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心行動:心理教練對話戰(zhàn)“疫”
- 史占彪主編
- 1627字
- 2020-11-18 12:11:59
序3
用專業(yè)思想回應人民的需求
武漢的深夜,彌散著帶傷的平靜。翻看史占彪教授發(fā)來的《安心行動——心理教練對話戰(zhàn)“疫”》書稿,正合此時心情。史占彪教授熱愛對話,喜歡咨詢,擅長講課……可能是受“述而不作”影響,原本有不少書作的他,近年來卻少見有專著問世。回想起來,史占彪教授臨床心理學工作中折射出的理論探索大致走過了精神分析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后現(xiàn)代心理學。真正打出自己“番號”,確立“心理教練”是近5年的事,這其中融合了他近20多年走過的理論探索之路,更是一線經(jīng)驗所積淀的思考。如今,史占彪教授將這些凝集成冊并即將出版,很為老朋友感到欣慰。
近20年來,說到中科院心理所應用研究領域,坊間有著許多“五老一哥”的段子和故事。我屬于“五老”之一,“一哥”自然就是“彪哥”。說起原由,估計是我們六人在20年前皆同為心理所博士生,而且熱衷于將心理學應用于學校、社區(qū)、企業(yè)、機關等。同時,我們執(zhí)著地相信心理學能改變生活面貌、提升人的幸福。巧合地是,我們均有相似的社會經(jīng)歷,來心理所學習之前,或者做醫(yī)生、做教師、做鎮(zhèn)長、做校長……本科時也或多或少地擔任過校或系學生會負責人。中科院心理所寧靜而嚴謹?shù)膶W術氛圍,讓我們相互之間交流得很透徹,幾乎百無禁忌。我們的心理學服務也從林萃路16號、中關村工會的心理小屋,到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天津港大爆炸等,直至今日的全國大疫情。此時回望,早年我們對心理學應用與服務的期待和設想已悄然實現(xiàn)。時過境遷,現(xiàn)在我們見面聊的話題,很多內容與學生時代相比早已迥然不同,然而,唯一不變的討論卻還是“專業(yè)思想”和“人民需求”。一名心理科學工作者,沒有“專業(yè)思想”,就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意趣;不關注“人民需求”,不是自戀,就是自嗨。歷史與未來之所以能記住弗洛依德、華生、馬斯洛、卡尼曼……主要是他們用“專業(yè)思想”回應了人民的心理需求。
重大突發(fā)事件下的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是最需要“專業(yè)思想”回應的非正常情境下的“人民需求”。因為其不確定性、突發(fā)性、多元性和復雜性,唯有專業(yè)思想先導、人性細膩深刻,才能真正做好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工作。這次抗擊疫情安心行動,我在第一時間給昔日災難心理援助的隊友分別打了電話,史占彪在接到電話后,毫不遲疑地答應了,春節(jié)剛過,他就由夫人開車送到中科院心理所,二樓辦公,八樓招待所入住,他一住就是60多天。史占彪有長期的災區(qū)工作經(jīng)驗,又喜歡輔導個案,因此承擔了“咨詢—培訓—督導”的任務,在熱線咨詢、專業(yè)培訓、臨床督導和專家對接與協(xié)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贏得了同行的普遍尊重和信任。緊張工作之余,我和占彪教授及隊友常在深夜,圍著林萃路16號心理所小院散步。占彪教授與我分享了不計其數(shù)、“淋瀝盡致”的臨床案例,討論了訓話與對話、創(chuàng)傷與創(chuàng)新、解釋與解決的關系,分析每次危機中對危險與機遇的覺察與反思,慢慢一起勾勒了“領悟式對話”的概念,我特別期待這個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概念能成為占彪教授多年來探索與實踐獨具一格的表達和形態(tài)。更期待他能深入總結、系統(tǒng)梳理,形成獨特的心理學應用思想體系,終于,從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由心及理”“反思立場”“引導模式”“資源取向”“對話過程”等心理學思想亮點,也讀到了關于合作父母的“看法、想法、心法、活法、做法、手法”等新穎說法,也體會到“慢一點、等一下、退一步、想一會”的獨特視角,還有慢就是快、心就是理、不知就是道、用心用情不用力的智慧呈現(xiàn)。
后現(xiàn)代心理學注重反思和探索,重視新的想法和做法,人性主義注重欣賞人性的光輝、激活內在人格力量、充滿足夠的人文關懷,期待老朋友借助心理教練這一新的助人模式,采取“領悟式對話”能夠幫助更多社會大眾愉悅而高效地接受心理健康促進的服務,推動更多心理援助志愿者自然自如地接納并參與到社會心理服務中來。
劉正奎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全國心理援助聯(lián)盟副主席
中國心理學會抗擊疫情“安心”行動執(zhí)行委員會主任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