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怎樣變成巨人
- (俄)米·伊林 謝加爾
- 1026字
- 2020-11-04 15:56:11
人為自己掙得智慧
森林里的每一只野獸都在傾聽和注視從四面八方向它傳來的成千的信號。

樹枝響了一聲——這也許是敵人偷偷地在向它走來吧,必須逃走,或者準備抵抗。
打雷了,風在森林里刮過,把樹葉從樹枝上扯下來——必須藏進洞里和巢里去,躲避那將要襲來的暴風雨。
在發出霉爛的葉子和蕈的氣味的地面上,隱隱約約透出一陣野物的氣息——必須去循蹤追跡,捕獲這個食物。
每一種動靜、每一陣氣味、草里的每一個痕跡、每一個喊聲或叫嘯都含有一定的意思,必須采取一定的行動。
原始人也傾聽大自然傳給他的信號。但是除了這些信號之外,不久他還學會了了解其他的一些信號,人傳給他的信號。
獵人在森林里的某處找到了鹿的足跡。他用手把關于這件事情的信號傳給在他后面走著的別的獵人們。他們還看不見野獸,但是那傳給他們的信號也使他們同樣留意起來,更緊地握住他們的武器,就像他們在自己的面前已經看見了鹿的多叉的角和警覺的耳朵。
地上的野獸足跡——這是信號。揮手說明找到了足跡——這是報告信號的信號。
每一次,當獵人中的某一個在地上找到了足跡,或者聽見了偷偷在爬行著的野獸窸窣的聲音,他用一個信號把這個信號傳給他的伙伴。
像這樣,在大自然傳給人的信號之外,又加上了人傳給人的“信號的信號”——這就是語言。
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在他的一篇著作里就這樣說,人的語言是“信號的信號”。
起初僅僅是手勢和喊叫。這些“信號的信號”被眼睛和耳朵接受以后,進入人的腦子里,就像傳送到電話總局去了一樣。腦子得到了“信號的信號”——“野獸走近了”,立刻向手發出命令——把獵矛握得更緊一些,向眼睛發出命令——更加留心察看那些枝葉,向耳朵發出命令——更加仔細傾聽森林里的咯吱聲和窸窣聲。野獸還看不到,也聽不見,但是人已經預備好了來接待它。
手勢越來越多,“信號的信號”越來越經常進入腦子里去,人的頭蓋骨里的前額區的“總局”的工作也就越來越多。由于這種原因,“總局”就得越來越擴大。腦子里出現了越來越新的細胞,這些細胞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復雜。腦子漸漸地發展著,它的容量增大了。
尼安德特人的腦子的容量比猿人的大四百到五百立方厘米。人的腦子在發展,人在學習思想。
他一看見或一聽見表示“太陽”的信號,他就想到太陽,盡管這時候可能是深夜。
別人指示給他看,叫他去把矛拿來,他就想到矛,盡管這時候矛并不在手邊。
共同的勞動教會了人說話。在他學會了說話之后,他也學會了思想。
人獲得智慧并不是由于自然的恩賜。他是用他自己的緊張的勞動,用千萬代人的勞動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