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產品經理:實戰進階
- 楊楠楠
- 972字
- 2020-09-28 17:20:41
2.3.2 組成因子分解
把整體指標數據按照某種分類標準分成不同的因子的過程,稱為組成因子分解。整體目標等于所有的組成因子之和。以廣告平臺總收入為例,其組成因子分解如圖2-5所示。
圖2-5 廣告平臺總收入的組成因子分解
整體指標數據只能讓人看到目標達成的結果,但是不能知道是如何達成目標的,也不知道執行中的細節,更不知道如何改進。組成因子分解首先可以明確思路,把組成結果的因素清晰地列出來,并且可以針對不同的因子,制定對應的策略。
案例:筆者曾經有一次在做渠道分析時,用了這樣的組成因子分解:總費用=A類渠道費用+B類渠道費用。但之后發現,A類渠道的花費是B類渠道的1.6倍,而有效用戶卻是B類的2.4倍(見表2-1)。在這之前,B類渠道在其他項目的經驗中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市場人員都在B類渠道花精力,看到這個數據后,立刻決定去接觸市面上所有的A類渠道,以便擴充優質流量。
表2-1 多個組成因子對比的案例
如果只看整體費用,就得不到這樣的結論,也就不能提出有用的建議。
任意一個指標可拆解的方式都是非常多的,比如,針對總流量的組成因子分解,就有以下幾種方式。
·按時間拆分。不同時間段數據是否有變化。
·按渠道拆分。不同渠道的流量也會不同。
·按用戶拆分。新用戶和老用戶的流量會有明顯的區別。筆者待過的一家公司,老用戶的流量就遠遠大于新用戶,這種情況,就需要想辦法促進新用戶的流量。
要嘗試多種方式,試驗出最好的因子分解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進行組成因子分解,代表著思考問題的第一維度,直接影響能否得到有用的結論。后面的所有策略和解讀都是根據第一步因子分解而來的。
1)優先考慮業務團隊習慣的拆解思路,比如廣告類公司會把客戶分為大客戶、中小客戶。
2)要勇敢嘗試,不要固化思路。
案例:以前做過一個項目,我們按“收入=移動端收入+PC端收入”來分解組成因子,發現移動端收入快速上漲。但是當時高層的思路還是“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他們盤算的是“客單價提升x元,就會提升x元的銷售額”。按照這樣的思路,資源就投給了客單價提升,沒有在移動端投入。等到發現移動時代來臨,再開始建團隊和買流量,成本已經變得非常高。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如何進行因子分解,決定了如何思考目標的組成因素,即如何思考解決方案、資源調配等更深層的問題。所以要經常嘗試是否有其他的因子分解方式,如果囿于經驗、思路固化,可能就會錯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