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要當機立斷
- 權(quán)力世界的叢林法則
-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 1435字
- 2020-10-23 10:12:17
有的人決不會為任何事物所牽累,他們有高超的判斷力與堅強的決心。他們生來就是要成就大業(yè)的,他們明察善斷,故而能輕易有所成。他們言出即行,事情完成依然留有余地。他們時運在握,然后以更大的信心,勇往直前。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5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把握好時機可以使人出奇制勝,相反因為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即使勝券在握之事也許會因此而一敗涂地。在兵不厭詐的政治上尤其如此,歷史上不乏搶先贏得戰(zhàn)機而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但因為猶豫不決而坐失江山的悲劇也不在少數(shù),因此,無論干什么,把握好機遇,該出手時就出手,都是明智之舉。
著名的鴻門宴,項羽就因為一時的婦人之仁,錯失了除掉劉邦的良機,縱虎歸山,最終自食惡果。當時劉邦駐扎在霸上,沒有拜見項羽。于是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劉邦想稱王,項羽一怒之下,要犒勞三軍,準備攻打劉邦。此時,項羽有四十萬人駐扎在新豐鴻門,而劉邦只有十萬人。范增勸告項羽說:“劉邦以前貪財好色,入關(guān)后,竟然分毫不取,婦女一個也不接近,看來他的志向不小啊,我派人看過他那里的云氣,都是龍虎之狀,呈五彩顏色,你要趕快收拾他,不要錯失良機。”
后來,項羽的叔父項伯念及與張良的情意,前往相告。結(jié)果張良又告訴劉邦,劉邦款待項伯,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陳述自己的清白,最后項伯答應(yīng)讓劉邦赴鴻門宴前向項羽請罪。回到軍營,項伯見到項羽便如實相告,項羽也動了心。
劉邦見到項羽就極力澄清自己,項羽居然信以為真。在大家飲酒期間,范增多次給項羽使眼色,并舉起玉玦向項羽示意殺掉劉邦,項羽竟沒反應(yīng)。后來范增把項莊叫出來,并告訴他:“項王心腸軟,不忍下手,你前去祝酒,然后舞劍助興,趁機除掉劉邦。”可是,見項莊舞劍,項伯也舞起劍來,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保護劉邦,項莊始終沒機會下手。后來張良叫來樊噲保護劉邦,假裝去廁所,趁機逃跑。
項羽因為一念之仁,喪失了除掉劉邦的機會,最后,一敗涂地,自刎烏江。項羽沒有認識到政治上只有成敗,沒有情誼,即便有,也是為了服務(wù)于政治,政治上對別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項羽因為仁慈葬送大好時機,進而喪失了一切。
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就因為東晉將領(lǐng)善于抓住戰(zhàn)機,一舉擊敗了實力強大的前秦。公元383年,前秦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勢力強大。為進一步擴大勢力,決定占領(lǐng)軍事勢力弱小的東晉。當時前秦將領(lǐng)苻堅調(diào)集90萬大軍,坐鎮(zhèn)項城。在其弟苻融初戰(zhàn)告捷后,苻堅等不及大軍到齊就率領(lǐng)幾千騎兵趕往東晉壽陽。當東晉將領(lǐng)謝石得知此事,決定趁大軍未到,抓住時機擊潰對方,反敗為勝。于是派5萬精兵,渡過洛澗,殺死前秦守將,并乘勝追擊。苻堅見狀,自知不是對手,就下令按兵不動,等待大部隊。謝石自知寡不敵眾,必須速戰(zhàn)速決,便想出一計。他知道苻堅性格狂傲,就用激將法給苻堅下戰(zhàn)書:“如果自知不敵,就馬上投降,不然,就暫退一箭之地,讓我渡河,與你決一死戰(zhàn)。”苻堅想暫退一箭之地,當敵軍渡河之際,將他們殲滅于水中。可他萬萬沒想到,一接到撤軍命令,前秦將士立刻亂成一團,士氣十分低落,根本不聽他的指揮,謝石趁機大敗秦軍。最后苻融被殺,苻堅狼狽逃跑。
謝石抓住了戰(zhàn)機,又利用苻堅驕傲輕敵的弱點,巧施激將法,最終以少勝多,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神話。想想假如東晉失去這個機會,也許整個歷史就要改寫。項羽之敗與東晉的以少勝多,足以證明時機在成敗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要抱怨自己命運不好或者沒有機會,生活中到處是機會,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機會的眼睛和利用機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