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勝資本2:公司投融資模式流程完全操作指南(第四版)
- 楊春寶
- 1445字
- 2020-11-15 12:09:20
一、境外投資的主要目的
中國企業赴境外投資, 其出發點多種多樣, 比較常見的有:
1. 追逐利潤需要
企業是追逐利益的主體, 境外投資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手段之一。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明顯降溫, 一些行業出現較嚴重的產能過剩, 市場競爭加劇; 一些地區實施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戰略; 2008年《勞動合同法》施行后, 勞動力成本顯著提升; 此外, 中國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以及居高不下的稅費負擔, 都侵蝕著企業的利潤。受到上述因素影響較大的企業需要尋找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稅負較輕、能夠轉移過剩產能或者落后產能的國家 (或地區) 。另外, 一些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復蘇乏力的國家, 其資產價值被嚴重低估, 也吸引中國企業前往“抄底”。
2. 國際發展需要
互聯網的誕生與世界貿易組織 ( WTO) 的成立, 極大地推動了貿易和投資的全球化。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得益者, 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 中國經濟已經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大量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也因全球化而聯系在一起, 形成了全球產業分工, 原材料基地、生產基地、銷售市場、研發基地、資本市場、人力資源、信息網絡服務系統、管理系統、咨詢系統等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已經根據市場的內在要求分布在不同的國家和區域中。隨著競爭的加劇, 為取得競爭優勢, 企業確立國際發展戰略顯得尤為重要。
3. 資源利用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自然資源的瓶頸制約日益顯現, 石油、鐵礦等嚴重依賴進口, 因而, 一些企業通過參與境外資源開發以控制上游產業, 穩定原材料供應。有效利用境外的人力資源則是一些科技企業設立境外研發中心的直接動因, 比如華為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就是利用其豐富而相對低廉的IT人力資源。
4. 獲取品牌或技術需要
雖然中國經濟在最近二三十年間高速發展, 但是中國企業在很多領域還處于國際產業鏈的底端, 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還相對較弱, 而品牌建設更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因此, 有必要另辟蹊徑, 通過并購境外知名品牌以獲得其品牌溢價以及銷售網絡、技術能力, 通過并購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企業或者跨國公司的研發部門以獲取產業前沿技術。
5. 規避壁壘需要
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以及本就存在的諸如技術標準、環保要求、檢疫要求、配額管理、反傾銷調查等貿易壁壘, 使得中國企業的產品難以進入某些特定市場,因而有必要在當地或同一貿易區域內建立生產基地。
6. 稅務籌劃和資產全球配置需要
不同的國家稅率差異很大, 一些國際避稅港 ( Tax Haven) 稅率很低甚至完全免征稅款, 因而可以根據企業運營的實際情況, 合理規劃, 在不同國家分別設立控股公司或者上下游關聯企業, 通過轉移定價、資本歸集等合理避稅。另外, 隨著中國由高速發展階段進入中低速發展階段, 而境外不同國家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周期,不同國家也會不時出臺一些吸引外國投資的經濟政策, 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境內企業會充分考慮利用不同國家的發展優勢進行資產全球配置, 同時也可以分散投資風險,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7. 境外上市需要
由于境內上市排隊周期較長、門檻較高, 不少中小型企業 (特別是互聯網企業) 選擇境外上市, 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地證券交易所均相繼成為國內中小企業上市的目的地。為滿足有些上市地的要求, 中國企業需要搭建境外架構。
8. 投資移民需要
在赴境外投資的企業中, 有不少是因為企業的創始人希望移民境外, 以便其家人 (特別是孩子) 享受歐美一些國家較好的教育、醫療、養老及其他福利保障。由于大多數成功企業家都具備雄厚的財力, 在技術移民及投資移民之間, 都將投資移民作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