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評論第1章 贊譽
這本書就像是在治療一種讓人不寒而栗的心理驚悚: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絲憐憫之心……(但)瑪莎·斯托特博士表示,這并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在這本極具爭議的新作當中,斯托特斷言,反社會人格者沒有愛的能力,也沒有共情能力……斯托特還詳細描述了反社會人格者如何摧殘和報復無辜的人們,例如他們會為金錢而結婚,中傷和構陷同事,或是僅僅以擾亂他人的生活為樂。
——薩拉·埃爾克,《沙龍》網絡雜志
有些人做起事來毫無道德顧慮,他們的良知生來就是睜眼瞎……在斯托特的描述中,一些受人尊敬的專業人士只是為了蠱惑同事就可以講出傷天害理的謊言……一些權威人物僅僅為了緩解無聊就會欺騙、誘惑乃至謀殺他人,而這就是反社會人格者的心智常態。該書是一本實用指南(也許會讓人感到震驚),能夠幫你辨識出毫無良知之人……(而且)它對我們絕大多數人天生具備的共情心態做出了肯定,非常鼓舞人心。
——瑪莎·貝克,女性月刊《奧普拉雜志》
斯托特的這本書對良知做了深入研究,并且精心地將其概念化,發人深思的同時給讀者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她的發現——良知來自愛——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了解的。
——瑪麗·皮弗博士,《給年輕心理醫師的27封信》和
《拯救奧菲利婭》的作者
作為一名執業心理醫師,斯托特見過太多生命被少數無良之人傷害的案例,所以她決定站出來提醒“善良的人們”。這本書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她號召并呼吁有良知的人們提高警惕,以便識別身邊那些殘酷無情之人。
——羅布·米切爾,《波士頓先驅報》
這本書對反社會人格者及其日常表現做出一番卓越的哲學審視……斯托特用文字刻畫出的場面非常震撼,那些遭遇討厭鄰居或同事的讀者或許會發現,自己正在密切留意作者給出的反社會人格行為清單,以及應對策略。該書內容發人深省,而且文筆有出乎意料的抒情之美。
——《科克斯書評》
斯托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反社會人格者,即那些毫無良知的人的全新視角……(她)給出了自我防衛措施——“對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反社會人格者的13條法則”;除此之外,她還提供了一個可以展開激烈討論的話題——良知在“正常”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琳恩 F.馬克斯韋爾,《圖書館雜志》
從一個極具毀滅性且自私自利的CEO,一個冒牌心理醫生,到一個卑鄙的老太婆,再到斯托特醫生的一位女患者的殺人犯父親,這些案例記錄在真實的敘事過程中極具說服力……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必讀好書。一定要買!
——BookAuthority.com
當斯托特朝著探索良知本質的方向邁進時,反社會人格話題的啟發性依舊在增長……斯托特的結論是:“非常簡單,我們被設定為服從權威的人,甚至違背了自己的良知。”
——埃米·芬奇,《波士頓鳳凰報》
一個人的良知就是他的力量。
——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德萊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