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壞脾氣,趕走好運氣
- 連山
- 1735字
- 2020-09-27 14:53:43
殺人不見血的“氣”
世間萬事,危害健康最甚者,莫過于憤怒。諸如,咆哮如雷的“怒氣”、暗自憂傷的“悶氣”、牢騷滿腹的“怨氣”、有口難辯的“冤枉氣”等。“氣”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若“心不爽,氣不順”,必將破壞機體平衡,導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亂,從而誘發各種疾病。所以《內經》就明確指出:“百病生于氣矣。”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了研究情緒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在裝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他呼吸時水是澄清透明無雜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時有乳白色沉淀;生氣時有紫色沉淀。愛爾馬把人在生氣時呼出的“氣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鐘后,大白鼠竟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認為:“人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強烈,分泌物比處于其他任何情緒時都復雜,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容易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
震驚于實驗結果的同時,我們更要清楚,我們每個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惑、煩憂時,都應該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忍讓、避免憤怒,牢記“氣大傷身”,用寧靜博愛的心態,對待世事是非,煩惱自會遠離。哲人說:生氣,其實就是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沒錯,何必為別人背沉重的情緒包袱?何必為別人犯下的錯誤承擔責任?其實,人只要肯換個想法,調整一下態度,或者轉移一下視角,就能讓自己有一個新的心境。只要我們稍作改變,就能拋開壞心情,迎接好心情。
控制自己的憤怒的確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情感的斗爭。如同所有的習慣一樣,控制沖動也是一種經過訓練而得到的能力。要具備這種能力,有兩個基本方法:第一,你必須不斷地分析你的行動可能帶來的后果;第二,你必須讓自己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而行動。
從前,有一名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邊喘氣。
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多廣,只要與人吵架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所有認識他的人,心里都很疑惑,但是不管怎么問他,愛地巴都不愿意說明。
愛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面積也已經非常大了,有一次他生氣,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
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您已經這么大年紀了,這附近的人也沒有誰的土地比你更廣大,您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了!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為什么您一生氣就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愛地巴禁不起孫子懇求,終于說出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
他說:“年輕時,我一旦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小,我哪有時間、哪有資格去跟人家生氣,一想到這里,氣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問:“阿公,你年紀老了,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么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走三圈?”
愛地巴笑著說:“我現在還是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子和土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大,土地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計較?這樣一想,氣就消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像愛地巴那樣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用平易溫和的方式,使自己能夠在此情緒中撫慰自己。在憤怒的時候,安撫自己的內心遠比找其他的人發泄效果好。不生“氣”難做到,但并不意味著沒有解決的辦法。
在不幸面前,應保持冷靜,客觀地做出分析和判斷。
要多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如書法、繪畫、集郵、養花、下棋、聽音樂、跳舞、打太極拳等,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盡力而為,適可而止,不要好勝逞能而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不要過于計較個人的得失,不要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發火,憤怒要克制,怨恨要消除。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鄰里關系,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一個擁有平和心態的人,在各方面都會順其自然,不必在意太多,并總能找到排解憤怒的渠道。
長悟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