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大衛·休謨
- 988字
- 2020-11-06 15:21:37
第六節 論樣態和實體
有一類哲學家把他們大量的推理建立在實體和偶有性的區別上,并且設想我們對兩者都具有清楚的觀念:我很想請問那些哲學家們,實體(substance)觀念是從感覺印象得來的呢,還是從反省印象得來的呢?如果實體觀念是從我們的感官傳給我們的,請問是從哪一個感官傳來的,并以什么方式傳來的?如果它是被眼睛所知覺的,那么這個觀念必然是一種顏色;如果是被耳朵所知覺,那么它必然是一種聲音;如果是被味覺所知覺,那么它必然是一種滋味;其他感官也是如此。但是我相信,沒有人會說:實體或是一種顏色,或是一個聲音,或是一種滋味。因此實體觀念如果確實存在,它必然是從反省印象得來的。但是反省印象歸結為情感和情緒;兩者之中沒有一個能夠表象實體。因此,我們的實體觀念,只是一些特殊性質的集合體的觀念,而當我們談論實體或關于實體進行推理時,我們也沒有其他的意義。
實體觀念正如樣態觀念一樣,只是一些簡單觀念的集合體,這些簡單觀念被想象結合了起來,被我們給予一個特殊的名稱,借此我們便可以向自己或向他人提到那個集合體。但是這兩個觀念的差別在于:構成一個實體的一些特殊性質,通常被指為這些性質被假設為寓存其中的一種不可知的東西;即使沒有這種虛構,這些性質至少也被假設為由于接近和因果兩種關系而密切地和不可分離地聯系起來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只要一發現任何一個新的簡單性質與其他性質有相同的聯系,我們就立刻把這種性質列入于其他性質之中,即使這個性質原來沒有加入最初的那個實體概念之中。例如我們的黃金觀念開始可能是一種黃色、重量、可展性、可溶性;可是當我們發現它在王水中的可溶性以后,我們就把這種性質加入到其他一些性質中間,并假設它屬于那個實體,就像它的觀念自始就是構成那個復合黃金觀念的一個部分。由于結合原則被認為是復合觀念的主要部分,這個原則就接納了后來出現的、并和其他最初出現的性質同樣地包括在那個復合觀念中間的任何性質。
樣態方面便不能有這種情形,只要研究一下樣態的本性,便可明了這點。構成樣態的那些簡單觀念所表象的性質不是被接近關系和因果關系所結合,而是分散于不同的主體中的;或者,這些觀念即使都結合在一起,而那個結合原則也并不被認為是那個復合觀念的基礎。跳舞的觀念是第一種樣態的例子,美麗的觀念是第二種樣態的例子。這類復合觀念只要接受了任何一個新的觀念,便要改變原來標志這個樣態的名詞,這個理由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