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知識(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伯特蘭·羅素
- 1065字
- 2020-11-06 11:34:10
著者序
以下的篇幅并不是只為或主要為專門的哲學家而寫的,它們的對象是那些在人數上多得多的廣大讀者。這些人對哲學問題感興趣,但又不愿或不能拿出較多時間來研究這些問題。笛卡爾、萊布尼茲、洛克、貝克萊和休謨的著作都是以這類讀者為對象的,我認為不幸在過去一百六十年左右的時間內,哲學已經逐漸被人看成幾乎和數學同樣專門的東西。固然邏輯是和數學同樣專門的學問,但我認為邏輯并不是哲學的一部分。哲學本身研究的是一般受教育的人感興趣的問題,如果哲學的內容只有少數幾個專門研究哲學的人能夠懂得,它的價值就要大大減少。
在本書中我曾試圖以我所能達到的最廣闊的眼界來研究一個很大的問題:既然人們和世界接觸的時間短暫,觀察事物又不免帶有個人偏見和局限性,那么人們又是怎樣得以獲知他們的全部知識的?相信我們的知識這種信念有一部分是幻覺嗎?如果不是,那么我們除了依靠感官之外,還必須知道些什么?我在以前寫的一些書中談過這個問題的某些部分,所以我只好在較大的文章結構中重復我在別處已經考察過的某些問題的討論。但是我已經在不妨礙我的主題的條件下,對這類重復作了最大的壓縮。
我所討論的題目的困難之一是我們必須使用日常語言中常見的詞,例如“信念”、“真理”、“知識”和“知覺”。因為這些詞的日常用法意義含混而不準確,并且因為沒有現成的準確的詞可以代替它們,所以在我們的研究中早先階段所說的每一句話,從我們希望最終到達的觀點來看,難免令人不夠滿意。在我們成功的情況下,我們知識的增長好像旅行家在霧氣朦朧中走近一座高山:最初只能辨清某些輪廓,甚至連這些輪廓的界限都看不分明,但是慢慢就能看到更多的東西,山的邊崖也變得比較清楚了。所以在我們的討論中,不可能先解決一個問題然后再去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因為中間的朦朧霧氣籠罩著一切。在每一階段中,盡管我們的問題的某一部分可能成為注意的焦點,所有各個部分還是或多或少與問題有關。我們必須使用的那些不同的關鍵詞都是相互關聯的,只要某些詞的意義含混不清,其他詞也就必然多少帶有這種缺點。由此可以看出:前面所說的話應當受到后面所說的話的修正。穆罕默德說過,如果兩種可蘭經文有不一致的地方,那就要以后來的經文為準,我希望讀者用同樣的原則來解釋這本書中所說的話。
本書打字稿曾由我的朋友和學生C.K.希爾先生閱過,感謝他提出的許多寶貴的批評、意見和改正。打字稿很大部分也曾由希拉姆·J.麥克林登先生閱過,他提出了許多有用的意見。
本書第三部分第四章“物理學與經驗”,是劍橋大學出版部出版的同名小書的重版,只作了少數修改。我感謝他們允許我這樣做。
勃特蘭·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