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結    語

直至韋伯,對民主的重新思考已經(jīng)從根本上改變了古典民主理論的關注點,民主過程從一種被統(tǒng)治者控制統(tǒng)治者的手段轉變?yōu)橐环N機制,它使統(tǒng)治者對被統(tǒng)治者的控制正當化,并提高其控制水平。正如我們所知,關鍵在于精英通過競爭性選舉以贏得統(tǒng)治之權。用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廣為人知的對民主的重新界定就是:如今民主就是“一套通過競取選票以實現(xiàn)某些政治決斷的制度安排”(1976[1942], p.269,有關方面的一般論述可參看第21-22章)。熊彼特使韋伯對民主的概括廣為人知,經(jīng)過改頭換面,在此后二十年里,多數(shù)美國和歐洲政治科學家和理論家將其視為大眾條件下自由民主之最大可能的客觀描述(Bachrach, 1967; Parry 1969)。

這樣,人們開始從科學的角度解讀1890—1930年代的社會觀念及歷史狀況,以確定民主的規(guī)范和實踐的范圍(Bellamy 2000, ch.5)。戰(zhàn)后分析家對民主過程的分析集中在上述“現(xiàn)代民主理論”的三個主要要素上:從大眾的本性到政黨的角色以及對其進行組織和指導的精英。因此,對民主來說,最大的約束和危險被認為是現(xiàn)代社會的大眾特性。極權體制之所以能夠興起,在于無組織且散漫的大眾的病理學特征,他們往往容易為極端派和那些具有超凡魅力的領袖的情緒性言辭所動(Mannheim 1943, p.Ⅰ; Arendt 1951, pp.310-311; Kornhouser 1959, pp.14-15; Lipset 1960, p.109)。鑒于此,使精英擺脫大眾的壓力被認為是避免群眾蠱惑家誘惑的關鍵(Kornhauser 1959, pp.59-60, 64, 99; Sartori 1962, p.119)。民主的穩(wěn)定性取決于將選民納入政黨組織,使他們處于消極狀態(tài),甚至使他們對政治無動于衷(Berelson et al.1954, pp.25-26)。

當代理論家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發(fā)展莫斯卡、韋伯以及熊彼特的民主精英理論,借以解釋在缺少有見識且積極的選民的情況下,精英之間進行有效競爭的動機何在(Plamenatz 1958)。新一代的民主理論家認為,現(xiàn)代社會的“大眾化”傾向可以通過“多元化”傾向予以平衡,這種多元主義傾向源自隨著勞動分工程度日深而帶來的日趨明顯的分化和多樣性(Kornhauser 1959, p.13; Dahl 1961, pp.85-86)。這樣,存在擁有不同社會基礎(諸如財富、技術專長以及社群支持)的多元化精英,他們對不同議題和社會不同部分會施加不同的影響。因此,不存在某種單一的精英集團壟斷一切形式的權力,進而主導整個社會(Dahl 1961, p.228)。假如全體成年公民都有選舉權,且經(jīng)常舉行自由、公正的選舉,精英將被迫從各種利益群體中爭取支持。與通過帶有民粹色彩的言論贏得大眾多數(shù)這樣的做法不同,他們不得不建立一個由不同的少數(shù)派組成的聯(lián)盟。精英不得不在彼此間進行討價還價,相互合作,而公共利益則產(chǎn)生于這種互惠式的妥協(xié)。這樣的討價還價之所以必要,還在于大多數(shù)人屬于不止一個群體,他們在工作場所、教堂、家庭等方面往往彼此混雜。這些交叉性的分野使社會免于在不同階級或地域利益之間發(fā)生兩極分化,從而在某些核心的民主價值上形成共識。盡管多元主義理論承認政治資源的分配是不均衡的,致使某些精英和利益較之其他能夠進行更為容易和有效的動員,但多元理論家們往往低估這種不平等對政治議程的影響,而且對相當?shù)偷恼螀⑴c率或對政治的冷漠不予重視(Dahl 1961, pp.280-281)。既然精英之間的競爭已足以確保少數(shù)派獲得表達的機會,因此大眾動員就顯得“多此一舉”(Polsby 1963, pp.118-120)。

然而,批評家也注意到,與莫斯卡相比,帕累托似乎更能引導我們考察精英競爭的動力以及精英可能推進和關心的利益類型(Bachrach 1967; Parry 1969)。例如,那些有影響的利益集團在接觸精英方面具有決定性的特權。他們有能力雇傭職業(yè)游說人員,提供選舉經(jīng)費以及發(fā)揮各種形式的間接影響:例如商業(yè)利益集團可以以投資其他地方為要挾,工會組織可以以罷工相威脅。正如帕累托指出的,此類集團往往運用公共利益修辭掩蓋其尋租式的私利行為,如商業(yè)集團會說激勵性的減稅將使整個經(jīng)濟受益。由于這樣的集團經(jīng)常通過中介組織進行活動,因此它們在決策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可能并不是那么顯而易見。利益集團的活動遠非促進民主,他們的活動從根本上扭曲進而妨礙了政治議程。相反,對于其他類型的少數(shù)派利益來說,假如政治精英擔心討好他們將使其他群體疏遠,或者假如他們?nèi)狈β曂蛸Y金以獲得進入政治建制的通道,那么他們的利益將得不到競爭性精英的考慮(Bachrach & Baratz 1962)。在這種情況下,投票者的冷漠可能并不表現(xiàn)為對體制的不滿,而是疏離于該體制,且難以將自己組織起來以探索建制性通道。他們的唯一選擇就只有動員大眾以及各種形式的將他們帶出正式政治過程的抗議運動,例如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反越戰(zhàn)示威、女權運動。

這些新的社會運動(本書將在第四部分予以討論)促使某些理論家反對精英民主理論主張,轉而要求一種廣泛參與的政治形式(Duncan & Lukes 1963; Bachrach 1967)。他們表明了大眾的行為方式要比精英理論家們所認定的有策略而且理性得多,而與一般的利益集團也存在相當大的差別(Dalton & Kuchler 1990; Clarke & Rempel 1997)。無論是圍繞某一具體議題(如綠色和平運動)還是某一特殊集團(如女權運動和民權運動),他們一般都從普遍原則的角度為自己樹立論據(jù):諸如人權、平等或某種公益,而不是某種私人利益。假如僅僅依靠職業(yè)游說,那么普通成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游說活動消極的捐助者,所以這類社會運動還組織參與范圍更廣的活動,如游行。這樣他們不僅對主導的政治共識而且對已有的制度化政治的邊界提出挑戰(zhàn),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那些遭到排斥的議題和群體(Offe 1987)。保守派批評家擔心諸如此類“非傳統(tǒng)”政治行動造成“過分的”要求,從而使政府面臨“超載”和過分龐大的危險。他們列舉出那些對大眾政治的常見批評,將這些運動譴責為“反常的”和“不負責任的”,重新搬出民主精英理論作為即將到來的“危機”的解決方法(Crozier et al.1975; Huntington 1975)。然而,這種反面定性在有關新政治的研究中卻很難找到依據(jù)。與以往的精英理論家類似,這些批評家忽視了或者說在某些情況下對這類大眾運動推進民主的方式懷有明顯的敵意。例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這些社會運動促使工人和婦女開始參與政治;另外,20世紀晚期在解決以國家為基礎的政治的局限性、樹立全球正義方面,這些社會運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實際上,研究表明,即使那些由所謂的暴民進行的暴力抗議,也常常是經(jīng)過周密籌劃、有理有節(jié)、有組織有紀律的,且不受煽動家的操縱,其動機來自于民主理想(Ganetti 1878[1960]; Rude 1981[1964]; Thompson 1971; Tilly 1979)。因此,形形色色的非制度性政治遠非民主的威脅,它們往往表明人們對政黨政治精英之民主局限性的不滿。政黨成員規(guī)模的下降,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中人們對政治領導人的日趨不滿,都是這種幻滅感的體現(xiàn)(Dalton 1996; 1999)。

大眾基礎的喪失使政黨失去了它的民主觀念論的重要源泉。在缺乏大眾基礎的情況下,政黨會面臨許多反民主精英理論家所擔心的失敗,日益為那些職業(yè)經(jīng)理人所操縱,并仰仗于那些組織良好、資金雄厚的壓力集團和個人的支持,同時沒有能力引導公共輿論,表達民主精英主義者所盼望的公共利益。因此,通過強調(diào)常規(guī)政治需要與競選以及更為廣泛的同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運動相聯(lián)系,奧斯特羅戈爾斯基,這位本章敘述中的受冷遇者,或許恰恰并非是對19世紀的懷舊式回歸,而是為21世紀政治應當如何發(fā)展提供了一種典范。


1 該書中譯本《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馮克利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版。——譯者

2 由法國神經(jīng)學家讓·沙可(Jean-Martin Charcot,1825-1893)領導的一個功能心理學派,將催眠術由巫術轉化為一種治療手段。——譯者

3 法翁,古羅馬傳說中半人半羊的農(nóng)牧神。——譯者

4 Mosca(1939)綜合了《政治科學要義》的1895年和1923年兩個意大利文版本,其英譯本書名《統(tǒng)治階級》(中譯本《政治科學要義》,任軍鋒等譯,上海世紀文景公司2005年版——譯者)帶有誤導性質。兩個意大利文版本實際上是兩本書。括號中的年份指示出版年份。

5 該書中譯本《寡頭統(tǒng)治鐵律:現(xiàn)代民主制度中的政黨社會學》,任軍鋒等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譯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循化| 建湖县| 徐闻县| 滦平县| 连江县| 沭阳县| 都昌县| 郸城县| 梁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台南县| 荃湾区| 手游| 锦州市| 扬中市| 蕲春县| 太仆寺旗| 子长县| 江北区| 桓台县| 穆棱市| 剑川县| 新泰市| 三河市| 甘孜县| 汝阳县| 灯塔市| 平泉县| 介休市| 武汉市| 鄂托克前旗| 元谋县| 达日县| 贵溪市| 含山县| 沙坪坝区| 琼结县| 五指山市| 泰宁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