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法華經

  • 中國文學名著導讀
  • 殷涵主編 浩然(文學顧問)
  • 1502字
  • 2021-05-27 14:17:38

作者:相傳為釋迦牟尼

成書時間:后秦(國文譯本)

▼一語中的

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為中國佛教各宗派所尊奉。

■書海溯源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早年所傳佛教稱小乘佛教,晚年所傳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興盛于印度、緬甸、泰國等地,我國流傳的是大乘佛教。《法嚴經》原名《妙法蓮華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我國古代僧人十分重視這部佛經,先后漢譯過六次,現存三種譯本,一為西晉竺法護譯的《正法華經》,共分十卷;一為后秦鳩摩羅什所譯七卷本,稱作《妙法蓮華經》;一為隋朝阇那崛多翻譯的七卷本《添品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的譯本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我國古代僧人很重視這部佛經,中國佛教各宗派都視之為經典,并成為天臺宗主要尊奉的經典,被稱作“經中之王”。

■文理梗概

《法華經》(即《妙法蓮華經》)是如來開權顯實的精深言談,暢顯佛法要義,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全經共分二十八品,其中《方便品》、《安樂行品》、《如來壽量品》和《觀世間菩薩普門品》等四品,是《法嚴經》中最為重要的四品,它們各自代表了一個特殊的意義。《方便品》顯示學佛行者正式開始發心,《安樂行品》顯示學佛行者由發心而進入如法修行,《如來壽量品》顯示出行者由實踐佛法而證得至高無上的菩提,《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顯示出行者所證得的無住大般涅盤,能夠不住生死不住涅盤不住地度濟眾生。《法華經》以此四品為骨干,用火宅、窮子、藥草、化城、系珠、輪王、良醫等七個譬喻,鋪演二十八品,而以“妙法蓮華”四字作為經題。《法華經》出現在印度佛教大小乘激烈斗爭的時期,倡導“開權顯實”,突出“會三歸一”,以大乘的立場,去會融小乘,力圖調和佛教派別的矛盾,這也就是它包攝并高于其它經典和教義之處。

■絕章賞析

【原文】

(節選自《譬喻品》)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后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能、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別說三。

【賞析】

《譬喻品》舉了一個例子,說有一長者,他有三個兒子。有一天,房子突然著火,烈焰沖天,眼看三個兒子要被大火吞沒。可是,三個孩子年幼無知,仍在那里嬉戲玩耍,絲毫未覺正在逼近的危險。長者在房外大聲呼喚,叫他們趕緊出來,可是他們不相信火能燒死人,都不出來。長者無奈,大聲喊道:“你們快出來吧!我這兒有輛羊車、一輪鹿車、一架牛車,誰出來就給誰玩。”三個孩子一聽有車玩,便從房內一擁而出。長者見孩子們得救,欣喜異常,便給每人一輛七寶大車。《譬喻品》用羊、鹿、牛三車譬喻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用七寶大車譬喻佛乘,表示前三乘都是為了讓人從生死輪回的烈火中擺脫出來的一種方便說教,只有佛乘才能真正導人進入涅盤。

■妙言輯錄

1.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2.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

3.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4.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味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穩快樂。

5.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

6.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眾生,皆是菩薩。

7.佛所悅可,一切眾生,所應稱贊,供養禮拜。

8.我為法王,于法自在,安隱眾生,故現于世。

9.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能之男。

10.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專家評點

閱讀《法華經》,應選擇一個可靠的譯本,鳩摩羅什譯本影響大、流傳廣,也最接近原貌。《法華經》鼓勵人們苦修行善,潔凈自己的心靈、言行,出污泥而不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嵊州市| 马公市| 钟山县| 库伦旗| 肃北| 炎陵县| 沭阳县| 上犹县| 北辰区| 建始县| 云龙县| 长乐市| 独山县| 兴海县| 清徐县| 精河县| 板桥市| 绍兴县| 富宁县| 东乡族自治县| 江北区| 宁津县| 清新县| 楚雄市| 南丹县| 新乡市| 宁武县| 临武县| 合肥市| 中宁县| 昭苏县| 墨玉县| 五家渠市| 承德县| 甘肃省| 大洼县| 乌鲁木齐县| 金塔县| 石景山区|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