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練好入門基本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

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銀行證券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在港澳及國外設立的中國銀行證券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這些規定暗含了貨幣計量假設的思想。

二、銀行證券業的會計原則。

會計原則是對會計實踐進行長期歸納和總結的結晶,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所做出的一系列基本規范。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和《銀行證券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我國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具體而言,就是會計反映的經濟業務必須真實發生,記載經濟業務的會計憑證要真實,根據真實經濟業務和會計憑證編制的會計報表要可靠,不得弄虛作假,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在會計核算中,客觀性原則更多地被理解為可靠與公允。

2.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進行會計核算,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也就是說,會計核算更看重經濟業務和事項的經濟效應,而不把這些業務和事項的法律形式放在首位。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原則在會計核算中經常被運用,比如長期投資中權益法的使用、合并會計報表的編制等都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的思想。

3.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其對決策的有用性,如果一個會計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缺乏對決策的影響,會計信息就沒有相關性,會計信息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具體地,只有具備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的會計信息才具有相關性的特征。所謂預測價值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使用者預測未來事項的結果,以便做出自己的最優決策;反饋價值是指使用者可以根據會計信息證實或否定自己過去已有的預測結果,并修正自己已有的決策;及時性是指會計信息在失去其決策價值之前,必須已經被使用者擁有并使用。我國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集中表現在:①會計信息應當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②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的需要;③會計信息應當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4.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遵循一貫性的原則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減少企業利用會計方法、會計政策變更粉飾會計信息的行為。根據我國相關制度的規定,企業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隨便改變會計政策和方法的,除非:①在法律或者行政法規、規章要求改變會計政策時:②由于經濟環境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而且改變會計政策以后能夠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等更為可靠、更為相關的會計信息。

5.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核算,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則與一貫性原則一樣可以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可比性原則和一貫性原則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一貫性強調同一會計主體在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連續性,可比性則強調不同會計主體在同一會計期間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應當遵循會計政策和法規的要求。可比性原則使得投資者和其他會計信息利用者可以比較方便地分析不同會計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便于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6.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會計信息的重要質量特征是其對決策的有用性,只有可靠和相關的會計信息才是有用的,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相關性的重要保障,再可靠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具備及時性的特點都將變得毫無用處;當然,我們也不能為了追求及時性,而使會計信息失去可靠性,不具備可靠性的“及時”信息也是沒用的。一般地,及時性要求會計人員及時收集反映企業經濟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資料;及時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整理,按時編制出財務報告,及時將財務報告及其他應該提供的信息傳遞給會計信息使用者。

7.明晰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明晰的會計信息才能被人理解,“可理解”是會計信息有用的前提。所以,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信息時應該堅持明晰性原則,按照簡明、易懂的要求,力求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8.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貴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權責發生制的本質就是以“權利”和“責任”的轉移與否作為會計確認和會計報告的標準,權責發生制的標準貫穿于各個會計要素的確認與報告中,又以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和報告最為典型。

與權責發生制相對稱的是收付實現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國內外企業會計核算一般都遵循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很少采用收付實現制的標準。

9.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收入與費用的恰當配比才能正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在會計核算中配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因果關系配比,比如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配比,在實踐中又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與收入的配比,前者直接分配,后者間接分配;另一種是收入與費用按照時間配比,比如一定時期的期間費用與當期收入之間的配比。某一會計期間的收入與費用進行相抵后就是當期的營業利潤。營業利潤是企業經營績效的最小體現。

10.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銀行證券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會計核算中堅持歷史成本原則有其積極作用,歷史成本是實際發生的成本,容易獲得,便于核查,比較客觀和可靠。不過在物價變動的條件下,歷史成本可能會歪曲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真實信息,與遵循市場規則的評估結果不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在堅持歷史成本原則的同時,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銀行證券業會計制度》要求“銀行證券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時對各項資產進行檢查,根據謹慎性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一般情況下,銀行證券業需要對以下資產項目計提減值準備:短期投資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淮備;各項貸款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長期投資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不是否定歷史成本原則,而是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是對歷史成本原則的修正與完善。

11.謹慎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也不得少計負債或費用。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就是謹慎性原則在合計核算中的具體運用。謹慎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只有在“相當確定”的條件下才能確認資產和收益;但是,在“相當可能”的條件下就應該確認負債和費用,堅持謹慎性原則可以保證企業報送的會計信息中所反映的所有者權益和凈收益的質量。需要指出的是企業應該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不得以謹慎性原則為借口,隨意設置秘密準備,否則就是對謹慎性原則的濫用。

12.劃分收五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即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本期發揮作用;資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連續幾期發揮作用。在會計核算中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就是要求銀行證券業在確認支出時要正確確定各項支出的性質,按收益性支出計入利潤表,作為當期損益反映,以便正確地計算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將資本性支出計入資產負債表,作為資產反映,以便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13.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銀行證券業的會計核算中,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枣阳市| 黄骅市| 蓝山县| 上栗县| 广汉市| 南皮县| 芒康县| 沭阳县| 廉江市| 新兴县| 当阳市| 新津县| 洪雅县| 晴隆县| 凤庆县| 厦门市| 山东省| 库尔勒市| 娱乐| 太保市| 南阳市| 昭平县| 平昌县| 嘉兴市| 屯留县| 济宁市| 巴南区| 鞍山市| 临汾市| 博乐市| 祁连县| 沅江市| 磴口县| 和静县| 宁波市| 许昌市| 盘山县| 开封市| 专栏|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