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皇族:清代宮廷社會史
- (美)羅友枝
- 2278字
- 2020-09-21 12:45:27
滿洲貴族
世襲的八旗貴族是由非皇室嫡親和不屬于宗室的愛新覺羅氏組成的(參閱下文)。努爾哈赤給予率眾來歸的東北亞部族首領大量獎賞,賜予他們妻子、奴隸、良馬、軍職和世襲頭銜,其中持續最久的是八旗牛錄首領的頭銜。(15) 1615年,努爾哈赤委任了五個理政聽訟大臣(昂邦),他們是努爾哈赤最著名的非親戚部屬,他們的歷史可用以說明滿洲貴族集團的形成過程。這五個人是:額亦都(1562—1621年),1587年他在努爾哈赤早期發動的一次戰役中攻占巴爾達城后被稱為巴圖魯(英雄);費英東(1564—1620年)被稱為“扎爾固齊”(jargūci),即律法制訂者,也被譽為“努爾哈赤最有價值的部屬”;何和禮(1561—1624年);扈爾漢(1576—1623年),他“是努爾哈赤當作親生兒子一樣養大的”;安費揚古(1559—1622年)。(16)
他們當中有幾位是通過婚姻與努爾哈赤結盟的。與其他非漢族政權一樣,清帝國在禁止與前朝降民通婚的同時,也利用通婚來加強與內亞盟友之間的關系(參閱本書第四章)。額亦都娶了努爾哈赤的妹妹;何和禮娶了努爾哈赤的長女;費英東娶了努爾哈赤的長孫女。他們在戰斗中都表現得異常英勇,為滿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17)據他們的官方傳記記載,他們都是“一等大臣”,但這似乎只是一般性的稱謂,沒有具體的官階內涵。1620年,為了使八旗組織更為完善,努爾哈赤給八旗官職取了漢名。他委任額亦都為左翼總兵官;費英東也成了左翼總兵官——左翼是由各旗集結而成的兩大主力之一。費英東、安費揚古及何和禮均被封為固山額真,這是旗主之下最高的職位,后來改稱為“都統”。
從一開始,滿族就有軍事頭銜——因君主的意愿而獲得——和世襲頭銜之分。五個理政聽訟大臣都先于努爾哈赤而死,分別把軍事頭銜傳給了自己的一個兒子。額亦都的兒子遏必隆繼承了一等總兵官的頭銜;費英東、何和禮及扈爾漢的繼承人被任命為三等總兵官;安費揚古的繼承人承襲了一個十六等頭銜。1634年,努爾哈赤創設的軍事職銜轉變為滿洲貴族的頭銜。(18)
在順治朝(1644—1661年),世襲頭銜被分為八級,前六級(公、侯、伯、精奇尼哈番[jingkini hafan,相當于總兵官,后定漢字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ashani hafan,相當于副將,后定漢字為男爵]、阿達哈哈番[adaha hafan,相當于參將,后定漢字為輕車都尉])各分為三等。1736年和1752年的改革形成了27級貴族爵位,其中前15級是最為重要的。(19)每一級爵位都有固定的承襲代數:爵位越高,傳之后世的輩數就越多。公的爵位可以傳26代,而最低一級爵位(恩騎尉)只能傳一代。不過,隨著征服大業的完成,這些特權被擴大了。1670年,前三級爵位的擁有者被賜予“世襲罔替”之權。1651年后,其他高級爵位的擁有者被授予至少世襲最低一級爵位的權利,以保證他們的子孫后代永遠不會成為平民百姓。
努爾哈赤的繼承者賜予努爾哈赤的理政聽訟五大臣許多殊榮。皇太極自立為帝時(1636年),他追封了這五位大臣。額亦都被封為弘毅公,費英東在早幾年(1631年)被封為直義公。他們二人在奉天的愛新覺羅祖廟中都有牌位。不過,額亦都的繼承人——其子遏必隆(1618—1673年)——是年幼的康熙皇帝的輔政四大臣(以鰲拜為首)之一,他因1669年的清洗行動而丟掉了承襲的爵位(一等子爵)。1713年,康熙皇帝恢復了遏必隆繼承人的爵位;1755年,乾隆皇帝將其世襲爵位提升為二等公。(20)
鈕祜祿氏是額亦都第十一子的后代,籍隸滿洲鑲黃旗,是清王朝前半期主要的滿洲貴族家族之一。在努爾哈赤、皇太極和福臨時期,額亦都和他的兒子是幫助大清征服中原的重要將領。他的兩個孫子從軍討伐準噶爾蒙古首領噶爾丹,其他一些后代則出任各旗和各省的高級官員。大清統治的前兩個世紀,這個家族共傳了9代,每一代都有人與愛新覺羅氏聯姻,共有77名鈕祜祿氏男子迎娶了愛新覺羅氏的女兒,有72名鈕祜祿氏女子嫁進皇室(其中有幾位成了皇后)。鈕祜祿氏也與其他著名的滿洲貴族家族通婚,如富察氏、馬佳氏、蘇完瓜爾佳氏。(21)
征戰結束后提升戰斗英雄(如理政聽訟五大臣)貴族爵位的政策,強化了大清精英認同中征服經驗的中心地位。1659年,皇帝把費英東的世襲爵位提升為三等公,以紀念他的赫赫戰功;1778年,其爵位被提升為一等公,到1789年已傳了11代。(22)何和禮的爵位于1628年被提升為三等公,1701年恢復了世襲制,到乾隆末期已傳了12代。(23)
安費揚古和扈爾漢的后代沒有這樣順利。安費揚古的一個孫子以自己的軍功獲得了一等男爵爵位。(24)但是,扈爾漢的世襲爵位因其子準塔的不當行為而被褫奪。在順治朝,扈爾漢的三等子爵世襲爵位得到恢復,用以紀念他的豐功偉績。(25)
對征服的紀念促成了皇帝關于組建新的八旗牛錄的決定。八旗牛錄的世襲首領地位由費英東的父親索爾果傳給子孫,不僅包括滿洲鑲黃旗第二佐領的第十七、十八和二十牛錄,而且包括分別于1667、1684和1695年新建的三個牛錄。額亦都的子孫后代占據著滿洲鑲黃旗第一佐領九個牛錄首領的位置,其中七個牛錄是1644年以后組建的。滿洲正白旗第一佐領三個牛錄之一由扈爾漢的子孫統領,滿洲鑲藍旗第一佐領四個牛錄中的兩個由安費揚古的子孫統領,這些也是1644年以后組建的。(26)
費英東的蘇完瓜爾佳氏、額亦都的鈕祜祿氏、何和禮的董鄂氏,都屬于滿洲貴族八大家——其他為舒穆拉氏、那拉氏、輝發氏、伊爾根覺羅氏和馬佳氏。1644年以前共有50位滿洲人被授予高級爵位。(27)
爵位和家族聲譽使這些英雄人物的后代擁有在承襲祖宗爵位之外出任軍事和行政官職的特權。除輝發氏之外,這些家族的后裔都與愛新覺羅氏保持著廣泛的通婚關系。(28)
1683年以后,征服時期著名英雄的后代更容易出任高級軍事和行政職務。八旗爵位的承襲者還可通過自己的功績獲得新的爵位。在后征服時代,特別是在18世紀,滿洲旗人中有人獲得了新的世襲貴族爵位。因侍奉三個皇帝而獲高官厚祿的富察氏就是一個例子(參閱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