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怎樣變成巨人
- (俄)米·伊林 謝加爾
- 913字
- 2020-11-04 15:56:11
我們自己的手勢語言
我們也保留著手勢語言。
當我們想說“是”的時候,我們常用點點頭來表示。
當我們想說“那邊”或者“到那邊去”的時候,我們用手指指示。為了這個,我們甚至于有一個專用的手指,它就叫作“示指”6。
我們問好的時候,點頭行禮。我們搖頭,我們聳肩,我們攤開兩手,我們豎眉毛,我們咬嘴唇,我們用手指恫嚇人,我們敲桌子,我們跺腳,我們揮手,我們抱頭,我們按心口,我們張開懷抱,我們伸出兩手,我們在告別的時候送出飛吻。
您瞧,這是一個字也沒有的整套會話。
這個“不用舌頭的語言”——手勢語言不愿意退出舞臺。
它有它自己的優(yōu)點。有的時候,一個手勢可以比一大篇話表達出來的意思還豐富得多。一個好的演員能夠半個鐘頭里一句話也不說,但是他的眉毛、眼睛和嘴唇說出來的卻比千百句話的意思還要多。
當然,濫用手勢語言也是不好的。
那些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意思,又何必用手和腳來表達呢!我們又不是原始人。跺腳、伸舌頭、用手指頭指指點點——這些習(xí)慣還是去掉的好。
可有的時候,“不用舌頭的語言”是完全沒有法子用別的語言代替的。
你有沒有看見過,人們在一艘艦船上向另外一艘艦船打旗語來傳達信號嗎?如果想沖破狂風(fēng)巨浪的喧鬧,有的時候還有大炮齊鳴,那得有多大的聲音啊!在這種情況之下,耳朵就拒絕為人服務(wù)了,那時候眼睛就得來幫忙。
你自己也常常應(yīng)用“不用舌頭的語言”。當你在上課的時候,要向老師說什么話,你就舉起手來,你做得很對:假使三四十個人一同說話,就沒法上課了。
可見得,“不用舌頭的語言”并不算太壞,因為它雖然已經(jīng)存在了千千萬萬年,但是人們還是需要它。
它在許多民族里像古時候的遺產(chǎn)一樣保留了下來。
有聲的語言勝利了,但是它并沒有把古代的手勢語言完全排擠出去。于是被征服者就做了勝利者的仆人了。
在敘利亞,在波斯,還有許多別的地方,都發(fā)現(xiàn)了手語。
在東方的某些地方,不久以前,女人還沒有權(quán)利利用有聲的語言和別家的男人交談。她只能夠用手來向他們表白意思。
波斯的王宮里的仆人必須用記號來說話。他們只能跟自己地位平等的人用語言交談。這些不幸的人們真是名副其實地被剝奪了“發(fā)言權(quán)”。
難怪現(xiàn)在好品行的規(guī)矩是教年幼的人不要先開口說話,而先行禮。
像這樣,在現(xiàn)代我們找到了早已逝去的古代的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