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 小椰子
- 1722字
- 2020-09-21 11:16:58
別做積極策劃者、低級執行人
01
有人曾說起過自己在清華大學“蹭課”的見聞:每次下課,老師都會被問問題的學生團團圍住;食堂里,兩個學生吃飯時,一直在討論一個實驗,后來索性把餐盤一丟,拿出草稿紙列方程。對此,他感慨道:“清華大學的學生,對學問的追求竟是如此純粹、虔誠。”
凡是優秀的學生,幾乎都有源源不竭的學習動力,他們或懷有對民族文化的深切認同、對歷史責任的勇敢擔當、對家國命運的不盡憂思,或懷有純粹的、虔誠的、無盡的求知欲,或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且明確知道自己所要抵達的人生高度。他們是一群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盡力暢游的學子。
相反,有的學生則整天混日子,“60分萬歲”,拿著父母的辛苦錢揮霍無度,以游戲的態度對待生活;總做著有朝一日飛黃騰達的美夢,連一節課都不肯用心聽……簡而言之,“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是他們的通病。他們想得多、做得少,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是標準的“積極策劃者、低級執行人”。
02
我有一個表妹,因高考發揮失常而被一所二本院校錄取。我有一次出門辦事,恰巧路過她的學校,就去宿舍看了看她。已經上午10點半了,卻還有兩個同學睡得正香,另外兩個同學一個蒙著被子玩手機,一個坐在床上慢吞吞地吃早餐。我問表妹:“你們早上不用上課嗎?”表妹一邊涂指甲油,一邊漫不經心地說:“我們早上有課,可是這個課老師不點名,所以我們都不去。”原來,只要是不點名的課,她們除了考前畫重點會去上一次課,其他時候都是能逃課就逃課。
在中國,有一些大學生在“假裝上課”。他們上課發呆、睡覺、聊天,為現狀焦慮卻不想改變自己;下課看視頻、打游戲、混跡于社交網站,終日對著手機和電腦的屏幕;不想學習,不愿社交,沉迷安逸,放縱自我。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看過一份關于當代大學生時間分配的調查數據:有82%的大學生,將空閑時間奉獻給了網絡休閑活動。男生通宵組隊打游戲,女生熬夜看視頻、刷娛樂新聞。曾經的意氣風發和生機勃勃,逐漸在墮落的環境中消磨殆盡。
03
四川某大學的一個男生宿舍,宿舍中的6個男生共拿到17所國內名校的保研錄取通知書:其中1人放棄清華大學錄取資格,準備出國;2人保研清華大學,1人保研北京大學,1人保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人保研武漢大學。他們6人來自不同專業,有4人連續三年專業成績第一;2人獲國家獎學金;2人獲唐立新獎學金。6人中,有人在斯坦福大學做過演講,有人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中獲得過全球金獎,還有人擔任過參加中亞論壇的外國駐華大使的隨行翻譯。
接受采訪時,他們均表示:“寢室的學習氛圍比較強,大家相互之間會鼓勵學習,如果有人稍有松懈,其他人會馬上提醒他。”他們經常定下一些自律公約,并在一次次的學習交流中,彼此促進、共同成長。
有科學家做過一項長達5年的調查,得出一個結論:“人是唯一能夠接受暗示的動物。”如果你在一個優秀的圈子里,在斗志昂揚的氛圍中,周圍的人都在努力,那么你也會用相對嚴格的標準來審視自己,不斷自省。
和進取的人在一起,你不會甘于墮落;和自律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恣意放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努力靠近積極自律、執行力強的人,并不斷向其學習,是你一生的幸運。
04
哈佛大學的學生John Fish曾發視頻記錄了自己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吃過早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訂當天的計劃,每個時間段都有固定的任務。John Fish一天的作息,嚴格按照計劃進行,除了上課、學習,還穿插健身、閱讀、寫文章、冥想、剪輯視頻等活動。偶爾寫文章寫累了,休息的方式就是解數學題。
真正的成功人士,利用零碎時間的水平都高于常人,每分每秒都不愿浪費。他們喜歡列清單,享受從待辦事項清單上畫掉任務的成就感。如果每天和這樣的人為伍,你還能容忍自己無所事事、成天偷懶嗎?當每個人都在如饑似渴地學習時,你還能心安理得地逃課、熬夜玩手機、打游戲嗎?
05
越努力,越幸運。千萬不要成為一個“積極策劃者、低級執行人”,希望你能把自己“逼”進好學校、好職場,去接近能開拓你的眼界、給你正能量的人。愿親愛的你,但行前路,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