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素食未必意味著健康
- 老醫生不外傳的營養學
- 陸小龍
- 1569字
- 2020-10-22 17:47:14
關于飲食的營養問題,除了有葷素搭配均衡外,吃素同樣也有營養平衡問題,如果素食搭配不當,不僅不能獲取足夠營養,而且還會提高疾病的發生率。
這是因為,素食若搭配不當、吃法不當、加工不當,不一定具備營養價值。只有盡量以天然食品形態攝入、加工食品比例很低的素食,才具有補充營養和維持健康功效。另一方面,素食者必須對各類植物性食物進行良好搭配,才能保證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齊全而均衡。
因此,為了健康著想,素食的選擇也要明智。以下是常見吃素時可能會造成營養素不平衡問題的營養誤區,這些誤區會讓素食的好處大打折扣,甚至會嚴重損害健康。
素食加工中用的油和配料未必都健康
不少素食者以為,只要不含動物食品原料,就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實際上,不少加工食品都是由植物性原料制成,但是其中大多用精白米和精白面粉制作,除其中的膳食纖維外,還添加了大量的油、糖或鹽,并不能代替新鮮天然食品的作用。比如,帶植物油料包的方便面是素食,炸薯片、炸薯條、麻花、油條等也是素食,但它們并不健康。
針對人們對素食和植物性食品的青睞的現象,一些產品甚至以使用“植物奶油”“植物起酥油”等為宣傳賣點,就對血脂的影響而言,這類“素油”比動物油更糟糕。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這些產品中所含的氫化植物油成份會引入反式脂肪酸,它會大大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甚至還會危害大腦的健康。
吃大量水果而不減少主食,會變肥胖
很多素食愛好者因為熱愛水果,因此除了每天三餐之外還要吃很多水果。但素有健康之名的水果卻沒有給他們帶來苗條,反而帶來了肥胖。這是因為,水果中含有多于8%的糖分,能量不可忽視。如果吃250克以上的水果,就應當相應減少正餐或主食的數量,以達到一天當中的能量平衡。否則,額外增加100~200千卡的能量,天長日久就會變成肥胖。
除了水果之外,當每日額外喝奶或喝酸奶的時候,也要注意同樣的問題。很多蛋奶素食者喜歡吃奶酪,所以在調味時加入大量奶酪粉,這也會增加膳食中的熱量。
素食未必要以生冷吃法為佳
一些素食者認為蔬菜只有生吃才有健康價值,因而很少吃煮熟的菜肴,而熱衷于涼拌和沙拉。實際上,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被人體吸收,加熱后植物細胞壁完整性破壞,吸收率大幅度提高。例如,維生素K、胡蘿卜素、西紅柿紅素都屬于烹調后更易吸收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是必需的,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而西紅柿紅素是抗氧化和預防癌癥的重要成分。同時還要注意,涼拌菜時,沙拉醬的脂肪含量高達60%,用它涼拌比放油脂烹調熱量還高。
此外,生冷食物往往會削弱人體的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所以消化不良的人應少吃生冷。例如有些人受冷后容易腹瀉,就不應多吃生冷食物,這些人吃素食的時候可以考慮烹調熟了之后再吃。
奶類、豆及豆制品攝入不足
廣義素食者不僅需要從奶類當中獲得鈣質,還要從中補充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D;嚴格素食者更需要從豆腐中補鈣,還要從添加豆類的主食中獲得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然而很多人在開始素食時熱衷于水果和蔬菜,卻往往忽視蛋白質來源,從而忘記素食也有保障營養充足的問題。
沒有攝入發酵食品
對于嚴格素食者來說,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12,而這種食品不存在于純植物食品當中,只能從發酵食品和菌類食品中補充。缺乏維生素B12可能導致惡性貧血。此外,嚴格素食者還可能缺鋅、缺鐵,而對發酵豆制品中礦物質的吸收率的提高,對于預防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很有幫助。
該補充復合營養素時沒有補充
在一些發達國家,食物中普遍進行了營養強化,專門為素食者配置的營養食品品種繁多,素食者罹患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風險較小。然而在中國食品工業中為素食者考慮很少,營養強化的概念尚不普遍,因此素食者最好適量補充復合營養素,特別要注意攝入含鐵、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復合營養素,以預防可能發生的營養缺乏問題,讓素食更營養、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