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余論
對于《詩經·十月之交》日食的研究,不僅僅屬于天文學史研究的范籌。歷史學者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很大程度是出于文獻學的需要,希望通過對《詩經·十月之交》日食具體日期的論定,從年代學的角度給《詩經》,尤其是《詩經·小雅》中許多篇章的寫作時代一個明確的答案。兩周時期的歷史,多數都有文字可考,西周初期的史實多見于《尚書》;西周中后期的歷史,可據《詩經》、《國語》及各種銅器銘文尋其大概線索;東周以后,自春秋開始,則有《春秋經》、《左傳》、《國語》等歷述其始末。唯有東周初期平王一代約五十年左右的歷史,載籍缺略,幾成空白。眾所周知,兩周之際正值我國政治歷史出現重大轉折的時期。現下不少歷史著作敘述西周王室的盛衰,頗近其微,敘述春秋以后大國爭霸的始末,更見詳細,而于王室政治與霸主政治之間這一段歷史的銜接,卻因載籍缺略而不甚了了,是為憾事。因此,探討平王時期政治歷史的具體內容,是先秦史研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明確這一時期的歷史資料。從這一角度來說,重新確定《詩經·十月之交》的時代,并以此為契機解決與之內容相關聯的一系列作品的寫作時代,就是十分有意義的了。仔細研讀一下自《小雅·節南山》以下的許多詩篇,其格調多與《節南山》、《十月之交》等相類似,舊時皆信《詩序》之說,以之與《節南山》等同屬“刺幽王”的詩作,現在看來,這個問題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
作者工作單位: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