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理解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洛克
- 3444字
- 2020-11-09 17:45:26
第四章 凝性(Solidity)
1 我們是通過觸覺得到這個觀念的——我們的凝性觀念是由觸覺得來的。甲物如果不離開原位,則乙物在進入它的地位時,便發生了阻力(resistance)。因此,我們就有了凝性的觀念。由感覺得來的一切觀念,最恒常的就是凝性觀念。不論我們是運動、是靜止,不論我們姿勢如何,我們總常覺得有東西在下邊支著我們,阻止我們往下落。我們日常所把握的物體亦使我們看到,它們在手中時,能以不可抗的力量,來阻止緊握的手的各部分,使之不能相遇。兩種物體相對進行時,能阻止它們接觸的,亦是所謂凝性。我現在可不過問,凝固一詞的意義如此處所用的,是否比數學家所用的凝固的意義較為接近于原來的本訓。我們只可以說,據普通的凝性觀念說來,這種用法縱不是很正確的,亦是可通的。不過有人如果以為稱它為不可入性(impenetrability),較為合適些,則我亦可以同意于他。只是我覺得,要以凝性一詞來表示這個觀念,可更為適合一點;因為它不但合于通俗的意思,而且它比不可入性還含著較積極的意義,因為不可入性是消極的,而且多半是凝性的結果,而不見得是凝性本身。這個觀念在一切觀念中是和物體最緊相連的一個觀念,而且物體亦根本以這個觀念為其主要的成分,因此,除了在物質塊團中以外,我們并不能在別處找到(或想到)這種性質。自然,有了多量的物質,而且其體積足以引起我們的感覺時,我們的感官才能注意到凝性,不過人心一從這些粗重可感的物體得到這個觀念以后,則它會進一步來追尋這個觀念,并且以為這個觀念如同形象一樣,亦存在于凡能存在的任何微小的物質分子中,而且以為物體無論如何變化,這種性質總是離不開它的。
2 凝性是占空間的——凝性觀念是屬于物體的,因此,我們就想象它是能占空間的。所謂“占有空間”,這一個觀念,就是說,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想象一個凝固的物體代替了一塊空間,則我們便以為那個物體占有了空間,并且排斥了其他一切凝固的實體;在這種情形下,它如果和其他兩個物體立于一條線上,則那兩個物體在互相接近時,便為它所阻;只有在它的運動方向同它們的運動方向不相平行時,它才失了這種阻止的作用。這個觀念是可以由我們日常所把握的各種物體充分得到的。
3 它同空間有所分別——物體憑這種阻力能把別的東西排斥于它所占的那個空間之外,而且這種阻力是最大不過的,因此,任何大的力量亦不能把它克服了。全世界的物體縱然都擠在一個水點的各方面,那個水點亦會(雖然柔弱)抵抗它們,不使它們接觸,而且那個水點若非移得離開它們,則它們萬不能把那種阻力克服了。因此,凝性觀念與純粹空間大有區別,因為純粹空間是不能抵抗,不能運動的。此外,凝性觀念和普通的堅硬(hardness)觀念亦是不同的。我們所以說,凝性與空間有別,乃是因為我們可以想象,距離遠的兩個物體,在互相走近時,在它們的外層接觸以前,并不必接觸了,或代替了任何凝固的實體;因此我們就有了無凝性的空間觀念。因為(且不用說任何特殊物象的消滅)我可以問,人是否可以觀念到只有一種單一物體的運動,而并沒有別的物體立刻來代替它所離開的位置?我想他分明能觀念到這一層。因為一個物體的運動觀念并不含著別個物體的運動觀念,亦正如一個物體中正方形的觀念并不包含另一個物體中正方形的觀念似的。不過我并不問物體的存在方式是否使一個物體的運動可以離了別個物體的運動?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則我們便不得不預先假設虛空,或否認虛空。因此,我只問,一個人是否能“觀念到”:只有一個物體運動,其他的物體完全靜止?我想這一層是無人否認的;既然如此,則那個物體所離開的地方,便可以給人以一種無凝性的純粹空間觀念,而且別的物體在進入那個空間時,亦可以遇不到任何事物的抵抗或激射(protrusion)。抽水機中的活塞抽起以后,則不論有無別的東西跟著活塞的運動來運動,而它以前在管中所占的空間仍是毫無改變的。而且我們如果要說,在一個物體運動以后,別個靠近的物體不跟著它運動,那亦并不含有什么矛盾。我們所以想象有這種運動的必然性,只是因為我們假設,世界是充滿的,并非根據于清晰的空間觀念和凝性觀念。實則這兩個觀念之相異,正如阻力和非阻力激射和非激射一樣。至于說,人們分明具有無物體的空間觀念,則我們可以在別的地方根據他們關于虛空的爭辯來證明這一層。
4 同堅硬性亦有別——至于凝性和堅硬的區分,凝性完全是充實的,因此,它便可以把一切物體絕對排除于其所占的空間以外;至于堅硬性,則是指構成體積較大的物體的物質各部分的牢固的黏合而言,有了這種黏合,它的全部便不容易改變其形象。真的,堅硬(hard)同柔軟(soft)兩個詞所表示的性質,只是同我們的身體相對的。如果一件事物在受了我們身體任何部分的壓迫以后,不變更其形象,就先給我們以痛苦,則我們便叫它為堅硬的。反之,如果一件事物,在我們輕觸它以后,就變更其各部分的位置,并且不使人感到疼痛,則我們便說它是柔軟的。
不過明顯的各部分(或全體形象)雖然難變更其地位,可是世上最堅硬的東西亦不能因此就比最柔軟的東西具有較大的凝性。一塊金剛石亦并不比水稍為凝固些。兩片大理石中間如果夾有水或空氣,則自然比夾有金剛石時,它們要容易接觸些,不過這并不是說,金剛石的各部分比水的各部分較為凝固些,或有較大力,乃是說,水的各部分因為容易互相分離,所以它們可以借著偏側運動,讓開步,使兩片大理石互相接近在一塊。不過你若是使它不能借偏側運動離開原位,則它們亦會同金剛石一樣,永久阻止兩片大理石,使它們不相接觸。在這里,我們并不能以任何力量來克服了它們的阻力,亦正如不能克服大理石各部分的阻力似的。世上最柔軟的物體,只要置于兩個物體中間,而不給它們讓開步,則它會絕對地阻止那兩個物體的相接,就如我們所能找到的所能想象到的任何最堅硬的東西一樣。人如果把空氣或水裝在柔軟的物體內,則他會立刻看到它們的抵抗力。有人如果以為只有堅硬的東西,才能使他的兩手不相接觸,則他不妨把空氣裝在足球內來試一試。在佛羅倫薩(Florence)所做的實驗更能證明,柔軟的物體如水者亦有其凝性。據人說,他們曾把水裝在空的黃金球內,緊緊地封起來。在封起以后,那個裝滿的黃金球便置在榨機下,用極大的力量把螺旋上緊。這樣一來,水竟然會從那樣結實的黃金的小孔內透露出來。因為它在內面既然沒有使它的各部分再相接近的余地,因此,它便跑在球面,如露似的,一滴一滴流出來。流完以后,球的各邊才能屈服于榨機的狂暴壓力。
5 沖擊(impulse)、抵抗和激射,都是依靠于凝性的——借著這個凝性的觀念,我們可以分別物體的廣袤和空間的廣袤。所謂物體的廣袤不是別的,就是凝固的、可分的、可動的各部分的黏合和連續。所謂空間的廣袤,就是非凝固、不能分離、不能移動的各部分的連續。此外,物體的互相沖擊、互相抵抗和激射,亦是依靠于物體的凝性的。有些人們(我自認在內),相信自己對于純粹空間和凝性,具有清楚明晰的觀念,并且相信自己能想象有一個空間,其中并沒有任何能抵抗物體的東西,或為物體所激射的東西。他們以為他們這個純粹空間的觀念,是同我們對物體廣袤所有的任何觀念,都一樣清晰的。凹形各對邊間之距離是我們所能清晰地觀念到的,而且在觀念時,我們是否能觀念到它們中間有任何凝固的部分,那都沒有關系。在另一方面,他們又相信,除了純粹空間的觀念而外,他們還能觀念到,有一些東西充滿著空間,而且那些東西可以被其他各種物體的沖擊力所激射,或可以抵抗它們的運動。如果有別的人們不能把這兩個觀念分別清楚,只是把它們混淆了,只是得到一個觀念,則我真不知道,在觀念同而名詞不同,或名詞同而觀念不同的時候,人們如何能互相談話。一個人如果不聾不瞎,并且能清晰地觀念到朱色和號聲,一個人如果是瞎的,并且以為朱色觀念同號聲相仿(如我在別處所述),則他們如何能談論朱色呢?上述情形,正復類斯。
6 凝性究竟是什么——如果有人來問我,凝性究竟是什么,則我可以讓他求救于自己的感官。他只要把火石或足球置在兩手中間,并且努力來捏合兩手,他就會知道的。如果他以為這不足以解釋凝性,不足以說明它的本質,那么他如果能說出,思想是什么、思想的本質是什么,則我亦可以告他說,凝性是什么、凝性的本質是什么。他如果能做到這一層,如果能給我解釋廣袤或運動是什么(這是比較容易的),則我亦可以給他解釋所謂凝性。我們的簡單觀念只是如經驗所昭示的那樣。但是如果你超過這個限度,要以言語來把它們在心中弄得更為明白一點,則我們是不會成功的。這個就如同想拿言語來把盲人心中的黑暗破掉,想借談論使他知道光和色的觀念似的,都一樣不能成功。至于這個所以然的道理,則我將在他處加以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