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互惠心理: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

情境導入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當別人施與我們一些恩惠時,我們往往會心懷感恩,希望有機會給予報答。比如,有人請我們吃了一次飯,一旦有機會,我們就會希望回請他一次。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我們在日常溝通中該如何運用這種心理?

專業解析

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幫助另一方,另一方就會產生負債感,從而用相似的行為來消除負債感,人的這種心理就是互惠心理。這也是一種知恩圖報心理。

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幫助對方就會得到他人的幫助,信任他人就會贏得他人的信任。心理學家認為,人是三分理性、七分感性的動物,所以出現“某人為了感恩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的現象不足為奇。

當然,假如一方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卻沒有回報,那么他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互惠行為已經成為人際交往中不成文的約定,每個人都在默默地遵守著這一約定,那些少數不遵守約定的人是很難打入社交圈的。

實際上,互惠心理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體現得較為明顯。比如,你希望得到對方的幫助,如果在此之前先給對方買一個禮物,或者請對方吃飯,那么對方就可能更愿意幫你的忙。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還能令對方心滿意足,雙方由此能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有時候,即使對方是一個陌生人,甚至是一個你十分厭煩的人,你不經意間的幫助也能成就對方,更能成就自己。

在冰天雪地里,兩個人結伴而行。此時,大雪封山,寒風刺骨,他們凍得瑟瑟發抖,眼睛都睜不開。結果,兩個人走了好久,都沒能走出大山,疲憊不堪的他們明顯感到體力不支。

兩個人艱難地向前走著,忽然,他們發現雪地里躺著一位老人。老人身體冰涼,但是還有微弱的呼吸。見此情景,一個人提議道:“咱們把他抬出去吧,否則他必死無疑。”結果,另一個人不耐煩地說:“我自己還不知道能不能走得出去,哪還顧得上他?我可不想因為這個累贅把自己害死。”

同伴冷漠地走了,他只能一個人背起被凍得奄奄一息的老人繼續前行。過了很長時間,他身上的熱氣終于把凍僵的老人喚醒了。據老人說,他是附近的村民,對這一帶的山路非常熟悉,因為不慎滑倒,摔斷了腿,這才導致差點凍死。有了老人的指路,他很快就把老人背出了雪山,來到了一個小村莊。

突然,他看見村口圍了很多人,走過去一看,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同伴倒在村口的雪地里,早已沒有了氣息。

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他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在與人溝通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對方的需求,只有這樣,才有助于雙方建立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件事與他人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那么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得堅不可摧。在這種互相成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我們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就不會再感覺欠對方很大的人情,可謂一舉兩得。

知識鏈接:“回聲”實驗

有一個經典的關于回聲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因為一時生氣,就跑到山上,沖著山谷大喊:“我恨你,我恨你!”這時,他聽到了山谷的回聲:“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大吃一驚,他趕緊跑回家,告訴媽媽:“山谷里有一個壞男孩,他總是對我喊‘我恨你’。”媽媽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對小男孩說:“下次你不要再喊‘我恨你’,試著喊‘我愛你’,他也會對你說‘我愛你’。”小男孩照著媽媽說的做了,果然山谷中傳來了“我愛你”的聲音。

有一個實驗很好地證明了這個故事所闡述的道理,那就是美國康奈爾大學一位教授所做的實驗。他讓實驗對象和自己的助手待在一起,請他們為幾幅畫打分。

這個實驗分為兩組,A組的設計方案是:助手休息時,故意去超市買兩瓶飲料,然后把其中一瓶遞給實驗對象,并對他說:“我口渴了,買水時順便給你也買了一瓶。”B組的設計方案是:助手休息時,只給自己買一瓶飲料,全然不管實驗對象是否口渴。

當兩組人員完成打分環節以后,助手同時請實驗對象幫忙,結果A組的實驗對象比B組的實驗對象更愿意幫忙。

這個實驗表明,在人際交往中,你對他人的態度就像回聲一樣,給予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南岸区| 怀远县| 嘉兴市| 蓬莱市| 兴化市| 雅安市| 伊吾县| 清河县| 越西县| 岳普湖县| 河南省| 永州市| 佛山市| 浮梁县| 大冶市| 木兰县| 乌苏市| 陵水| 肃宁县| 晋城| 榆社县| 江安县| 南汇区| 教育| 文成县| 皮山县| 随州市| 茌平县| 定襄县| 潮安县| 宾川县| 天祝| 博爱县| 五指山市| 墨竹工卡县| 新乐市| 盐池县| 贵州省| 原阳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