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式對話:解決無效溝通的關鍵對話方法
- 張心悅
- 982字
- 2020-09-08 17:35:44
推薦序2 組織溝通的演化
張心悅女士讓我為她的新書《交互式對話》寫一個推薦,看完書稿,我欣然同意,這本書值得推薦,它豐富了組織溝通的具體實踐。
組織溝通,是組織學中的熱點課題,相關的理論已有四代。第一代組織溝通理論,是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個人理性理論。柏拉圖認為,組織要形成理性高效的溝通,就要對管理者進行哲學訓練,同時選拔哲學家擔任領導者。而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是自成體系的個人理性實踐。第一代理論有時代的缺陷,因為人的理性是情景化的,寫文章的理性和工作中的理性并不必然相關。
第二代組織溝通理論,是組織理性理論。該理論認為,組織要形成理性高效的溝通,不能依靠個人,要依靠組織的結構、層級、線路、規則,此外還要依靠一套具體的文件格式和語言范式。始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自成體系的組織理性實踐。第二代理論有缺陷,因為組織的結構和層級,會變成新的溝通障礙。
第三代組織溝通理論,是以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為代表的集體理性理論,西蒙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性能力,如果把一群人的理性能力疊加起來,就能形成高于個人理性的集體理性。基于這個理論,西蒙提議,組織決策應該采用委員會形式。第三代理論也有缺陷,因為組織內部的溝通多為隨機的、即時的,而且通常是二人對話,這些溝通無法借助委員會的形式達到集體理性。
第四代組織溝通理論,是以彼得·圣吉(Peter Senge)為代表的組織學習理論。圣吉認為,實現高效理性的溝通,有五個步驟: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第四代溝通理論,為組織溝通確定了宏觀框架,但在微觀操作上,需要各個組織自行摸索。
《交互式對話》是基于第四代溝通理論的操作指南。本書有五個訓練模塊,每個模塊里都有精確到動作的行為范式,每個行為范式,還有對應的知識講解、思維分析。彼得·圣吉提出的組織學習理論在《交互式對話》中能找到具體的實踐方法。
張心悅女士能創作這本書,和她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張女士不僅有培訓管理經歷,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心理治療師,能從培訓和心理的雙重視角,去審視組織溝通。在書中,張女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言為心聲,溝通訓練需要打通從語言到心智的內在邏輯,將心理狀態如何影響表達模型化。”
看到這句話,我相信《交互式對話》不僅是組織溝通的工具書,它也是個人自我超越的指南,還是組織建立共同愿景的起點。
劉向明
面試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專家
CCTV2年度雇主調查評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