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哲學十五講
- 楊立華
- 345字
- 2020-10-23 11:00:52
第一講
性與天道:孔子的哲學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年的偉大哲學家。在對此前兩千多年文明積淀的總結(jié)、提煉和升華的基礎(chǔ)上,孔子的哲學突破為此后的中國文明奠定了新的基礎(chǔ)。
講明孔子的哲學,首先要解決的是資料邊界的問題。因為在先秦典籍中,以“子曰”“子云”或“子言之”等形式出現(xiàn)的孔子的話太多了。《論語》之外,《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左傳》《易傳》和《禮記》[1]等書當中,都有大量孔子的話。但究竟哪些是孔子本人的言論,哪些是孔子后學對其思想的發(fā)展(或者干脆是后人杜撰出來的),則很難確定。出于審慎的考慮,我們這里完全以《論語》作為理解孔子思想的文本基礎(chǔ),以呈顯出信實可靠的孔子的哲學肖像。
[1] 《禮記》雖編成于西漢,但其中的主要資料應該撰成于戰(zhàn)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