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 (日)河合隼雄
- 1431字
- 2020-11-10 17:27:23
10
為什么我總是煩躁不安,總?cè)滩蛔∝熈R孩子?
父母太焦慮了,或是對孩子的期待太高。
之所以會煩躁不安、過分責罵孩子,往往是因為媽媽的內(nèi)在有某些焦慮。“為了孩子我必須做些什么”這樣的想法非常容易與煩躁掛鉤,結(jié)果往往就演變成了“不許干這個,也不許做那個”。一味地禁止孩子,對孩子生氣,這對孩子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與其想著“我必須做些什么”,不如多想想“我再陪孩子多待一會兒吧”“我再多看看孩子在做的事吧”。
其實孩子并不是只會調(diào)皮惹禍,他們也會做很多好事和有意思的事。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完全看不到這些,他們只盯著孩子不好的地方。做孩子真難,也真是可憐啊!然而,如果這些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做了同樣的事,反倒會說:“哎呀真可愛!”
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是因為孩子所做的事沒能滿足父母的期待。對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期待總是很高,并且無時無刻不在用那個“標準”來評價孩子。父母滿腦子都在想著自己期待的標準,自然就看不見孩子本來的樣子了。
當然,也有一些例子說明:正是因為父母懷有期待,孩子才能不斷成長。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長得比現(xiàn)在更優(yōu)秀,那么感受到期待的孩子往往就會更努力。但要是期待過高,或者父母的期待與孩子的個性完全不符,只是用社會的一般標準來衡量,那可就事與愿違了。
也許很多人會說:“哎呀,我對孩子沒什么期待的,他普普通通就挺好。”但其實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的期待還是超過普通水平的。要是真能覺得孩子普普通通就挺好的話,那這樣的父母是很了不起的。而實際上父母們可不是這么想的,而是認為“要是做不到這個程度的話,根本算不上是普通”,這樣的期待可一點兒都不低。
其實,“普通就挺好”這種話是很簡單粗暴的。一般來說,這樣想的父母根本不關(guān)心孩子怎么想,只是因為認定普通即幸福,所以就硬要孩子變得普通。這只不過是父母自作主張又敷衍了事地把脆弱的幸福觀強加在孩子身上了。老實說,做普普通通的人究竟會不會幸福,這誰也不知道。若是從出生起就被念叨著“普通就好”,那孩子可是沒什么動力的。“這孩子將來會走上哪條路呢?”要是父母不帶著這樣的期望去描繪孩子的未來的話,孩子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父母很容易把孩子錯當成自己的所有物。既然是自己的東西,那自然會覺得怎么處置都行。但對方可是與父母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生命啊!覺得煩躁的時候,對自己說:“等一下!”靜下心來好好地看看孩子。這樣一來你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也在做著許多事情,也能漸漸感到有意思。此外,在煩躁不安的時候,能意識到“啊,我又煩躁了”,就能稍微拉開一些空間。父母能不能有這一份從容,對孩子的養(yǎng)育來說,結(jié)果可是大不相同的。
之所以會煩躁不安,是因為母親的內(nèi)心存在某些焦慮。焦慮這種東西,有極強的把他人卷進來的力量,所以嚴重焦慮的人常常會被大家排斥。“說不上來為什么,但那個人一來,大家就總覺得心情不好”,其實是因為那個人心里有個焦慮的旋渦。
一般來說,能緩解母親焦慮的就是和諧的夫妻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牢固,焦慮自然就會減少。丈夫可不能單方面地對妻子說:“你給我管好你自己!”而是要盡全力讓兩人關(guān)系變得和諧。畢竟,當初是你親自選了這個愛焦慮的人做伴侶啊。
“自己的選擇”這件事是非常有意義的。有人會說:“哎呀,我們是相親結(jié)婚的”“我以前不知道她這樣”,這些完全是借口。“選擇”意味著他和她之間有著某些不平凡的緣分,建立一種需要緩解焦慮的夫妻關(guān)系對他的人生來說有著某種特殊意義,所以他才選了她。與我們自己的人生課題相符的人,冥冥之中就會成為我們的伴侶。
我的
回答和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