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二 知曉心理現象的內涵
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不具有形體性,是人的內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無法直接進行觀察。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非常復雜的,可以說是當前世界上最復雜、最豐富多彩和最深奧的現象,恩格斯曾把它譽為“物質的最高的精華”。心理現象雖然復雜,大體上還是可以將其分為兩類,即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
一、心理過程
心理過程是指人心理活動的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也就是知、情、意的過程。
1.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是一個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的心理活動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過程。
(1)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如顏色、明暗、聲調、氣味、粗細等,這些是人的感覺器官感受到的客觀事物的單一信息。感覺來源于客觀現實,通過人身體上的感覺器官而獲得。耳朵聽到的就是聽感覺,眼睛看到的就是視感覺,鼻子聞到的就是嗅感覺。此外還有皮膚接觸的觸感覺和身體內臟性感覺。判斷感覺正確與否的標準就是它是否與被感覺的客觀事物的屬性相一致。


(2)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綜合屬性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整體及其聯系和關系,是一種全面的反映。知覺與感覺一樣來源于客觀現實,通過感覺器官獲得,包括聽知覺、視知覺、嗅知覺、觸知覺和內臟性知覺。但是知覺是比感覺更高一級的反映形式,它以感覺為基礎,是對感覺的有機整合。知覺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因而知覺受人的各種主觀意識特點的影響和制約。
(3)注意是指有選擇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視其他刺激,它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特征。人在注意著什么的時候,總是在感知著、記憶著、思考著、想象著或體驗著什么。它起到選擇信息和保持信息的功能。注意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些現象而離開其余對象?!爸鹇拐卟灰娚健奔礊榇死?。二是集中性,是指人們把心理活動全神貫注并維持在某一對象上,使心理活動不斷地深入下去。人的心理活動不僅可以有選擇地指向特定對象,而且可以使注意在這個對象上保持相當長的時間。沒有注意,人們就無法持續地進行學習、工作活動。注意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種。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預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熟練地駕駛汽車、熟練地騎自行車等。

(4)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過去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與情感、做過的動作等,都可能保持于頭腦中。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與重現四個過程。從記憶保持的時間角度上可以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瞬時記憶又稱感覺登記或感覺記憶。相對于短時記憶而言,感覺登記保持的信息量較大,但它們都處于未經加工、相對原始的狀態。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覺登記的信息便很快喪失,所以保持的時間相當短。其重要作用在于把環境刺激保持一定時間,以便進行更精細的加工。短時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后,保持在一分鐘以內的記憶。短時記憶中信息保持的時間一般在0.5~18秒鐘,不超過一分鐘。例如,你從朋友那里聽來一個電話號碼,馬上根據記憶來撥號,過后就記不住了。聽課時邊聽邊記筆記,也是依靠短時記憶。短時記憶具有意識性,記憶的內容如果經過復述、編碼,就進入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是指從一分鐘以上直到許多年甚至終身保持的記憶。與短時記憶相比,長時記憶的容量非常大。其實,長時記憶是對短時記憶反復加工的結果。也就是說,對短時記憶進行重復,短時記憶就會成為長時記憶。
(5)人能通過對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加工去獲取間接的、概括的知識,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思維。思維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它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的聯系。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思維的間接性是指人們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認識。思維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規律抽取出來,加以概括。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思維反映的是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第二,思維還可以反映事物的內部聯系和規律。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化等。思維是人類心理發展高于動物的本質標志,恩格斯稱它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
(6)想象是指人在頭腦里對記憶表象進行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從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過程。它是思維的一種特殊形式,即通常所謂的形象思維。想象可分為不隨意想象和隨意想象。不隨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和計劃而產生的想象。夢是不隨意想象的極端情況。隨意想象是有預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根據想象的創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叫再造想象。不依現成的描述或圖樣獨立進行的想象叫創造想象。文學創作中的藝術想象屬于創造想象,作家根據一定的指導思想,調動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的加工,進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藝術形象?;孟胧莿撛煜胂蟮奶厥庑问健?/p>

2.情緒和情感過程
情緒和情感過程是一個人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體驗。情緒主要體現的是生物學屬性,情感更傾向于社會學屬性。當人認識周圍世界的時候,他總是以某種態度來對待它們,內心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體驗,或滿意或不滿意,或愉快或不愉快,還包括通常所說的喜、怒、哀、樂、懼等,這些心理現象就是情緒和情感,它總是和一定的行為表現聯系著。
情緒情感與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適度的情緒情感表達是身心健康的需要,過度的情緒情感(失控)是身心健康的大敵。我國古代中醫認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五情傷五臟:

五情彼此相克:
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
在心理治療領域,我國古代就有人曾利用五種情志彼此相克的道理,設法引起與癥狀相克的情緒反應,來達到治療目的。以下即為典型的“恐勝喜”案例:
《范進中舉》節選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么舉人,就得了這個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
前來報信的人道:“范老爺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涌上來,迷了心竅。如今只消他怕的這個人來打他一個嘴巴,說:‘這報錄的話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這一嚇,把痰吐了出來,就明白了?!北娻彾寂氖值溃骸斑@個主意好得緊,妙得緊!范老爺怕的,莫過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尋胡老爹來?!?/p>
來到集上,見范進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戶兇神似的走到跟前,說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個嘴巴打將去。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范進因這一個嘴巴,卻也打暈了,昏倒于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睛明亮,不瘋了。眾人扶起,借廟門口一個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著。
范進看了眾人,說道:“我怎么坐在這里?”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里一般。”眾鄰居道:“老爺,恭喜高中了。適才歡喜的有些引動了痰,方才吐出幾口痰來,好了??煺埢丶胰ゴ虬l報錄人。”范進說道:“是了。我也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范進一面自綰了頭發,一面問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一個鄰居早把那一只鞋尋了來,替他穿上。見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來罵。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编従觾纫粋€人道:“胡老爹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
3.意志過程
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不僅僅是認識它、感受它,同時還要改造它,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為了改造客觀事物,一個人有意識地提出目標,制訂計劃,選擇方式方法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內在心理活動過程即為意志過程。意志集中地體現出了人的心理活動的自覺能動性。意志可以對行動進行調節,例如,當你下定了學好外語的決心之后,這種決心就會促使你去進行外語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又會抑制其他與外語學習無關的活動。戰國時期的蘇秦和漢代的孫敬,給后人留下了“頭懸梁,錐刺股”的佳話。他們正是有了遠大的志向,然后克服困難,拼命讀書,在這兩個人身上表現出了良好的意志品質。
意志不僅能調節人的行動,還可以調節人的心理狀態。當學生排除外界干擾,把注意力集中于做作業上時,就存在著意志對注意、思維等認知活動的調節;當人在危急、險惡的情境下,克服內心的恐懼和慌亂,強迫自己保持鎮定時,就表現出了意志對情緒狀態的調節。通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隨意地調節自己的內臟活動,如影響心跳節律、血壓升降、皮膚溫度和內分泌水平等。


※延伸閱讀※
意志與生活
“每個人都有賴床,沒有力氣起床、穿衣、穿鞋子的早晨。起床、穿衣的力氣并不是什么純物理學或生物學上的力,而是精神的力,心理學的力,人生哲學的力,面對生存挑戰的勇氣。起床,意味著你又要去面對昨天那一堆煩惱、尷尬和棘手。至少那是一堆無聊和枯燥……但是,若今天要游玩,那誰都會早起。因此,只要我們思想改變,起床穿衣應是我們最想做的事?!保ㄚw鑫珊《三重的愛》)
人生猶如一段逆風行舟的艱苦旅程,沒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力量去搏擊風浪,就只能被沖垮、被淹沒。所以人的意志心理特別重要,它能夠主動的預計和克服困難,使人完成一些必要的活動,以便于正常生活和工作。“把不愿意轉換成愿意是人生的一大勝利。愿大家每天早晨都有一股發自內心的力量,讓你生機勃勃的起床、穿衣!如果沒有,就想方設法去找到它”。
人的認知過程、情緒和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稱為心理過程。它們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心理活動過程的三個組成部分。人的認知過程和意志過程往往伴隨著一定的情緒、情感活動;意志過程又總是以一定的認知活動為前提;而情緒、情感和意志活動又促進了認知的發展。
人在清醒狀態下,隨時都可以體驗到自己某些心理活動,看到別人情緒的流露,人們對它并不陌生。例如,下面這個生活片段,描寫了小張的一系列心理活動過程:
“小張清晨醒來,看到光亮照進屋子,聽到窗外樹上的鳥兒正在吱吱地叫個不停。她打開窗戶,一陣微風吹來,她感到涼爽極了。她盡情地吸了幾口清新的空氣,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這花香大概是從不遠處的花園里傳來的。她還記得,花園里有許多花,現在也許已開了。今天休息,她很高興,便在腦子里盤算著今天如果去花園玩兒,該多么愜意?。∷芟矚g花兒,已有好多天沒有去花園了,應該去一下。忽然她又想起,報社的約稿還沒有寫完,今天應該交稿了,必須忍耐一下,堅持寫完。想到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過早飯就開始寫稿了……”
這里涉及描寫小張心理活動過程的詞匯包括知、情、意三個方面,具體包括:描寫認知過程的詞匯有“看到、聽到、感到、嗅到”——“感、知覺”;“記得、想起”——“記憶”;“猜想、盤算”——“思維”。描寫情緒情感過程的詞匯有“高興、愜意、喜歡”。描寫意志過程的詞匯有“忍耐、堅持”。
二、個性心理
心理過程是人們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動。但是,由于每個人的先天素質和后天環境不同,心理過程在產生時又總是帶有個人的特征,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心理學上所謂的個性(又稱人格)指的是一個人在生活實踐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心理由兩方面組成:個性心理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
1.個性心理傾向性
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世界觀在個性心理傾向諸成分中居于最高層次,決定著人的總的意識傾向。需要是人對一定客觀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如饑渴時求飲食,寒冷時求衣被,孤單時求伴侶,疲勞時求休息,其中飲食、衣被、伴侶、休息是需要,而采取行動以獲取這些需要的直接動因就是動機。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一個人無論從事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無論從事什么具體工作,只要他是感興趣的,他就一定會積極地、興高采烈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進去,并容易做出成績來。
2.個性心理特征
也稱人格,包括氣質、性格、能力,它比較穩定地反映了個體的特色風貌。氣質是人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即人的性情或脾氣。性格是指個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穩定行為方式的心理特征。有人大公無私,有人自私自利;有人勤勞樸實,有人懶惰奢侈;有人自尊自強,有人自暴自棄等,這些都是人的性格特征。當某些特征穩定地而不是偶然地表現在某人身上時,就可以說這個人具有這種性格特征。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的個性心理特征。一個人要能夠順利、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主要的心理前提是要具備某些能力,能力是人完成任何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品質。例如,有的人有數學才能,有的人有寫作才能,有的人有音樂才能,因此,在各科成績上就有高低之分,這是能力方面的差異。在行為表現方面,有的人活潑好動,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熱情友善,有的人冷漠無情,這些都是氣質和性格方面的差異。能力、氣質和性格統稱為個性心理特征。
為測定人的個性特點和類型,心理學專家和學者經過不懈的努力,已經編制出以下三種常用的人格測驗:第一,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簡稱16PF,是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能力測驗研究所卡特爾教授經過幾十年的系統觀察和科學實驗,以及用因素分析統計法慎重確定和編制而成的。第二,EPQ人格測試,是美國心理學家艾森克編制的一個專用于人格測量的心理測驗工具,經過50年來的發展和反復修訂補充,在世界各國都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已成為心理門診、精神病院、教育、人才、職業、交通等各個行業都有廣泛應用的心理測驗工具之一。第三,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試(MMPI),是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哈撒韋和精神科醫生麥金利于1940年編制而成,主要用途為判別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
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相互密切聯系的。一方面,個性心理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的,如果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沒有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情緒和情感,沒有積極改造客觀事物的意志過程,個性心理是無法形成的。另一方面,已經形成的個性心理又會制約心理過程的進行,并在心理活動過程中得到表現,從而對心理過程產生重要影響,使之帶有個人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