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組長職業技能操作手冊
- 滕寶紅主編
- 3126字
- 2020-11-14 17:39:56
1.3 如何設定部門目標
作為管理人員,在設置好自己的個人目標之后,就要著重考慮部門目標的設定了,這樣,以利于團隊效率的提升。管理人員在設定部門目標時,一定要遵循相關原則。
1.3.1 目標設定應與執行人員有關
目標的設定,最好以個人為基礎,再與總目標上下貫通;如必須以部門為準,不如以管理人員個人為基礎比較適宜。因為如僅以組織為對象時,個人的成果和責任反而模糊不清,個人的責任感以及工作欲望也較為淡薄。
設定以工作能力提升為目標管理重點時,如不以個人為對象來設定目標,則失去激勵的作用,與目標管理的主旨相脫節。以業務績效的提高為目標時,則管理人員要盡量征求所屬人員意見來設定目標,即以組織的階層加以設定目標,也可收到團體合作的功效。總之,設定目標時,無論以部門還是以個人為對象,一定要與工作人員有關,并與組織的總目標上下貫通、互相結合。
比如,業務部的部門目標,其實就是業務部經理個人的目標。下級單位(如業務科)為配合上級業務部經理個人的目標,必須與其目標方向相符,加以承擔分配,而業務科的單位目標,其實就是業務主管個人的目標。
1.3.2 目標種類宜在五項之內
設立目標時,如果有太多的構想是不可能提高工作成果的,那么這個目標是無效的。某部門最初采用目標管理時,主管提出20項目標,結果在年終總結時發現根本沒有任何一項能令人滿意。這個主管原本是非常努力的,但卻把努力的方向分散成數十個,結果是一事無成。
如果每個管理人員都能夠把各自所負責的部門職務充分完成,目標的數量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制定那么多目標,力量勢必分散,當然就需要決定焦點或濃縮目標。如果制定的目標是全部應有的職務,則會排列很多項目,就必須濃縮重點,把目標濃縮在5項之內是比較合適的。
比如,某公司營銷主管的目標為:滯銷庫存品減少20%、A商品銷售量增加15%、收款周轉率增為3次、交貨遲延次數降為每月2次以下。
把目標減少到5個以內后,要將所選擇出來的目標,依照重要的程度、順序加以排列,以期重點指向更清楚。
因此,管理人員應由其需要來決定輕重緩急,依序由重要的到不重要的,分別定下目標。
特別提示:
在把目標濃縮成5個重點項目時,對于一些未能作為目標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視為“不是目標就不努力執行”,不能視為“適當地去做就好了”,因為這些日常的工作,本來就是應該做的,所以也非常重要,而且根據目標的管理次序,是要在這些日常工作做好之后才設法達成重點目標。
如果增加銷售額最重要,則偏重于此目標,其次再重視利潤,然后再設法減少銷售費用,最后才把目標定在呆賬比率上。
示例見表1-1,在選出來的四個重要目標當中,特別重視銷售量增加的目標,給予40%,表示這一點對于達成主管的目標,比其他各點影響更大。
表1-1 銷售主管的目標

1.3.3 所定目標要與上級目標有關
管理人員設定自己和部門的目標時,必須是循著上級已定的目標及方針來設定。如果設定的目標,未能與上級目標相連貫,則不管目標有多完善,也不能成為一體,對整體目標及成果會有反作用。
一個管理人員的目標,必須與其所受上級賦予的權力相一致;其下屬各層級主管的目標,也要同樣的與管理人員的目標及公司的目標相一致。目標一致,但執行的方針可各不相同。管理人員所定的目標,缺乏一致性或僅保持其自己的立場,在目標管理制度中均視為缺乏協調。比如,銷售主管的主要目標為“增加10%的銷售量”,則其所屬分區銷售員的主要目標,就要配合其主管所增的百分數,而反映其自己所需增加的百分數,如“產品A增加銷售額80萬元”等。
1.3.4 與各部門目標相互配合
各部門的目標,雖都按照總目標分別設定,但這些同級的目標,如果不做橫向的聯系與配合,則仍無法圓滿達成總目標。
如果本身所定的目標,有牽涉到其他部門,應請上級協調,將相關部門列入此共同目標之內。比如,企業要“減少客戶退貨數量5%”,正常而言,這一目標已超過品質管制的范圍,應該視為生產經理的分內之事,因而將此目標責成生產經理達成,并由相關部門的品質管制經理予以協助,較為實在。
1.3.5 部門之間目標要彼此平衡
各部門的目標,并非各自為政地自行訂立,而是互相有關聯的,橫向互相協助,可以補足對方的不足,而設定目標時,目標的達成不但更容易,成效也更高。
比如,減少交貨的延誤,不但營銷部門作為目標,同時也要由設計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共同來作為目標,效果能更好。
目標的達成,與其他部門或工作流程有密切關聯,易于互相影響。與直線部門的業務有密切關聯的行政部門,只有在直線部門目標達成后,行政部門的工作才能實現,因此,不得不采用共同目標方式。比如,生產技術部門的流程改善對產量的增加雖有幫助,也要生產部門接受技術部門的改善方案并予以實施,才能達到目標,所以某某工作流程的改善以增加產量20%的目標,非要生產部門與技術部門以共同目標方式共同執行,彼此平衡,否則無法奏效。
1.3.6 目標要設法具體化、數量化
1.3.6.1 具體化、數量化的表示
目標內容應將“目標成果”具體敘述。比如,目標是“盡量沖刺業績”,顯然目標意識模糊,應改為“A產品在乙地區本月份要鋪貨”。目標具體化之后,要設法將目標予以“數量化”。比如“多賣一些吧”,顯得消極、沒有魄力,應改為“A產品本月份應賣出1000臺”“A產品在乙地區本月份鋪貨率70%”。
所以,理想的目標內容應將“目標成果”具體敘述,而且將規定期限內應予完成的成果,要以具體方式、具體數字加以表達。
數量化目標,陳述其實施的具體內容,具體示例如下。
(1)預算達成率——銷售量、生產量、利益、成本、費用。
(2)實績成長率——銷售量、生產量、利益率、占有率、貨未回收率、新顧客、訂貨量、投資報酬率。
(3)向上率——品質、良品率、服務、交貨期間、顧客抱怨率。
(4)回轉率——存庫、總資產。
(5)節約率——人員、直接工資、出差旅費、交通費、伙食費、運輸費、材料費、廠外加工費、倉庫費、廣告費、營業費用、動力費、文具用品費。
(6)工時能率——運轉率、上班率、加班、工數、損失時間。
(7)安全衛生成績——災害次數、病假次數。
(8)改善成績——機械設備、制造工程、制造技術、生產管理。
(9)創造成績——新產品的開發、新戰略、新戰術、新管理方式。
所設定的目標,還應具體指出目標項目,如“銷售成長率”“B產品銷售量”“產品鋪貨的經銷商數目”等,還要描述出它的“定量”狀況,如“成長20%”“銷售量達到300萬元”“鋪貨200家店”。
1.3.6.2 具體化、數量化的工作步驟
具體化、數量化的工作步驟如圖1-5所示。

圖1-5 具體化、數量化的工作步驟
1.3.6.3 難以具體化、定量化的對策
目標是期待達成的成果,理應盡量具體化、定量化,也唯有如此才有辦法評估努力的結果。但是,某些狀況,“數量化、具體化”會有困難。比如,相關部門的目標不能以具體化、定量化表示,因為解決對策是以定性法或以程序來表示的,這種表示法也可以用來評估達成度。如擔任事務的行政部門,如果要改善事務的處理,可訂立工作程序表,以此作為目標。比如,有關“銷售手續的改善”,其工作目標如下。
(1)現況調查(1~2月),目標如下。
——與管理人員面談以獲得資料——1月。
——銷售業務流程的調查(圖表化)——2月。
(2)改善提案(3~4月),目標如下。
——改善架構的制定及調整——3月。
——改善提案報告書的做成——4月。
(3)準備實施(1月),目標如下。
——向上級說明。
——向關系人員簡報。
——賬冊及各種規定的整理準備——6月起實施。
行政部門的目標,其目標設定較為困難,完全程序化,也不是好辦法。程序完成后,其判斷較偏向主觀,對質(即達成度)的評估難以明確。比較好的方法是“程序化”加上“評估標準”。如財務部門,可用“每月決算縮短時間三天”,或“傳票處理的錯誤減少15%”等來代替;總務部門也可以用“日常消耗品、修繕等減少10%”“處理事務的時數減少8%”來代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