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項目式教學:通過“+1”教學法進行計劃、管理和評估
- (美)阿卡西婭·M.沃倫
- 1222字
- 2020-09-28 16:56:06
序 言
21世紀,學習者帶著各不相同的技能、興趣和學習需求在傳統的實體教室中學習。在這本書中,阿卡西婭·沃倫博士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工具,為伴隨著科技進步而長大的學生架起了學習的橋梁。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沃倫博士介紹的工具和教學方法改變了受物理空間限制的傳統教學模式。她的書富有洞察力,非常實用,解決了包括共同核心標準在內的新課程要求帶來的挑戰,幫助教師掌握通向偉大教學、促進有針對性的學習的必要步驟。
沃倫博士將她的學習模式描述為通向21世紀技能的橋梁。她的教學方法方便使用,并為理解當前教育環境中的項目式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歷史背景。學習者是整個過程的中心,他們通過實踐和體驗來獲得學習成果。沃倫博士利用技術工具,來挖掘自主學習中固有的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引入了“+1”教學法,把它作為一個跨學科的框架來支持教育者實施跨學科項目式教學。她整合了21世紀的教學工具,將教育者的角色轉化為引導者和設計師,并通過學生自我指導、整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來激發學習者的潛力。
項目式學習對教育者來說并不新鮮。然而,在一個充滿標準和評估的時代中,教師們面臨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課程整合的挑戰。沃倫博士的“+1”教學法提供了解決此類問題的寶貴方案,并將重點從死記硬背知識轉移到解決方案的創建和新信息的創造。
在本書中,阿卡西婭·沃倫博士展示了如何在富有決心、對學生負責的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和實施21世紀的課程教學,以促進學習真實發生。教師通過解決復雜問題的任務,如研究、合作、展示和反思等,來指導學生。學生學習研究和利用技術作為加速獲取知識的工具。
沃倫博士呼吁教育工作者取消人為設限,因為刻板學習限制了學生的潛力。她夢想著,學生在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導下成為獨立的學習者。這些有經驗的教師能夠促進整個課程之間的聯系。她在本書中描述了熟練運用項目式學習法的步驟。教師定期對課程的目的和結果進行反思;學生學會提出與自己的項目相關的建議,并根據研究和觀察的結果來調整自己的學習。
使用“+1”教學法的教室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它超越了教室磚墻的限制。這樣的教室是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學習者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的地方。在這里,學習者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他們創造、發明、探索并解決與世界緊密相連的、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沃倫博士設計出了讓學習者步入通向21世紀技能、技術和成就的橋梁。
2013年,阿卡西婭·沃倫博士在中國北京進行訪學時,站在長城的臺階上,好奇宇航員在太空繞地球軌道飛行時能否看到這個人工造物。在這個科技、靈感和發明的時代,她思考如何讓年輕人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創造21世紀世界的奇跡。她展望了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試圖通過新的教學方式加速這一進程,從而為所有學生帶來學業突破。她的“+1”教學法的美好愿景扎根于長城,而本書則是搭建了通向這一愿景的橋梁。
瑪麗亞·G.奧特,哲學博士
南加州大學羅西爾教育學院臨床教育學教授
《一個文化發達的社會從學校開始:領導公平》一書的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