩從青春期開始,身體就像是戰(zhàn)場,意志與身體一直在進行著對抗。
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女孩感到自己不能把握自己的身體,她是她自己,可她又不是她自己。當女人懷孕的時候,她更加感受到身體的變化和身體的不受控制。而且生育也是有危險的。尤其過去的女人生育的子女多,由于過多的生育導致身體變形和衰老,一輩子都被困住。此外,女人在四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還有一次更年期的生理危機。
其次是社會文化因素。很多社會形成了以男人為主體的社會形態(tài)。可以說,除了短暫的母系氏族統(tǒng)治和現(xiàn)代社會近百年來女人地位的提高之外,在歷史的長河中,女人一直從屬于男人,以“第二性”的身份活在這個世界上。即使在倡導男女平等的現(xiàn)代,女人與男人還是不平等的。這是整個社會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和觀念造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過來的。
在生產力低下的傳統(tǒng)社會中,女人一直在重復著自己的命運,生活在家庭里,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為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而女人最容易接近并能獲得成功的就是文化方面。女人生活的世界很小,當李白四處游歷、體驗生活,寫下壯麗的詩篇的時候,與他同時期的大部分女人只能待在家里,即使李白生活的唐朝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里最開明的時代。雖然唐朝出了武則天女皇,但依然改變不了女人的地位。中國從古代一直流傳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將女人束縛起來。只有到了近代,女人的地位才得到提高。但是這些權利并不是男人主動給予女人的,而是需要女人爭取的。比如,墮胎權、穿泳裝權、女性選舉權都是女人經過多年斗爭爭取來的。
最后,男人并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對女人的權力。在漫長的以男人為主體的社會中,女人已經被刻板化。從人類的起源開始,因為男人生理上的優(yōu)勢使得他們認為自己優(yōu)于女人,男人不會放棄自己的特權,而女人是什么樣的,都是由男人來評說。在亡國的時候,女人總是被稱為禍水,如褒姒、楊貴妃、陳圓圓。而且,制定法律的常常是男人。因為女人依靠男人而活的歷史太長,所以很多女人的觀念就是通過男性的成功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
有關“是什么讓女人成為女人,而不是成為人”的言論在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如那些教女人找好男人,嫁入豪門的洗腦成功學。這些言論將女人的幸福建立在找個好男人身上,如果女人不遵從,就會被稱為剩女,承受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這些壓力除來自男人外,更有女性群體自己對自己施加的。
如果讓女人自己選擇,她是會選擇作為女人而活,還是像男人一樣活呢?我想很多女人會選擇后者,與男人一樣成為世界的主體,自己掌握和選擇自己的命運。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從很久之前就體現(xiàn)出了女人內心最深的渴望。
有一個騎士外出打獵,他做錯了事,受制于人,這個人讓他回答“女人最想要什么”的問題,如果他回答得正確,可以免他一死。這個騎士四處詢問,有人說女人最愛財,有人說女人最愛漂亮衣服,有人說女人最愛自由,有人說女人即使內心浪蕩,仍然愛被人說成純潔的,還有人說女人最愛男人的追捧……但是騎士帶回的答案都不能讓這個人滿意。
后來,騎士遇到一個又老又丑的巫婆,巫婆說她能救騎士一命,但騎士要娶她為妻,騎士答應了。巫婆告訴他“女人最想要的是控制男人”。這個答案讓騎士免于一死。騎士娶了巫婆,但在新婚夜,騎士很郁悶。突然,他看到巫婆變成了一個美女,美女讓他選擇:自己的妻子是白天年輕貌美、晚上又老又丑,還是白天又老又丑、晚上年輕貌美?騎士表示讓巫婆自己選擇。結果,巫婆選擇讓自己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年輕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