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分:脫穎而出的13個行為習慣
- (美)莉迪婭·芬內特
- 1735字
- 2020-10-19 10:07:08
錄取名額只有30人,我如何爭取到第31個
我開始了自認為高級別的電話“圍攻”。每天早上,我都會坐在房間里,在草稿紙上寫下我想對莉比女士說的話。我會在一張紙上全部用大寫字母寫下支持我觀點的論據和反對我觀點的論據,然后把這張紙放在自己面前。我會先深吸幾口氣,這樣我的聲音才不會發抖,然后我會撥打佳士得拍賣行莉比女士的工作電話。每次她接通電話時,我都會用同一種方式開始我們的對話:“莉比女士您好,又是我打來的,我是莉迪婭·芬內特。我相信關于今年夏天我想去佳士得拍賣行實習的事,今天我們一定能談妥。”我最開始打電話的那幾天,莉比女士都會笑一笑,然后跟我說一些比較客氣的話,比如“哦,親愛的,很不巧,我們現在還沒有什么好辦法,恐怕沒有你實習的崗位了”。
又過了幾天,事情還是沒有什么進展,我開始調整我的策略。我一次又一次地用同樣的方式與莉比女士對話,不可避免地,她最后都會說:“恐怕還是不行。”所以我就采取了一個新的方法。我列出了一系列問題質疑為什么實習生項目必須限定為30人。我的想法是,如果我能找出實習生項目設定30人上限這個規定的瑕疵,我可能就有機會因為規則的漏洞而被破格錄取。
第二天早上打電話的時候,我照例先問候了莉比女士,在她像往常一樣給出“還是沒機會”的答復之前,我迅速地問她為什么實習生項目必須限定為30人,我還特地指出了實習生是沒有工資的這一事實。我進一步解釋道,如果有很熱情的實習生愿意無償工作,公司的每個部門應該都會很樂意接收他的。莉比女士向我透露了原因,問題在于實習生每周要出差去很多博物館,而對于部分外派項目,公司所能承擔的食宿費用最多不超過30人的份額,因此他們把這個項目的人數限定為30。莉比女士的這番話,正是我想聽到的。
“要不然這樣吧,”我對莉比女士說,“我做一份彈性的實習工作,當項目人數只允許為30的時候,我就不參加那個外派項目了,這樣可以嗎?這樣對于公司來說也是件好事,因為我可以整周在崗,全天在崗。此外,比如說,假如你們有個實習生頭天晚上熬夜太晚,然后請了病假(這樣做太不負責任了!),那么我就可以作為替補代替這個人去參加那個外派項目。”
莉比女士沒有馬上同意。但是,這也是她第一次沒有完全拒絕我。
在我掛掉電話一個小時之后,她給我回了電話,告訴我因為場地的局限,不是所有的演講活動或者拍賣活動我都能參加,但是我可以在商業發展部門做一份彈性的實習工作,在那里我可以從拍賣詞匯等基礎的東西學起。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我什么都可以做,打掃衛生都可以。這個機會可以幫我達成進入拍賣行業的目標,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浪費這次機會的。那個夏天我搬到了紐約,按照先前提到的那篇文章里建議的方式得體著裝——我穿著我自己的黑色套裝,系上從我母親那兒借來的絲巾,昂首挺胸地走進了位于公園大道的佳士得拍賣行,胸中滿懷掌管整個公司的志氣。在商業發展部門工作這件事令我心馳神往。我乘電梯來到了頂樓,準備看看我那間拐角處的俯瞰整條公園大道的辦公室。
事實上,對著墻放著的一張非常小的桌子就是我的辦公桌,旁邊堆著一摞有4英尺[1]高的紙,還有張便條寫著:“請將紙撕碎。”就這樣,我那個夏天的故事變成了撕一堆堆的廢紙、發傳真、發文件、幫老板填寫關于潛在客戶的報告,而不是像那篇文章里寫的系著香奈兒絲巾的女性的那個樣子。盡管如此,我仍然熱愛這份工作。在拍賣期間,到處都散發著能量;每個屋子,只要有地方,就都懸掛著世界頂級藝術品;拍賣結束時拍賣槌敲擊臺子的回聲時常縈繞我的耳畔。我下定決心做好每一件別人交代給我的事,而且要主動承擔一些分外的事。每天只要一開始工作,我就始終面帶微笑,穿著精致,脖子上系著絲巾,但是手卻被紙劃得到處都是口子。夏天結束的時候,他們給了我一份正式工作。
那時我只是一個大三的學生,不得不回學校完成大四的課程,所以我沒法兒接受他們提供的崗位,這真的讓我很痛心。我知道我想重回佳士得工作,所以大四那一年我一直和莉比女士、我實習時候的主管保持著聯系。大學畢業后,我就去佳士得做了另外一份實習工作,這一次是在特殊項目部門,我在收發傳真和撕紙的那個實習階段就對這個部門的團隊十分敬仰。我在1999年9月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實習。到12月,我通過了佳士得的面試,獲得了一份全職工作。
[1]1英尺約等于0.3米。——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