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殺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 4874字
- 2020-11-06 17:57:36
二
然而,我們都同意,在歐洲有幾大人種,人們大體上看得出他們最普遍的特點,在他們之間又分為一些民族,而且我們同意賦予他們以種族的名稱。莫塞利把他們分為四個種族:日耳曼族,它作為種族包括德意志人、斯堪的納維亞人、盎格魯撒克遜人、佛來米人;克爾特—羅馬族(比利時人、法蘭西人、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斯拉夫族和烏拉爾—阿爾泰族。我們提到這最后一個種族,是為了不忘記他們,因為他們在歐洲的人數太少,以致不能確定他們和自殺有什么樣的關系。事實上,只有匈牙利人、芬蘭人和俄國的幾個省可能和自殺有關。其他三個種族按照他們自殺傾向的大小順序排列如下:首先是日耳曼族,其次是克爾特—羅馬族,最后是斯拉夫族 [46] 。
但是這些區別能不能真正歸因于種族的影響呢?
如果每一群集合在同一個種族中的人具有同樣強烈的自殺傾向,這種假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同一個種族的各民族之間卻有著極大的差別。斯拉夫人通常不大傾向于自殺,而波希米亞人和摩拉維亞人則是例外。波希米亞人每百萬居民中有158名自殺者,摩拉維亞人中為136名,而卡尼奧拉人中只有46名,克羅地亞人中為30名,達爾馬提亞人中為14名。同樣,在克爾特—羅馬諸民族中,法國以自殺人數眾多而著稱,每百萬居民中有150名自殺者,而意大利在同一時期只有30名,西班牙則更少。很難像莫塞利所希望的那樣承認,如此巨大的差別能夠用這樣的事實來解釋,即法國的日耳曼人多于其他拉丁國家。尤其是由于這些就這樣和他們的同類分開的民族也都是最文明的民族,所以人們有權懷疑,區別各種社會和所謂種族群體的不是他們的文化發展不平衡。
在日耳曼諸民族之間,這種差別更大。在屬于這個人種的四個群體中,有三個比斯拉夫族和拉丁族更不傾向于自殺:弗來米人每百萬居民中只有50名自殺者,盎格魯撒克遜人只有70名; [47] 至于斯堪的納維亞諸國,丹麥的自殺人數每百萬居民中固然多達268名,但挪威只有74.5名,瑞典只有84名。因此,不可能把丹麥的自殺率歸因于種族,因為這兩個國家的種族最純,但種族所產生的影響卻相反。總之,在所有的日耳曼諸民族中,一般說來只有德國人強烈地傾向于自殺。因此,如果我們按嚴格的意義來使用這些名詞,那么這里就不可能再是種族的問題,而是國籍的問題了。然而,由于從來就沒有證明,沒有一個德意志人種是部分地遺傳的,所以人們可以把這個名詞的意義擴大到這種極限,并且說,自殺在德意志種族的各民族中比在大多數克爾特—羅馬、斯拉夫、甚至盎格魯撒克遜和斯堪的納維亞社會中更盛行。但是,從上述數字所能得出的結論也就到此為止了。無論如何,這是唯一可以在必要時懷疑種族特點有某種影響的情況。我們還將看到,種族其實和自殺毫不相干。
事實上,為了能夠把德國人的自殺傾向歸咎于這個原因,光指出這種傾向在德國很普遍還不夠;因為這種普遍性可能起因于德國文明的特性。但是必須證明,這種傾向和德意志人的人體遺傳狀況有關,這種人體是人種的永久特征,甚至在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時還繼續存在。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我們才能把自殺看成是種族的產物。因此,我們要探討,德意志人在德國以外的地方和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并且適應了不同的文明時,是否還保留著他們這種可悲的傾向。
奧地利給我們提供了回答這個問題的現成經驗。在奧地利,德意志人和完全不同種族的人口混居在一起,各省所占的比例很不相同。因此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存在是否起到增加自殺人數的作用。表七表明每一個省中德意志人所占的比例,以及1872—1877年這五年的自殺率。不同種族的區別是根據他們所使用的方言的種類;盡管這種標準并非絕對精確,然而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最可靠標準。
表七 奧地利各省的自殺和種族比較

在這張從莫塞利本人那里抄來的表上,我們不可能看到德意志人影響的絲毫痕跡。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布哥維納只有37%到9%德意志人,平均自殺率(140)卻高于德意志人占大多數的斯蒂里亞、卡林西亞和西里西亞(125)。同樣,斯拉夫人是這三個省的重要少數民族,然而平均自殺率卻超過了居民全部是德意志人的三個省:上奧地利、薩爾斯堡和外蒂羅爾。下奧地利的自殺人數固然比其他地區多得多,但不能歸因于有德意志人,因為在上奧地利、薩爾斯堡和蒂羅爾,德意志人更多而自殺的人數卻只有前者的1/2或1/3。自殺人數多的真正原因是,下奧地利的首府是維也納,像所有的首都一樣,每年都有大量的自殺者;1876年,維也納的自殺人數是每百萬居民中為320名。因此,應該避免把大城市所帶來的后果歸咎于種族。相反,濱海省、卡尼奧爾和達爾馬提亞自殺人數之所以這樣少,并不是因為沒有德意志人;因為在內蒂羅爾和加利西亞,德意志人并不多,而自殺的人數卻多一至四倍。如果把這八個德意志人較少的省加在一起計算,平均自殺率為86,相當于全部是德意志人的外蒂羅爾,超過了德意志人占多數的卡林西亞和斯蒂里亞。 [48] 由此可見,當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生活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時,他們的自殺傾向也大致相同。因此,當環境不同時所表現出來的差異與種族無關。
我們已經指出的德意志族和拉丁族之間的差異也是如此。在瑞士,我們發現這兩個種族的人都有。有十五個州全部或一部分是德意志人,那里的自殺率為186(1876年)。五個州法蘭西人占多數(瓦萊、弗里堡、納沙泰爾、日內瓦、沃州),那里的自殺率為255。在這些州中,自殺人數最少的是瓦萊州(每百萬居民中為10人),而那里的德意志人卻最多(每1000居民中有319人);相反,納沙泰爾、日內瓦和沃州的人口幾乎全部是拉丁族,但自殺的人數卻分別為每百萬居民中486人、321人和371人。
為了更好地顯示種族因素的影響(如果有影響的話),我們曾經力圖排除可能掩蓋這種影響的宗教因素。為此,我們比較了信仰同樣宗教的德意志人占多數的州和法蘭西人占多數的州。比較的結果只是進一步肯定了上述情況:
瑞士各州
天主教德意志人 自殺人數 87
天主教法蘭西人 自殺人數 83
新教德意志人 自殺人數 293
新教法蘭西人 自殺人數 456
在天主教徒中,這兩個種族之間沒有明顯的差別;在新教教徒中,法蘭西人自殺的多于德意志人。
因此,這些事實都證明,德意志人中的自殺者之所以多于其他民族,其原因不在于他們的血統,而在于他們在其中受到熏陶的文明。不過,在莫塞利為了證明種族影響而提出的各種證據中,有一種乍看起來可以被認為比較可靠。法蘭西民族主要是克爾特和基姆利這兩個種族混合的結果,這兩個種族最初的區別是他們的身材。從于勒·愷撒時代起,基姆利人就以他們的身材高大而著稱。因此,白樂嘉能夠根據居民的身材確定這兩個種族今天在我國的分布情況;他發現,克爾特人的后裔在盧瓦爾河以南占優勢,而基姆利人的后裔則在盧瓦爾河以北占優勢。因此,這種人種的分布在某種程度上和自殺的分布相似;因為我們知道,自殺者集中在我國的北方,而在中部和南方最少。但是莫塞利走得更遠了。他認為可以肯定,法國自殺人數的多少是按人種分布的方式有規律地變化的。為了證明這一點,他把法國的省分成六組,計算每一組的自殺率和因身高不夠標準免服兵役的人所占的比例;這是一種間接衡量相應人口平均身高的方法,因為平均身高隨著免除兵役的人數減少而增加。然而,這兩個平均數卻按反比例變化:身高不夠標準免除兵役的人越少,換句話說平均身材比較高,自殺的人數就越多。 [49]
一種如此精確的對應關系(如果成立的話)幾乎只能用種族的影響來解釋。但是,莫塞利用來得出這種結論的方法卻不能使人一致確認這種結論。實際上,他是把白樂嘉按照假設的克爾特和基姆利這兩個種族的純度來區別的六個種族群體作為比較的基礎的。 [50] 然而,不管這位學者的威望有多高,這些人種志的問題畢竟太復雜,而且給各種解釋和矛盾的假設留下太多的余地,所以人們不能認為他所提出的分類是確實可靠的。只要看一下他需要多少無法驗證的歷史猜測來證明他的分類就夠了,而且,如果他從這些研究中明顯地得出結論,說在法國有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種,那么他認為已經辨認出一些有各種細微差別的中間人種這個事實就更值得懷疑了。 [51] 如果把這張成系統的、但也許過于精細的表格放在一邊,只根據每個省的平均身材(即根據因身材不夠標準而免服兵役的應征者的平均人數)來分類,如果這個平均數和自殺的平均數相比,就可以發現下述結果和莫塞利所得出的結果明顯不同:
表八

自殺率并不有規律地因為基姆利人的成分比較多或假定比較多而相應地增加;因為身材較高的第1組的自殺人數比第2組少,比第3組多不了多少;同樣,后三組的自殺人數幾乎差不多, [52] 不管從身材上來看這三個組多么不一樣。從這些數字得出的全部結論是,法國分成兩部分:北部自殺人數較多,身材較高;中部身材較矮、自殺人數較少。然而這兩種級數并不完全對應,換言之,我們在人種分布圖上所看到的兩大地區并不完全是我們在自殺分布圖上所看到的兩大地區,而只是一般說來大體上一致。兩種現象相比較所表現出來的變化細節并不一致。
因此,一旦恢復這種一致的實際比例,這種一致就不再是有利于種族成分的有力證明,因為這種一致只不過是一個奇怪的事實,不足以證明某種規律。這種一致很可能只是一些獨立因素相遇的結果。為了能夠把這種一致歸因于種族行為,這種假設至少應該得到其他事實的進一步肯定。然而恰恰相反,這種一致遭到了下述事實的駁斥。
1. 如果說像德意志人種這樣的集體人種——其實在性不容置疑,而且具有如此強烈的自殺傾向——在社會環境發生變化時就不再表現出自殺的傾向,而像克爾特人或古比利時人這樣多少有點可疑的人種——他們只留下極少殘跡——今天卻依然有效地影響著這種傾向,這就不可理解了。在使人永遠想起這個人種的最一般特點和自殺傾向的復雜特性之間,有著極大的差距。
2. 我們在后面將會看到,在古代的克爾特人中,自殺是常見的現象。 [53] 因此,今天在假定是克爾特人后裔的人口中之所以很少見到這種現象,也許不是由于種族的天性,而是由于外部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3. 克爾特人和基姆利人并不是純粹的原始種族;他們是“既通過血統,也通過語言和信仰”結合在一起的。 [54] 他們都是通過大規模入侵或相繼移居而逐漸分散到整個歐洲的金發碧眼、身材高大的人種的變種。從人種學的觀點來看,他們之間的全部區別是,克爾特人由于和黑發黑眼、身材較矮的南方種族通婚而更加不同于原來的人種。因此,如果說基姆利人更傾向于自殺有種族的原因,因為他們身上的原始種族特點改變不多,那么我們就應該看到,即使在法國以外,這個種族的特點越明顯,自殺的人就越多。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挪威人的身材是歐洲最高的(1.72米),而且這個人種很可能原來就在北方,尤其是在波羅的海沿岸;據認為,這個人種的特點在那里保留得最好。可是,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自殺率并不高。有人說,這個人種在荷蘭、比利時和英國比在法國更純, [55] 然而法國的自殺人數卻比這三個國家多得多。
此外,法國自殺人數的這種地理分布可以得到解釋,而無須借助于說不清的種族力量。大家都知道,從道德上和人種上來說,我國分成還沒有完全互相滲透的兩個部分。中部和南部的人保留了他們的性格和一種適合于他們的生活,因此抵制北方的思想和風俗習慣。然而,法國文明的中心卻在北方;因此法國的文明基本上還是北方的東西。另一方面,正像我們在后面將要看到的,因為法國的文明包含著促使法國人去自殺的主要原因,所以法國文明的活動領域的界線也就是自殺最盛行的地區的界線。因此,北方人自殺之所以比南方多,不是因為他們的種族氣質使他們更傾向于自殺,而只是因為自殺的社會原因在盧瓦爾河以北比在盧瓦爾河以南積累得更多。
至于我國的這種雙重道德是如何產生和保存下來的,這是一個人種志的種種考慮所不能完全解決的歷史問題。不管怎樣,不是或不僅僅是種族的差異才能成為自殺的原因,因為差異很大的種族也可以互相融合和同化。在北方人種和南方人種之間,不存在幾個世紀的共同生活都不能克服的對抗。洛林人和諾曼底人之間的差別并不比普羅旺斯人和法蘭西島居民之間的差別小。 [56] 但是,由于某些歷史上的原因,外省精神和地方傳統主義在南方要強烈得多,而在北方,對付共同敵人的必要性、利害比較一致和頻繁的接觸使那里的人們較早接近,并使他們的歷史混同起來。正是這種使人員、思想和事物的交流更加活躍的道德水準使北方成為一個高度文明的發祥地。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