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經常單獨吃飯不長壽
- 老醫生不外傳的營養學
- 陸小龍
- 998字
- 2020-10-22 17:47:14
有些人會這樣想:“一群人吃飯,你一言我一語的,浪費時間,一個人吃飯效率才高。”其實這是錯覺。我們先看看一家人進餐時的情形:當一家人心情舒暢地圍著餐桌吃飯時,大家心情平和,每個人咀嚼著自己愛吃的美食,有說有笑,氣氛融洽,既交流了感情,又享受了佳肴,十分溫馨。
研究發現,人們在充滿親情的環境下進餐,心情輕松愉快,其胃液的分泌也相應地更旺盛,可促使腸胃蠕動加快,使食物盡快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統自然暢通無阻。研究還發現,經常單獨吃飯的人,一般都不長壽。
很多上班族,早餐一個人吃;午餐則在餐廳吃,如果沒有邀請同事一起吃飯的習慣,就只有一個人匆匆地吃完飯再趕回公司;晚上如果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只好又是一個人邊看電視邊吃飯了。
其實經常一個人吃飯,容易產生緊張情緒,并引起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原因在于我們的胃腸道也是有感情的器官,它們的蠕動尤其是各種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進行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心情好的時候,即使粗茶淡飯,也感到特別香甜;憂愁的時候,縱有山珍海味,也會味同嚼蠟。可見,胃腸的功能對情緒極為敏感。如果你性格憂郁、多愁善感,或整天伏案工作、思慮過度,更容易吃飯不香,盡管吃得很少,仍然感到肚腹飽脹。
人的胃腸道擁有非常豐富的神經細胞,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反應異常靈敏,一旦受刺激就會“鬧情緒”,出現一系列的自主神經功能性紊亂,如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下降和飽脹等消化不良癥狀。
人情緒良好的時候,神經系統處在適度興奮狀態,自主神經也是如此,腸胃也會以相同的速度蠕動和分泌、接納和消化食物,從而有益于健康。
如果人們長期在緊張、憂慮等情緒下進餐,就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性紊亂,腸胃功能也會進入紊亂狀態,可能會產生惡心、嘔吐、打嗝、食之無味、腹脹、腹痛或者情緒性腹瀉等。若長期處于這種狀態,身體則可能發生器質性病變。
現代醫學家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測試,發現情緒對胃功能的影響十分明顯。與試驗者進行緊張的談話或采用催眠暗示的方法,使受試者處于不同的情緒狀態,結果發現:氣憤、恐懼、激動、焦慮等情緒可使胃液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胃的蠕動也加快;而抑郁、悲傷、失望等情緒則使胃液分泌量減少,酸度下降,胃的蠕動也減慢。
如果一個人長期養成了獨自進餐的習慣,那么他得胃潰瘍的概率就比別人高,所以吃飯時最好和家人、朋友或同事等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如果只能獨自進餐,則要盡量使自己在輕松的心情下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