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八段錦功法的源流與特點

老少皆宜的八段錦是一種古老而年輕的健身氣功,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僅就八段錦本身而言,就有很多的神秘色彩。相傳它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因為宋太祖的大力推行,所以自宋朝開始八段錦就流傳甚廣。同時,八段錦還被稱為古代版的女子防身術。古時女子多纏足,八段錦動作精巧細膩,不必耗費過多體力,因此成為當時女子的最愛。到底真實的八段錦是怎樣的呢?下面的內容會為我們一一揭秘。

八段錦功法的源流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喜聞樂見的健身運動。它簡單易學,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就頻繁出現在朱熹、洪邁等文人墨客的記述中。所謂“八段錦”并不只是因為它要有八個動作,更主還是強調它的功法所包含的要素之多,相互間的聯系之強,構成了一個內部循環的周天。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箋》中“八段錦導引法”所講:“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如果我們單看“錦”字,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錦”左邊是一個“金”,右邊是一個“帛”,意思是用金子做的布帛,這表明“錦”珍貴異常。另外,“錦”字還可理解為單個導引術式的匯集,就像絲錦那樣連綿不斷,具有相當的完整性。把以上觀點綜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八段錦是一種有著柔韌的章法結構,輕巧細致的健身運動。

那么這項柔韌細致的運動究竟源于何時呢?至今尚無定論。我們能確定只是“八段錦”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所寫的《夷堅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政和”是北宋徽宗時的年號。這說明八段錦在北宋時就已流傳于世,并有坐勢和立勢之分。由于立勢八段錦的易學易練性,八段錦就此傳開,成為大眾所喜愛的運動。

當時著名宋代大儒朱熹對八段錦的一段生動有趣的記述就說明了這一點。“愚四十年前注《參同契》時,見呂四行八段錦,詫其老健,每竊笑之。逮今思之《參同契》之學,實屬屠龍術,不如呂四行之宰豬術也。”“屠龍術”是非常高超的權術,只有具有極高修養的人才能修煉成功。而“宰豬術”就容易得多,當時的人們更喜歡通俗易懂、易學易練的八段錦。

作為八段錦重要傳播形式的立勢八段錦,在養生文獻里最早見于南宋曾所著的《道樞·眾妙篇》中。“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這一時期對八段錦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視覺上的感性認識層面,并沒有涉及對于八段錦的歸納和總結。

在此之后,比曾稍晚的陳元靚在他編著的《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才把這種眾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并出現了口訣化的文字:“昂首仰托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脾單托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

到了明清時期,立勢八段錦有了長足的發展,傳播范圍也擴大了許多。在清末《新出保身圖說·八段錦》中首次出現了以“八段錦”命名的章節,并同時配以圖像,有了較完整的動作套路的記載。從此,傳統八段錦動作被固定下來。

八段錦在流傳中出現了許多流派,并出現了許多解釋八段錦功法的書,如《易筋經外經圖說·外壯練力奇驗圖》(清·佚名)、《八段錦體操圖(十二式)》等。這類八段錦大多處于僧人之手,在這一時期,八段錦成為僧侶們健體養生的主要方式。

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八段錦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派。

南派的創始人據說是梁世昌,他所傳的八段錦走柔和路線,動作簡易,下肢動作以站勢為主,所以又稱為“文八段錦”。

文八段錦并不挑剔練功的場所,它可以在床上做,也可以在椅子上做,最好能掛上窗簾。在練習時,練功者必須排除雜念,雙耳不聞窗外事,目光不向遠處看,平心靜氣,專注于練功。同時還要注意呼吸的調整。當姿勢和意念調整好之后,就可以進行幾次深長呼吸。在隨后的練功過程中就以自然呼吸為主。

北派的鼻祖相傳是岳飛,北派八段錦走的是陽剛路線,動作較南派來講煩瑣復雜,下肢動作以馬步為主,所以又稱為“武八段錦”。與文八段錦相比,武八段錦更加強調站樁功夫,講究下肢的力量對練功過程中全身動作的支撐。它有著更加嚴格的呼吸方法。練習者在初學階段采用的是自然呼吸,當動作熟練之后,就要轉為逆復試呼吸。武八段錦用呼吸配合全身緊張的靜力訓練形式進行鍛煉,突出了內在意念的重要作用。

不過,從文獻和動作上考察,不論是南派還是北派,它們都是出自同一個源流。兩派傳說中的祖師梁世昌和岳飛卻沒有相關的文字可以加以證實。

至于八段錦的由來并沒有確實的資料可以證明。但通過把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導引圖》及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輯錄的《養性延命錄》和八段錦進行比對可以發現,它們在很多動作上相當類似。這些都說明八段錦與《導引圖》以及《養性延命錄》有一定關系。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八段錦相當重視,先后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關于《八段錦》的相關教材。在20世紀80年代初,八段錦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始進入我國大專院校課程。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八段錦理論的發展,豐富了八段錦的內涵。

八段錦功法的特點

如今,作為健身氣功的八段錦集中了傳統和當今八段錦的優勢,套路更加體系化,編排也更加合理。它充分地考慮了人們的運動強度,以運動學和生理學規律為準繩,這樣就使八段錦成為一種輕松有力的有氧運動。整套功法增加的預備勢和收勢使得八段錦更加規范和有規律可循。概括地講,八段錦的功法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柔而不散,緩慢連貫

八段錦首先鍛煉的是人們機體的柔韌性和連貫性。

所謂“柔而不散,緩慢連貫”就是指練習者注意要以柔和的姿態和緩慢的動作進行練習,并注意不要停頓。它要求練習者必須先穩住重心,然后再調整動作。所謂“柔和”“緩慢”“連貫”都是對動作提出的要求。

所謂“柔和”就是指練習時要舒展自如,充分放松,以大方的動作去舒活自己的筋骨,講究的是身體的一個柔韌度的問題。練習者如果能使自己的動作既不僵硬,也不拘束,那就達到了“柔和”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所謂“緩慢”,正是穩住身體重心的題中之意。它的中心要領就是一個字——“慢”。這樣,練習八段錦時,你既不需要像其他的運動一樣講究動作上的迅雷不及掩耳,也不需要拿捏動作火候的適度。只需要做到重心不搖擺,虛實分明就可以了。身體的重心在運動過程中起著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在八段錦功法中,每一個招式都伴隨著步法的變化。腳下不穩容易使上肢發生搖擺,影響上肢動作的準確性。所以,重心不搖擺是八段錦動作到位的重要保證。

所謂“連貫”是對動作的銜接性所提出的要求。因為八段錦的編排是以運動學和生理學的自然規律為準繩的,所以要求每個動作必須符合人體各個活動關節自然彎曲的狀態。運動學和生理學的自然規律是非常個性化的,它們與練習者本身緊密相關。練習者的身體素質、肌肉的承受能力、關節的靈活程度等都是重要的參考標準。只有以這兩個規律為準繩,練習者的全身運動才能成為一個閉合的循環,也才能達到練習八段錦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說練習八段錦時要講究動作和姿勢的銜接,虛實結合,拳腳結合,不能有停頓和時斷時續的情況發生。

練習八段錦,只有做到“柔而不散,緩慢連貫”,才能體會到行云流水般的酣暢,才能感知春蠶吐絲般的綿密。這時,練習者才會感受到身體上的放松,精神上為之一振,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暢通氣血和強身健體的效果。

2.動靜結合,松緊適宜

八段錦要鍛煉的第二個方面就是意念和動作的結合,將動作置于意念的支配之下,做到身心合一,手隨心動,腿由心發。

其中本節所要闡述的“動靜結合”仍是承接上節而來,講究的是身體動作的外在表現,但是與上節有所不同。本節中的“動靜結合”必須在意念的引導下才能做到連貫,達到最佳。

“動”是指練習者要在意念的引導下將動作連貫自然地打出,講究動作上的活潑輕靈,而不是盲目地快打快踢。而“靜”字的底蘊是招式沉穩。從表面上看,它可能會顯得略顯停頓,但實際上卻并沒有停,而是將內勁很好地接續起來,肌肉也在繼續用力。這樣雖然從動作上看很慢,卻保持了對肌肉的拉伸牽引,效果并沒有減弱。如果能夠很好地將動靜結合起來,那么就能使肌肉的拉伸處在一個適度的狀態中。這樣就能夠使相應的部位受到一定的強度刺激,從而有助于鍛煉效果的提高。

說到“松緊結合”,最主要的就是要將意識和動作很好地結合起來,以意識來主導動作,以動作來促進意識上的放松。其中“緊”是把握動作銜接的關鍵點,“松”是出發點和歸宿。

所謂“緊”是指要注重動作的連貫性。練習者在練習八段錦的過程中總是會緩慢地出招,同時保持適度的原則。而“緊”是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前一動作的結束與下一動作的開始之前的銜接。“左右彎弓似射雕”的馬步拉弓和“五勞七傷往后瞧”的轉頭旋臂都是如此。

而與“緊”相對應的“松”卻有兩層含義。一層是作為出發點的。要想達到前面所述“緊”的狀態,就要先放松肌肉和關節,同時放松內臟器官和意識產生的中樞神經系統。只有將放松程度不斷地加深,才能加強意識的主導作用,才能在出招時不慌不亂,有序銜接。一層是作為歸宿的。當“緊”的狀態達成時,就會使肌體感到一種輕松和愉悅,從而使中樞神經和心臟器官更加放松。

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它是人體的中軸,由腦部神經或腦和脊髓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成分組成。在中樞神經中,有大量神經細胞聚集,可以形成信息溝通的網絡。人類的思維活動也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心負責人體內血液的轉換,使人體的其他器官和組織從中吸收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并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只有當肌肉和關節得到放松時,當中樞神經和心臟器官達到放松狀態后,一個新的循環才會開始。

緊,在動作中只在一瞬間,而放松須貫穿動作的始終。松緊配合得適度,有助于平衡陰陽、疏通經絡、分解黏滯、滑利關節、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增強體質。

只有在練習過程中做到動靜結合松緊得當,練習者才能在練功過程中感到身心的愉悅,才能達到疏通經絡、強身健體的效果。

3.神形合一,氣寓其中

八段錦所要鍛煉的第三個方面就是神形合一,養成自己獨特的真氣。這里所說的“真氣”與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氣”有異曲同工之妙。

“浩然之氣”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創造的一個詞語,它對2000多年來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的傳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浩然之氣是從凝聚了正義和道德的人內心中產生出來的,它必須經過長期的修煉和積累,不能靠口頭上的說話來代替。

“神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它講究的是形神合一、內外兼修。神,主要是指人體的精神狀態和正常的意識活動,同時也涵蓋了在意識支配下的形體表現。神和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形體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形體的領導中心。如果只有精神上的意念沒有形體上的配合,意念只是一堆空想;如果只有形體上的動作而沒有精神上的指導,形體只是一堆行尸走肉。

具體到八段錦功法中,如果只有神沒有形的配合,八段錦就只是一段存在于頭腦中的觀念。如果只有形沒有神的主導,八段錦就只是一些動作的簡單堆砌,并不能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所以只有領會了八段錦中動作編排與意識之間的對稱與和諧的關系,才能做到意動形隨、神形兼備。

將神形合一做好,其中的“浩然之氣”自然應運而生。當精神的修養和形體的鍛煉達到一定程度時,一股獨特的真氣就會在體內形成。而促進真氣在體內的運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習練本功法時,呼吸應順暢,不可強吸硬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平罗县| 安丘市| 涡阳县| 扎赉特旗| 彰化市| 新丰县| 广昌县| 淅川县| 伊宁市| 广灵县| 衡南县| 北碚区| 银川市| 高陵县| 五台县| 清流县| 同江市| 穆棱市| 油尖旺区| 牡丹江市| 忻州市| 白朗县| 蓬溪县| 茂名市| 望城县| 津南区| 察雅县| 浏阳市| 富平县| 西畴县| 江阴市| 昌平区| 拜泉县| 玛沁县| 固原市| 建湖县| 安陆市| 安乡县| 石河子市|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