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茶的用水選擇和沖泡技巧
1.泡茶用水選擇
“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這話說的不錯,它說明了茶與水的關系至深,談茶就要論水。
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五之煮”中就總結了煮茶用水的經驗,“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這是說在茶與水的結合體中,水的作用一般要超過茶,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載體,沒有水我們就看不到茶的顏色,也體會不到茶的醇香;還有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會的回味,無不都是通過水來體現的;就是茶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藥理功能,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然后再經過眼、鼻、口的視、聞、嘗的功能來實現的。
如果水質差,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污染,人們飲茶時就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味的甘醇,更看不到茶湯的清澈,也就失去了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
近代,經權威人士分析檢測定,以浙江杭州為例,其結果表明:最好的是虎跑泉水和云棲水,西湖水、錢塘江水次之;城市天落水和自來水再次之,最差的是城市井水。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讓人們對生活中的飲用水(包括泡茶用水),已經有條件提出科學的水質標準。衛生飲用水的水質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四項指標:
第一項為感官指標。色度不得超過15度,并不得有其他異色,渾濁度不得超過5度;不得有異臭異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見物。
第二項為化學指標。pH值為6.5~8.5,總硬度不高于25度,要求氧化鈣不超過250毫克/升,鐵不超過0.3毫克/升,錳不超過0.1毫克/升,銅不超過1.0毫克/升,鋅不超過1.0毫克/升,揮發酚類不超過0.002毫克/升,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不超過0.3毫克/升。
第三項為毒理學指標。氟化物不超過0.05毫克/升,砷不超過0.04毫克/升,鎘不超過0.01毫克/升,鉻不超過0.5毫克/升,鉛不超過0.1毫克/升。
第四項為細菌指標。細菌總數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過100個,大腸菌群在1升水中不超過3個。
我們平日的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來源可分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也是通過凈化后的天然水。
a.山泉水
山泉水是山間的天然泉水,終日處于流動狀態,經過砂石的自然過濾,沒有污染。通常比較純凈,味道略帶甘美,水質的穩定度高,非常適合作為泡茶用水。但須要注意的是:山泉水不宜放置過久,最好趁新鮮時泡茶飲用。
山泉水大多從重疊的山巒流出。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巖斷層細流匯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經過砂石過濾的泉水,水質清凈晶瑩,含氯、鐵等化合物很少,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充分地發揮出來。但也并非山泉水都可以用來沏茶,如硫磺礦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隨處可得,因此,對多數茶客而言,只能視條件和可能去選擇宜茶水品了。
b.溪水、江水與河水
溪水、江水與河水是長年流動的水流,用來沏茶也很好。有些江河之水,盡管有些渾濁,但澄清之后,飲用還是可以的。一般情況下,靠近城鎮之處,江(河)水易受污染。怪不得早在唐代,陸羽就在《茶經》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遠者?!币簿褪堑竭h離人煙的地方去取江水。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已是一件普遍的事了,以致許多江水需要凈化處理后才能飲用。唐代白居易在詩中說:“蜀水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認為渭水煎茶不錯。唐代李群玉曰:“吳甌湘水綠花”,說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更進一步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澄之即凈,香味自發”。言即使濁混的黃河水,只要經澄清處理,同樣也能使茶湯香高味醇。這種情況,古代是持這種觀點,現代也同樣持這種觀點。
c.井水
井水是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呢?一般說,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無污染水,水質潔凈;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質差一些。因此深井比淺井的水,質量要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可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若由砂巖中涌出的清泉,水質好,且終年長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d.雨水和雪水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因此用雪水泡茶一向被重視。
在《紅樓夢》中關于茶與泡茶用的水,占用了很多文字。妙玉用泡茶專用水——雪水。話說妙玉在櫳翠庵請寶玉、黛玉、寶釵三人“茶品梅花雪”。原文是這么說的: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薄钣癫坏趽癫?,更善于選擇泡茶專用水。古人將泡茶專用水由高至低分為“梅、蘭、竹、菊”四等,其中“梅之水”采自隆冬季節的壓梅雪,是最高級別的泡茶專用水,被茶客尊稱為泡茶水中的圣品。
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飛砂走石,水質不凈,泡茶茶湯渾濁,不宜飲用。
e.自來水
自來水,通常是經過人工凈化、消毒處理過的河水或湖水??蓪⒆詠硭A存在缸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逸失,再用來泡茶,效果尤佳。
f.天然水
天然水有兩種,可分為硬水和軟水。硬水是凡含有鈣、鎂離子量較多的水。軟水是不溶或只含少量鈣、鎂離子的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在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這種水稱暫時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在鈣和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這種水叫永久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而沉淀。這樣硬水就變為軟水了。
水的硬度與茶湯品質的關系是密切的。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酸堿度),而茶湯色澤又受pH值影響。當pH大于5時,湯色變深;pH值大于7時,茶黃素就傾向于自動氧化而受損。再說,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還受水的硬度的影響。軟水中含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所以茶味就濃;而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所以茶味就淡。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了,有時會浮起一層“銹油”,這根本就不會飲用了。如水中鉛的含量達0.2毫摩爾時,茶味變苦了,鎂的含量大于2毫摩爾時,茶葉變淡了,鈣的含量大于2毫摩爾時,茶味變澀了,若達到4毫摩爾升,則茶味變苦了。這樣說來,選擇軟水或暫時硬水泡茶較為適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于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為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古人品茶,首重煎水。水煎得過頭或不及,古有常用“老”、“嫩”字加以形容。“老”則太為“百壽湯”?!澳邸眲t稱為“嬰兒沸”。這種講究,看似繁瑣,實則有其道理。沒燒開或初沸的“嫩”湯,泡不開茶固然不好,開過頭的水,隨著沸騰時間的延長,會不斷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此即陸羽所說的“水氣全消”,亦會影響茶味。特別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亞硝酸鹽,煮的時間太長,隨著蒸發的加劇,其含量相對增加;同時,水中的部分硝酸鹽亦會因受熱時間長而被還原為亞硝酸鹽。
g.純凈水
現代科學的進步,采用多層過濾和超濾、反滲透技術,可以將一般的飲用水變成不含有任何雜質的純凈水,并使水的酸堿度達到中性。用這種水泡茶,不僅因為凈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湯晶瑩透澈,而且香氣滋味純正,無異雜味,鮮醇爽口。市面上純凈水品牌很多,大多數都宜泡茶。除純凈水外,還有質地優良的礦泉水也是較好的泡茶用水。
h.蒸餾水
蒸餾水是人工制造出的純水,水質絕對純正,對茶湯表現毫無增減作用,泡茶效果并不優于其他水質,加上蒸餾水的成本高,以蒸餾水泡茶的人并不多。
2.茶葉沖泡技巧
怎樣才能泡出一壺好茶呢?
優質的水、合適的器皿和舒適的環境,哪樣都不能缺。除了這些硬件條件,泡茶的技巧也是少不了的。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這里就沖泡傳統茶的方法,作一簡單介紹。
茶飲的沖泡,說起來簡單,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等功效充分地發揮出來,卻也不容易。不同的茶,沖泡方法不一樣。要想泡出一杯濃香的茶,一定要根據茶的不同特性,應用不同的沖泡方法,使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全面滲出,融入茶湯,這樣的茶飲才能具有良好的養生功效。魯迅先生是一位舉世公認的大文學家,他生于茶鄉紹興,喝茶是他的終身愛好。魯迅對品茶有自己獨到見解。他的文章和日記中記述了不少飲茶之道。“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要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魯迅在《喝茶》這篇雜文中說的這段話,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觀”。
魯迅在文章中還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買了二兩好茶葉,由于沖泡方法不對,味道像喝著粗茶一樣。于是他知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精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這件事充分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茶葉的沖泡是講究技巧的。技巧不到位,真正的好茶你也能當粗茶喝,是享受不到其中的醇香的。
一般來說,泡茶要視茶葉的嫩度和加工工藝選擇上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以下三種:上投法沖泡、中投法沖泡、下投法沖泡。上投法沖泡是先在容器中注入開水,然后放入茶葉,一般適用于嫩度較高、茶芽較多的高檔綠茶,如高檔安吉白茶和碧螺春等;中投法沖泡是先在容器中注入少量水,放入茶葉浸潤,再注入水,一般適用于多數高檔綠茶;先放入茶葉再沖滿水,這是下投法沖泡,適用于一般家庭沖泡茶飲。
除了對沖泡方式的選擇外,沖泡水溫及水量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沖泡紅茶時,茶與水的比例為1:50,要使用95℃以上的沸水;而沖泡烏龍茶其茶與水的比例為1:30左右,一般用沸水,用茶量可稍高于其他茶類;黑茶的沖泡與烏龍茶差不多,茶葉的用量一般介于綠茶和烏龍茶之間,使用沸水沖泡最好。
在我國南方,特別是福建、廣東兩地,尤其是閩南人及潮州人,對飲茶十分喜愛。他們沖泡茶飲采用的工藝非常獨特,僅從茶葉的用量、泡飲的水溫、泡茶的時間,到泡飲次數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講究。比如,在沖泡烏龍茶前先要以沸水將茶具(茶壺、茶具、茶盤)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潔凈,接著利用茶具本身溫度的提高,再將茶葉裝入紫砂壺中,約占滿壺容積的二分之一左右,用100℃的沸水沿壺內壁緩緩注入。第一次沖泡稱為“洗茶”,這樣的茶一般不喝。第二次沖入沸水,并用沸水淋洗壺身,以保持壺內水溫,且保證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濃香。烏龍茶較耐沖泡,一般可泡飲5~6次。
在沖泡花草茶時,要先進行擠壓,為了使其精華更容易滲出。如果同時加入多種花草,可將細碎的種類放入濾茶器中,而大朵或大塊的則可放在內層,如此將呈現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并能把細小的茶渣過濾出來。
沖泡藥草茶時,如查藥材較堅硬,可使用特殊的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沖泡法、煎煮法、調服法。
對性質柔軟的藥材,要采取沖泡法對付,比如藥草的莖葉和花朵部分。將這些柔軟的藥材切成薄片、搗碎、研磨成末等,然后依據所需分量放入杯中,倒入熱開水,蓋上杯蓋,悶20~30分鐘就可以了。飲用完后,可注入熱水沖泡,沖泡3~4次都行。
煎服法,一般以復方的茶方為主,方法如同煎煮中藥湯劑一般??上葘⒍喾N藥材研磨后,放入沙鍋中以水煎汁,其間加2~3次水,煮好過濾后即可代茶飲用。
調服法,主要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以開水調成糊狀后服用,這種沖泡方式不多見,屬少數茶方。
3.茶器具的選擇
沖泡茶葉,除了好茶、好水外,還要有好的茶具。何謂茶具?就是與飲茶有關的專門器具。
茶具,古代人稱之為茶器,或茗器。
早在明代時,“茶具”一詞就出現了。我國最早提到“茶具”的史料,是西漢王褒《僮約》里的“烹茶盡具”之說。
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已經屢次出現了。白居易就有這樣的詩句:“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碧拼膶W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到了宋、元、明幾個朝代,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茶具”這一詞,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宮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是十分名貴的。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泵?,元畫家王冕《吹蕭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杰”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佑設,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梢宰x到有關“茶具”
的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說明了茶在中國人心中的珍愛。
曾經有這樣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個人偶然得了把紫砂壺,心里非常喜歡,睡覺時也不忘帶在身邊。他把紫砂壺放到床頭的小柜子上,夢里翻了一個身,紫砂壺的蓋子不慎跌落。被驚醒后,他既心疼,又氣急敗壞,一直在怪怨自己。沒有了蓋子,這紫砂壺還有什么屁用?
于是一甩手將茶壺丟到了窗外。
第二天早晨起床卻發現茶壺蓋子完好無損地落在拖鞋上,想起已經丟到窗外的茶壺,又悔又惱飛起一腳把蓋子踩碎。吃完早飯,他扛著鋤頭出工,一眼看見窗外的石榴樹上那把沒蓋子的茶壺,正完好無損地掛在樹杈上。那人欲哭無淚,讓觀者既惋惜又感嘆。
紫砂壺的主人以為蓋子掉在地上必然碎了,所以把完好的紫砂壺也丟掉了,他這是太愛他的茶壺了,也許因為他是個極端的完美主義者,太愛完美了,才做出以上的魯莽舉動。由此可見,一個茶具在一個人心中的份量。在人們的心中,它不僅有實用的價值,但更多的是美學價值。
我國茶具多種多樣,各種茶具的結構、特點、藝術價值,包含非常豐富的內容,這里僅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茶具和品質作簡單介紹。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這要根據茶葉的種類、人數的多少以及各地飲茶習慣而定。
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飲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飲用,壺的大小與人數多少相關,人多而壺大,人少而壺小。江南一帶,普遍愛好炒青或烘青綠茶,泡茶多用有蓋的瓷壺。福建、臺灣和廣東等省和東南亞華僑,對烏龍茶特別喜愛,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一般也用瓷壺或紫砂壺沖泡,然后倒入杯中飲用。品飲各種名茶,則選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最為理想。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選用這種杯子最好。
品飲綠茶類名茶或其他細嫩綠茶,不論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則水量多,熱量大,使茶葉容易“燙熟”,影響茶湯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種保溫杯,這種杯只適用于泡烏龍茶或紅茶等,不適宜泡綠茶,尤其泡高級綠茶和名茶不適宜。
安徽等地還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四川碗托三部分組成。個人泡飲或多人都適宜。
茶具所用材料:在唐宋時期,其制器多用金屬,并有“金銀為優”的說法。隨著陶瓷生產的發展,金屬茶具地位被慢慢取代了,到明代時,茶具便以瓷器為主了。
陶瓷業提供的茶具豐富多彩。許多茶具繪上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充滿詩情畫意。
我國瓷器茶具的較多采用,是從晉朝開始的,主要是青瓷茶具。唐朝時,生產瓷器茶具已有三大著名產地: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窯,燒制青瓷茶碗;二是河北內丘的邢窯,燒制白瓷茶碗;三是湖南的長沙窯,以釉下彩繪的瓷壺。唐代生產的瓷器茶具,主要是茶壺和茶碗。還創制了“茶托子”。到了宋代,茶托子改稱盞托。
經過元、明、清幾代的發展,瓷器茶具日臻完美。
如今,瓷器茶具,胎質細膩堅致,色調各異,彩色繽紛。往往詩詞、書法、繪畫渾然一體,用來泡茶,妙趣橫生。江西景德鎮的瓷器茶具,“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馳名中外。
瓷器問世之后,陶器茶具漸漸消失了。但是,到了明朝,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因以其獨特的風格聞名中外。北宋時文學家梅堯臣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的詩句,可能是記載里最早用陶具的。
宜興產陶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陶器產地之一,其中紫砂茶壺造型、體質、技藝高超。
一般上等紫砂茶具,刻有花卉、鳥獸、人物、山水,造型獨特,古色古香。紫砂茶具既不滲漏,又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能,用來泡茶,茶味特別清醇。市場上所見紫砂壺,大多用模具制作,泥質較粗,用作泡茶仍保持茶葉原有的香的特點:冬天能保溫,夏天能防餿。烏龍茶一般用此茶具泡飲。
人們對紫砂茶具是非常贊賞的。尤其是技術名手所制作的紫砂茶壺,造型精美,色澤古樸、光潔,遠銷歐洲。有人說:“一壺重不數兩,價值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寸柄之壺,盈握之杯,往往貴如珠玉。
玻璃制品美觀大方,搪瓷茶具經久耐用,沖泡出來的茶湯一目了然,從中可以鑒別茶葉的好壞,也都是很好的泡茶用具。不足之處是散熱太快、不保溫,茶香也留不住。
其他茶具,如保溫杯泡茶會把茶葉悶熟,茶湯帶熟味,失去茶香;搪瓷杯、塑料茶具不易破損,便于攜帶,但泡不出茶葉的色香味來。
再說茶具容量,古人認為茶具容量,宜小不宜大。用大杯泡茶,由于水的熱載量大,易把茶葉燙熟,使茶湯鮮爽味失去。尤其是高檔綠茶,芽葉細嫩,更容易燙。因而茶杯要小,一般以200~300毫升為宜。廣東汕頭地區的飲茶方法更為考究,茶具更小,慣用小壺小杯,茶壺容水不到100升,茶杯杯口直徑僅有3.3厘米。
精致的茶具,是一種藝術珍品,既可泡茶品茗,又能使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a.二十四器
早在《茶經》中,陸羽便精心設計了適于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
風爐:為生火煮茶用,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茶籃:以竹絲編織,方形,用以采茶。編制美觀,使用方便。
炭撾:六棱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夾:用以夾炭入爐的工具。
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制作,唐代亦有瓷釜、石釜,富家有銀釜。
交床:用木材制做,用以置放茶。
紙囊:茶灸熱后儲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抹:前者碾茶,后者將茶拂清。
羅合:羅是篩茶用的,合是貯茶的。
則:有如現在的湯匙形,量茶之多少。
水方:用以貯生水。
漉水囊: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制、木制、竹制。
瓢:舀茶用,一般為木制。
竹:煮茶時環擊湯心起攪拌作用,以發茶性。
簋、揭: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蒼花,后者舀鹽花。
熟盂: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后另入茶直接煮,二沸時出現泡沫,舀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其中,稱之謂“救沸”、“育華”。
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崇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洪州瓷,以越瓷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扁身。
畚:用以貯碗。
扎:洗刷器物用,類似現在的炊帚。
滌方:用以貯水洗具。
渣方:匯聚各種沉渣。巾: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b.茶具的演變
在古代,烹茶是一種禮儀。中國古代茶人自煎自飲的樂趣,也表現了他們的實踐精神。
陸羽當說,“二十四必備”,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如以茶自娛,可據情簡化。
自漢以來,鴻臚司掌朝廷官禮儀,茶籠以此為名。碎茶的木槌稱為“木侍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羅合稱作“羅樞密”;茶磨稱“石轉運”;這些名稱所表達的是禮制規范。宋代全套茶具主要是表達一定的思想觀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亞圣”盧全名字命名,叫作“玉川先生”。
明清團茶廢棄,大興散茶,烹煮過程也簡單化了,甚至直接用沖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隨之簡約。中國瓷器到明代有了高度發展,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我國唐代茶碗重古樸,而宋代重瓷器色澤。明清壺碗組成一個大型展覽亦并不費難。
清代京師,則有獨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族、宮室皇廷、高檔茶館,皆重蓋碗茶。清代茶托花樣繁多,有圓形、荷葉形、元寶形等等。
明清以后,茶托不僅實用,而且成為十分典雅的工藝品。茶與茶具結合,推動了中國茶文化向外擴展。自明朝以來,我國出口貿易中茶與瓷器皆為大宗,于是茶具對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c.紫砂壺盡顯個性
紫砂壺以宜興、陽羨、湖州等地特種粗砂而制,泡茶不失厚味,色、香、味皆存,距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因其造型莊重大方,色調古樸典雅,深受人們喜愛。
紫砂壺的流行使用,基于散茶的出現,這是物質基礎。但是,明代紫砂壺之能在短期內迅速領先其他諸種瓷器,這主要還是其特殊的社會背景決定的。
明代,尤其是晚明至清初,是社會矛盾極為復雜的時期。本來,明初的文人在茶藝中追求自然,崇尚古樸,但主要是契合大自然而回歸于山水之間。明末,社會矛盾繼續加深,許多文人好從一壺一飲中尋找寄托。所以在茶藝上,一方面仍崇尚自然、古樸,而同時又增加了唯美情緒。
在制壺藝術上。文人想從一具一器中體現自己的“心”,從一品一飲中尋找自己平樸、自然的境界。
紫砂壺是一種陶器,用紫砂泥燒制,由于燒制時溫度不一樣,所以呈現出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紫銅色、有的是海棠紅色、有的是栗色、有的是朱砂黃色的、還有的是墨綠和鐵青色的。紫砂壺使用年代越久,色澤越加光潤古雅,這正是它的特色。那么,用紫砂壺沏茶的好處在哪兒呢?
紫砂壺泡茶,決定其茶香濃郁持久的原因是紫砂壺的構造。紫砂壺嘴小,蓋嚴,壺的內壁較粗糙,這些都能防止茶香的散失。當把茶倒入杯中時茶香四溢,增加了茶葉的風味。由于壺體內壁粗糙,故有濾清沉淀作用,長久使用,使內壁掛上一層棕紅色的茶銹,時間長了,不放茶葉也可聞見茶的濃重味香。紫砂壺使用時間越長,茶銹積聚在內壁上越厚,所以茶湯就越加醇郁。
d.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長
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長,這是由于壺壁的內部的許多小氣泡,充滿了不流動的空氣??諝馐菬岬牟涣紝w,所以紫砂壺有較好的保溫作用。而日常所用的瓷壺壺體致密,用手掂同樣大小的紫砂壺和瓷壺重量,則會感到瓷壺重許多。這樣的壺體中沒有不流動空氣,保溫作用不及紫砂壺。
紫砂壺是喝茶人最喜歡用的,其正確的養壺方法是壺泡,這也是最好的養護方法,具體有以下六點:
①將壺身內外洗凈
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保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凈。
②切忌沾到油污
紫砂壺最忌油污,沾上油污后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會留下油痕。
③實實在在地泡茶
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一定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④擦與刷要適度
壺表淋到茶汁后,用軟毛小刷子將其輕輕刷洗,用開水沖凈,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⑤使用完畢要清理晾干
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干凈,以免產生異味,還要將其晾干。
⑥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勤泡茶一段時間后,茶壺也需要休息的,這樣能使土胎保持干燥,再使用時才能吸收更好。按這六步養護的壺,雖養護的速度較慢,但亮度可經久,也不褪色,更不怕人的手觸摸。
5.四種不科學的養壺法
a.包漿法
泡茶時將茶汁淋在壺上,認為多淋幾下就能多吸收一些茶汁營養,且不擦不刷,久而久之,壺被一層茶垢包起來,壺表面變得膩黑而無美感。
b.干擦法
泡茶時趁壺身熱將茶汁淋在壺身上,等茶汁傾倒出后,用干茶巾來回擦拭。這種方式養的壺,變亮較快,但養成后,最怕人的手氣、水氣,一旦沾到了壺面,則養成的光澤容易褪去,導致壺面光澤不勻。
c.濕擦法
壺身熱時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壺身,不斷地推搓。這種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將茶汁一層一層擦在上面。養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澤會逐漸褪去。
d.勤刷法
泡茶時茶水淋在壺上,趁壺熱吸收之際,用毛筆或小刷子勤加刷洗,使茶汁均勻刷在壺上,好像是刷皮鞋,是一種假亮。
6.茶室四寶
所謂的“茶室四寶”,即玉書碨、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缺一不可。
a.玉書碨
玉書碨即燒開水的壺。為赭色薄瓷扁形壺,容水量約250毫升。水沸時,蓋子作聲,如喚人泡茶?,F代已經很少再用此壺,一般的茶藝館,多用宜興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壺,多作南瓜形或東坡提梁壺形。
b.潮汕爐
潮汕爐是燒開水用的火爐,以木炭作燃料,可以調節風量,掌握火力大小,其狀小巧玲瓏,此爐在現代用量不多。茶藝館里,有三種燒水用具:一種也是紫砂的小爐子,爐內可放置小小的固體酒精燈,配合大的紫砂壺燒水。須注意不能有異味和煙;一種是可保溫的電熱器,不銹鋼壺置電熱板上;另一種則是磁感應燒水器,玻璃壺(底部是不銹鋼)放在感應盤上。
c.孟臣罐
孟臣罐為宜興紫砂壺,以小為貴。孟臣即明末清初時的制壺大師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壺非常聞名。壺的大小,因人數多少而異,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壺。
“孟臣罐”的來歷是這樣的:是明末清初時有個制壺大師叫做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壺非常聞名,壺底銘有“孟臣”二字。“孟臣罐”潮俗也稱“沖罐”或“蘇罐”。“沖罐”可能是因潮語只講“沖茶”不講“泡茶”;“蘇罐”的“蘇”字當指“蘇州”或“江蘇”。
d.若琛甌
若琛甌即品茶杯。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淺,容水量10~20毫升?,F在常用的飲杯(區別于聞香杯),有兩種:一種是白瓷杯,另一種是紫砂杯,內壁貼白瓷。也有純紫砂的飲杯。
除了這四種必備茶具外,烏龍茶的沖泡中,還用茶船和茶盤。
茶船形狀有盤形、碗形,茶壺置于其中,盛熱水時供暖壺燙杯之用,又可用于養壺。茶盤則是托茶壺茶杯之用?,F在常用的是兩者合一的茶盤,即有孔隙的茶盤置于茶船之上。
7.現代常用泡茶器具
陸羽《茶經》里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如今的茶具已簡單很多?,F代常用的茶具包括:放置茶具用的茶船、沖泡茶葉用的茶壺、盛放茶湯用的茶海、賞茶時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置茶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托、專門存放茶葉用的茶罐等器具。
制作漢方藥草茶時,經常使用的器具有以下幾種:
a.茶壺
以瓷壺、砂鍋或耐熱玻璃的壺具為佳,不要選擇鐵壺,因為藥草中的單寧酸會與鐵結合,轉換成單寧鐵,使得藥效減弱或喪失。高溫燒制成的瓷制茶壺,最適合。
b.茶杯
由于漢方藥草茶大多為熱飲,選擇以可保溫的材質為優先,如瓷杯等,以附有茶杯蓋者為佳。
c.量匙或量秤
可測量應放入的漢方藥草茶茶材分量。
d.茶袋
為節省過濾的麻煩,可將茶材放入茶袋中以棉繩綁緊;茶袋則以棉布為佳。
e.濾網
如果不使用茶袋包住茶材,也可在煮好后以濾網過濾茶渣。
f.量杯
用于測量應放的水量。
g.刀子、剪刀及砧板
如果茶材面積過大、材質過硬等,可用干凈的刀子、剪刀,裁剪成適當大小,或修剪茶材中枯萎、蟲蛀的部分后使用。
h.研缽與研磨棒
有些茶方需要研磨成細末或粗末飲用。
i.計時器
運用計時器,可精確控制煎煮的時間。
小貼士
礦泉水泡茶好嗎?
一般來說,市面上包裝出售的礦泉水不一定適合用來泡茶,因為水中礦物質的增加,影響水質本身的口感。
茶船畫舫
黃河故道的水上人家,他們主要以茶接待來自蘇、魯、豫、皖、冀的商客。他們所棹木船以青花布幔為飾,可坐2至4人,人稱之為“茶船畫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