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氏家訓
- (南北朝)顏之推 (明)朱用純
- 5296字
- 2020-10-30 15:40:59
治家第五
夫風化①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②,則天之兇民,乃刑戮之所攝③,非訓導之所移也。
【注釋】
①風化:教育感化。
②陵:侵侮,欺侮。
③攝:通“懾”,使人懼怕。
【譯文】
教育感化的事,是由上至下推行、前人影響后人的。所以,父親不慈愛,子女就不會孝;兄長不友愛,弟弟就不會恭敬;丈夫不講情義,妻子就不會柔順。假如父親非常慈愛而子女忤逆不孝,兄長非常友愛而弟弟傲慢不恭,丈夫情誼深厚而妻子霸氣凌人,那他們就是天生的惡人,只能用刑罰殺戮去震懾他們,教育感化是難以改變他們的。
笞怒廢于家,則豎子之過立見①;刑罰不中②,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③,亦猶國焉。
【注釋】
①豎子:指孩子。見:通“現”,顯現。
②中:適當,合適。
③寬猛:寬松和嚴厲。
【譯文】
如果在家庭管理方面取消責罰,那么孩子們馬上就會犯下過失;如果國家的刑罰措施使用不當,那么老百姓就無所遵從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寬嚴標準好比治國一樣。
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①。”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②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注釋】
①孫:通“遜”,謙遜。固:鄙陋寒酸。
②不足觀:不值得稱道。
【譯文】
孔子說:“奢侈了就不謙遜,節儉了就寒酸。與其不謙遜,寧可寒酸。”又說:“即使一個人像周公那樣富有才華和美貌,只要他驕傲又吝嗇,便不值一提。”這樣說來,那就是可以節儉而不可以吝嗇。節儉,是指依據禮制節省開支;吝嗇,是指對窮苦急難的人不憐憫也不加救助。如今樂于施舍的人往往奢侈無度,節儉的人又吝嗇之極;假如能施舍于他人而不奢侈,勤儉節約又不吝嗇,那就可以了。
生民之本,要當稼穡①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②。爰及棟宇器械,樵蘇③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④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注釋】
①稼穡(sè):泛指農業生產。
②善:通“膳”。塒(shí):雞窩。
③樵蘇:柴草。
④贍:供給。
【譯文】
百姓生存的根本,是種植莊稼來解決吃飯的問題,靠種植桑麻來織布穿衣。蔬菜瓜果的積存,來源于園圃的生產。雞肉、豬肉等食物,來自于雞窩豬圈里的飼養。至于房屋器械、柴草蠟燭之類,無不來自于耕種養殖之物。那些善于經營家業的人,關上家門,生活所需的物品就可自給自足,只是家里沒有鹽井罷了。如今北方的風俗,大部分家庭都能勤儉節約,以保障衣食之用;而江南地區的風俗較為奢侈,比不上北方人節儉有度。
梁孝元世,有中書舍人①,治家失度,而過嚴刻。妻妾遂共貨②刺客,伺醉而殺之。
【注釋】
①中書舍人:官名,原稱中書省通事舍人,為中書省屬官,任起草詔令之職,參與機密,代行宰相職務,權力甚重。
②貨:買通。
【譯文】
梁元帝時期,有一位中書舍人,治家法度有所失當,處事過于嚴厲刻薄。他的妻妾無法忍受,就一起買通刺客,趁他喝醉時將他殺死了。
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于飲食餉饋①,僮仆減損,施惠然諾②,妻子節量,狎侮③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④矣。
【注釋】
①餉饋:用食物招待或將食物贈予客人。
②然諾:許諾。
③狎侮:輕侮。
④蠹(dù):蛀蟲。此指為害家庭的人或事。
【譯文】
如今世上的一些名士,治家力求寬厚仁慈,弄得日常飲食和饋贈待客的東西,童仆都敢從中抽取;答應接濟他人的錢物,被妻子兒女克扣;甚至發生輕侮怠慢賓客,刻薄鄉里百姓的事:這也是家庭中的大害啊。
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嘗嗔怒,經霖①雨絕糧,遣婢糴米②,因而逃竄,三四許日,方復擒之。房徐曰:“舉家無食,汝何處來?”竟無捶撻。嘗寄人宅③,奴婢徹④屋為薪略盡,聞之顰蹙⑤,卒無一言。
【注釋】
①霖:連續下雨超過三日為“霖”。
②糴(dí)米:買米。
③寄人宅:以宅寄人,把房子借給別人。
④徹:通“撤”,拆毀。
⑤顰蹙(pín cù):皺眉蹙額,不高興的樣子。
【譯文】
齊朝的吏部侍郎房文烈,從不對人發怒,一次連下幾天雨而家中斷糧,他派一個婢女出去買米,那個婢女乘機逃走了,過了三四天,才被捉回。房文烈溫和地說:“全家人都沒吃的了,你跑到哪里了?”竟然沒有懲罰她。他還曾將自己的住宅借給別人住,那家的奴婢們把房子拆了當柴燒,都幾乎拆干凈了,他知曉后只是眉頭緊皺,最終沒說一句話。
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鄴下有一領軍①,貪積已甚,家僮八百,誓滿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錢為率②,遇有客旅,更無以兼。后坐事伏法,籍③其家產,麻鞋一屋,弊衣數庫,其余財寶,不可勝言。南陽有人,為生奧博④,性殊儉吝,冬至后女婿謁之,乃設一銅甌酒,數臠⑤獐肉;婿恨其單率,一舉盡之。主人愕然,俯仰⑥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責其女曰:“某郎⑦好酒,故汝常貧。”及其死后,諸子爭財,兄遂殺弟。
【注釋】
①鄴下:鄴城。領軍:官名,東漢建安四年置此官,后改為中領軍,掌管禁軍。
②率:規格,標準。
③籍:籍沒,查抄沒收。
④奧博:富裕,積蓄豐厚。
⑤臠(luán):切成小塊的肉。
⑥俯仰:周旋,應付。
⑦郎:六朝人稱婿為“郎”。
【譯文】
南朝的裴子野每當有遠親故舊陷于饑寒而無力自救時,都盡力收留供養他們。裴子野家境向來清貧,碰上水旱災害,每頓飯用二石米煮成稀粥,也只能讓每個人都喝上一點,裴子野同大家一起喝粥,從沒有不滿的表情。鄴城有一位將軍,過于貪婪斂財,有奴仆八百人,還發誓要增加到一千。規定每人一天的飯菜,以十五錢為標準,如果遇到有客人來,也不再另外增加。后來這位將軍因犯罪被處死,沒收查抄他的家產時,光麻鞋就占了整整一屋子,舊衣服堆滿了好幾個倉庫,其余財寶更是多得說不完。南陽有一個人積蓄十分豐厚,但生性吝嗇。冬至后的一天,女婿來探望他,他只用一小銅甌酒和幾小塊獐子肉來招待他。女婿恨他過于吝嗇小氣,就把酒肉一下子全吃了。他驚呆了,只得勉強應付添酒加菜,先后添加了兩次。過后他就斥責女兒說:“你丈夫愛喝酒,所以你才受窮。”等他死后,他的兒子為了爭奪財產,哥哥竟然殺了弟弟。
婦主中饋①,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干蠱②。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③,以致禍也。
【注釋】
①中饋:指婦女在家中主持日常飲食等事。
②干蠱(gǔ):把持家政大權。
③牝(pìn)雞晨鳴:牝雞,母雞。牝雞晨鳴比喻女子主事。
【譯文】
婦女主持家務,不過是保證家中有關飲食穿衣等方面的事合乎禮儀就行了。既不能讓她干預國家政事,也不能讓她把持家庭大權。如果她確實又聰明又有才干,并且通今博古,那么應當輔佐她的丈夫,以彌補丈夫的不足,這樣就一定不會出現牝雞司晨的現象,從而招致禍患。
江東婦女,略無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數年間,未相識者,惟以信命贈遺①,致殷勤焉。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衢,綺羅盈府寺②,代子求官,為夫訴屈。此乃恒、代之遺風乎?南間貧素,皆事外飾,車乘衣服,必貴整齊;家人妻子,不免饑寒。河北人事③,多由內政④,綺羅金翠,不可廢闕⑤,羸馬悴奴,僅充而已;倡和⑥之禮,或爾汝⑦之。
【注釋】
①信命贈遺:派使者傳遞書信,贈送禮物。
②府寺:官署,漢代郡國設置屬官,亦如公府,故稱郡國官署為府寺。
③人事:應酬交際。
④內政:家庭內部事務。這里借指主持家務的妻子。
⑤闕:通“缺”。
⑥倡和:夫唱婦隨。
⑦爾汝:指夫妻間互相輕賤。
【譯文】
江東的婦女,很少出外交游,她們雙方親家,有的十幾年間不曾見面,只是遣人問候、互贈禮品,來表示殷勤。鄴城的風俗,是專讓婦女當家,她們上公堂爭辯是非,在家中應酬交際,乘坐的車子擠滿街道,她們穿著錦衣華服擠滿官家的府衙,有的替兒子謀求官職,有的為丈夫哭訴冤屈。這大約是恒州、代郡地區的鮮卑遺風吧?南方地區,即使是貧寒人家,都注意外表打扮,車馬和衣服一定要整齊;而家中的妻子兒女,卻難免饑寒。黃河以北地區的交際應酬,也多由妻子出面,因此錦衣華服和金銀珠翠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家中瘦弱的馬匹和憔悴的奴仆,不過是湊數罷了,至于夫婦之間的交談,有時直接以“爾”“汝”相稱。
河北婦人,織纴組①之事,黼黻②錦繡羅綺之工,大優于江東也。
【注釋】
①織纴(rèn)組(xún):纴為繒帛,組和
為絲帶。這里指婦女所從事的針織刺繡的事務。
②黼黻(fǔ fú):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花紋。
【譯文】
黃河以北地區的婦女,從事編織的本領和織作刺繡的工藝,都遠遠超出江南婦女的水平。
太公①曰:“養女太多,一費也。”陳蕃②曰:“盜不過五女之門。”③女之為累,亦以深矣。然天生蒸民④,先人傳體,其如之何?世人多不舉⑤女,賊行⑥骨肉,豈當如此,而望福于天乎?吾有疏親,家饒妓媵,誕育將及,便遣閽豎⑦守之。體有不安,窺窗倚戶,若生女者,輒持將去;母隨號泣,使人不忍聞也。
【注釋】
①太公:姜太公。西周開國名臣。
②陳蕃:東漢名臣。
③盜不過五女之門:養五個女兒,五套嫁妝會把家弄得一貧如洗,連盜賊都不會光顧。
④蒸民:眾民。
⑤舉:養育,撫養。
⑥賊行:殺害,殘害。
⑦閽(hūn)豎:守門的人。
【譯文】
姜太公說:“生養女兒太多,是家中一項耗費。”后漢大臣陳蕃說過:“盜賊不愿意偷盜有五個女兒的人家。”女兒辦嫁妝使人耗資、受害也夠深重了。但天生蕓蕓眾生,又是先人遺傳下的骨肉,能對她怎么樣呢?世人多有生了女兒不養育,殘害親生骨肉的人,這樣怎能盼望上天降福呢?我有個遠親,家里有許多妓妾,將要生育,就派僮仆守候著,臨產時,守著門,從窗戶向里窺視,如果生了女嬰,馬上抱走,產婦隨即哭號,真叫人不忍心聽。
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寵婿,則兄弟之怨生焉;虐婦,則姊妹之讒行焉。然則女之行留①,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實為之。至有諺云:“落索阿姑餐②。”此其相報也。家之常弊,可不誡哉!
【注釋】
①行:在婆家。留:在娘家。
②落索:冷落蕭索。阿姑:婆婆。
【譯文】
女人的秉性,大都是喜愛女婿而虐待兒媳。寵愛女婿,則容易招致兄弟對姐妹的怨恨;虐待媳婦,則又使小姑子乘機進讒。因此,女子無論在婆家,還是在娘家,都會得罪家人,實際上這都是母親造成的。以致有諺語說:“婆婆吃飯好冷清。”這就是對她的報應。這種家庭常有的弊端,能不引起警惕嗎?
婚姻素對①,靖侯②成規。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③,責多還少④,市井⑤無異。或猥⑥婿在門,或傲婦擅室⑦,貪榮求利,反招羞恥,可不慎歟!
【注釋】
①素對:清白的配偶。
②靖侯:即顏之推九世祖顏含,字宏都,謚靖侯。桓溫曾經請求與顏家結成婚姻,顏含認為桓溫勢力過于強盛,故而沒有答應。
③錙銖(zī zhū):古代很小的計量單位。比喻微小的事物。
④責:索取。還:回報。
⑤市井:指商販。
⑥猥:卑鄙下流。
⑦擅室:指獨斷專行把持家政。
【譯文】
男女婚嫁要選擇清白人家,這是先祖靖侯立下的規矩。近年來,竟然有人出賣女兒撈取錢財,用絹帛買媳婦。為子女選配偶時,比較衡量對方父輩祖輩的家勢官階,計較對方財禮的多少;都想多索取少付出,討價還價,和小商販做買賣毫無二致。因此,有的人招來了下流鄙賤的女婿,有的人娶到了傲慢無禮、擅室專權的媳婦。因為貪圖虛榮,反而招來羞恥。這種事,一定要慎重啊!
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①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②,必待卷束③整齊,然后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④焉。或有狼籍幾案,分散部帙⑤,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污,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⑥。吾每讀圣人之書,未嘗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
【注釋】
①百行:古代士大夫所訂立身行己之道,共有百事,稱之為百行。
②急速:急事。
③卷束:南北朝時,書籍是抄寫在絹帛上,然后卷成一卷收藏,稱之為書卷。卷束,即卷起束理。
④假:借。
⑤部:部分,類別。古代書籍多按內容分為部類收藏。帙(zhì):古人用以裝書卷的布套。
⑥累德:有損道德。
【譯文】
借別人的書來讀,一定要愛護,借來之前如有缺壞,就予以修補好,這也是士大夫該做的百善之一啊。濟陽的江祿,在讀書時,即使碰上急事,也一定先把書卷束整齊,然后才起身,所以他的書沒有損壞的,別人也不反感他來借書。有的人把書亂七八糟地攤在桌上,那些分散的書卷,大多被孩童、婢女、侍妾玷污弄臟,或遭到風雨侵蝕、蟲蛀鼠咬,這樣做,實在有損道德。我每次讀圣人的書,都嚴肅恭敬地對待它。廢舊的紙張上如果有《五經》的文義以及圣賢的姓名,就決不敢拿來用在污穢之處。
吾家巫覡禱請①,絕于言議;符書章醮②,亦無祈焉,并汝曹所見也。勿為妖妄之費。
【注釋】
①巫覡(xí):男女巫的合稱。男為覡,女為巫。禱請:向鬼神祈禱請求。
②符書章醮(jiào):舊時道士用來驅鬼招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書。
【譯文】
在我們家,從來不議論男女巫師來招神驅鬼的事,也不讓道士來設壇祈禱,這都是你們所看到的。不要在這些妖邪虛妄的事情上枉費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