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英雄史詩
一、英雄史詩的起源、系列和內容
起源 法國詩歌第一次以極大的規(guī)模繁榮起來,并揭開文學史序幕的是英雄史詩(Chansons de Geste,Geste源出于拉丁文“gesta”,意為武功、事跡),它延續(xù)了三四個世紀,至今發(fā)現(xiàn)的英雄史詩約有100部,行吟詩人(jongleur)有800個之多,足見其在歷史上興盛的局面??墒牵乃噺团d以后,英雄史詩幾乎湮沒無聞。直到19世紀上半葉,浪漫派為了摧毀古典主義的信條,反對一切唯古希臘羅馬為圭臬,開始鉆研中世紀文學,挖掘出沉睡在圖書館達400年以上的史詩手抄本,證明了法國民族有光輝燦爛的文化可以師承,這樣,英雄史詩才得以重見天日,大放異彩。
至今發(fā)現(xiàn)的史詩手抄本,最古老的約寫于11世紀末12世紀初。學者們在研究英雄史詩時,首先碰到了起源問題。一個多世紀以來,幾派學者對此爭論不休。
19世紀下半葉(1870年左右),加斯東·帕里斯(Gaston Paris,1839~1903)在德國學者赫爾德、沃爾夫、格林兄弟的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傳統(tǒng)派”的理論。他重視民間創(chuàng)作,認為英雄史詩是在敘事抒情詩(cantilène)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敘事抒情詩受到日耳曼文化的影響,是民間自發(fā)產生的詠唱武功的詩歌,往往就在營帳中即興產生,敘述勝利或失敗;口口相傳,最后由一個史詩詩人將這些傳說搜集編纂而成。這就是為什么寫于12世紀以后的手抄本描繪的是8~10世紀的事跡。這一主張曾長期得到人們贊同。
然而,始終沒有人發(fā)現(xiàn)這種敘事抒情詩,它逐漸被認為是子虛烏有的假設。20世紀初(1910年左右),約瑟夫·貝蒂埃(Joseph Bédier,1864~1938)提出了“個人派”理論。他認為,自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以后,在朝圣大路上,有不少市集、修道院、教堂,詩人在僧侶的幫助下,根據(jù)拉丁文的圣徒傳(這些圣徒本是大貴族,生活在八九世紀,因武功而聞名,后來成為某個教堂的大施主)加以改編,寫成史詩,以吸引朝圣者,而朝圣者也將這些史詩擴散開來,所謂“開端是在教堂聳立的大路上”,就是概括的說法。貝蒂埃認為,史詩具有完整性和藝術性,是個人寫作的結果,而不是簡單的編纂。這是法蘭西的文學,而不是外來的東西。
這兩派的觀點既有合理成分,又有偏頗之處。今日的學者認為應該結合起來,提出“天才的改編者”之說。他們認為,某個詩人的出現(xiàn)并不排斥集體創(chuàng)作。史詩先經過民間傳誦階段,詩人再在民間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加工整理而成。其實,這種觀點只解釋了英雄史詩的形成過程。英雄史詩的產生自有它的土壤。11世紀的法蘭西,封建制度開始形成,人們產生了建立統(tǒng)一國家的愿望。在這個時期,逐漸強盛起來的法國封建諸侯,對西班牙進行了一系列征戰(zhàn)。“十字軍東征”延續(xù)至11世紀末。頻繁的征戰(zhàn)鼓勵了尚武精神的發(fā)揚。這種政治局面和人們的精神意識,是促使英雄史詩產生和最后形成的根本原因。
史詩系列 隨著歷史發(fā)展,行吟詩人根據(jù)那些最吸引人的題材和人物進一步鋪陳擴充,改寫某一個英雄的一生事跡,也寫英雄周圍的人物。同一題材的史詩作者分布在不同時代。《敦·德·梅央斯》的作者曾將英雄史詩分為三類:
在富饒的法蘭西只有三類英雄史詩;
帝王史詩最為尊貴,
我合情合理地說,另一類是
銀白胡子的敦……
備受重視的第三類史詩
是驕傲的加蘭·德·蒙格拉納
其實,這是最主要的、而不是僅有的三類英雄史詩。第一系即帝王系(Le cycle de Roi),描寫查理大帝的一生、他的武功和事跡,所以又稱查理大帝系(Le cycle de Charlemagne)。這一系的重要作品有:《羅蘭之歌》《查理大帝朝圣記》(Le Pèlerinage de Charlemagne,12世紀初)、《賽斯納人》(Les Saisnes,13世紀末)。第二系是敦·德·梅央斯系(Le cycle de Doon de Mayence),寫封建王國的諸侯叛亂,又稱叛亂者系,重要作品有《拉烏爾·德·康布雷》(Raoul de Cambrai,12世紀)、《戈爾蒙和伊桑巴爾》(La Gormond et Isembart,12世紀初)、《列諾·德·蒙斗邦》(Renaud de Montaubant,13世紀)。第三系稱為紀堯姆·德·奧朗日系(Le cycle de Guillaume d’Orange),即加蘭·德·蒙格拉納系,寫紀堯姆及其家族勤王征戰(zhàn)的事跡,重要作品有《紀堯姆之歌》(La Chanson de Guillaume,12世紀)、《路易加冕》 (Le Couronnement de Louis,12世紀)、《尼姆城的大車》(Le Charroi de N?mes,12世紀)、《維維安的騎士事跡》(La Chevalerie Vivien,12世紀末)、《維維安的童年》 (Les Enfances Vivien,13世紀初)、《紀堯姆的童年》(Les Enfances Guillaume,13世紀初)、《阿利斯康》(Aliscans,12世紀末)、《洛吉費之役》(La Bataille Loquifer,13世紀初)、《雷努亞隱修》(Le Moniage Rainouart,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紀堯姆隱修》(Le Moniage Guillaume,12世紀)、《加蘭·德·蒙格拉納》(Garin de Monglane,13世紀)、《吉拉爾·德·維也納》(Girart de Vienne,13世紀初)、《艾姆里·德·納博那》(Aymeri de Narbonne,13世紀初)、《納博那家族》(Les Nabonnais,13世紀初)、《艾姆里之死》 (La Mort Aymeri,13世紀)等。
除了《羅蘭之歌》,較古老的英雄史詩有三部,都產生于12世紀初。一部是《戈爾蒙和伊桑巴爾》,敘述年輕騎士伊桑巴爾對國王路易的不公感到憤怒,他詛咒基督教,為英國國王、異教徒戈爾蒙效勞。戈爾蒙在這個叛徒的慫恿下入侵篷蒂厄。國王路易前往迎戰(zhàn),進行了一場血腥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持續(xù)了好幾天。戈爾蒙被路易殺死,伊桑巴爾絕望地頑抗。他在臨死前受到良心譴責,皈依了天主?!恫槔泶蟮鄢ビ洝窋⑹鲞@個皇帝在十二重臣的衛(wèi)護下,從耶路撒冷帶回許多圣徒遺物。在君士坦丁堡,國王于貢在一座魔宮接待皇帝?;实酆头▏思娂娭辛四Х?,人人聲稱能建立奇功。于貢催促他們付諸行動,否則以命相抵?;实酆退闹爻家粫r處境尷尬,但這些真誠的基督徒無所不能,天主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奇功。第三部是《紀堯姆之歌》,敘述紀堯姆的侄子維維安在拉爾尚與薩拉森人大戰(zhàn)。法國人被殲滅,維維安發(fā)誓決不后退,沖向敵人,直至戰(zhàn)死。紀堯姆突然而至,為侄子報仇。他先被異教徒打敗,但他的妻子吉布克伯爵夫人鼓勵他復仇。他再次同維維安的兄弟前往拉爾尚。這次薩拉森人被殲滅了。
帝王系包括的史詩很多。《大腳貝爾特》(Berthe au grand pied)敘述查理的母親的不幸遭遇;《梅奈》(Mainet)敘述小梅奈遭到佩潘的一些私生子的捉弄;《奧吉埃的騎士事跡》(La Chevalerie Ogier)敘述查理大帝在丹麥的奧吉埃的幫助下解放羅馬;《阿斯普爾蒙之歌》(La Chanson d’Aspremont)敘述查理大帝在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亞作戰(zhàn);《查理大帝朝圣記》已見前述;《賽斯納人》敘述查理大帝戰(zhàn)勝異教徒;《于翁·德·波爾多》(Huon de Bordeau)敘述查理大帝讓于翁經受考驗,他殺死了自己的兒子而不自知;《路易加冕》敘述查理放棄帝位,讓給兒子路易,路易得到紀堯姆·德·奧朗日的護衛(wèi)。
敦·德·梅央斯系描寫查理大帝的平叛,叛亂的諸侯有梅央斯的兒子埃蒙·德·多爾陀納以及他的孩子們。最著名的一部史詩是《列諾·德·蒙斗邦》,敘述埃蒙的四個兒子阿拉爾、列諾、吉沙爾和里沙在謀害了皇帝的侄子貝爾托萊以后潛逃。他們先后躲在阿登納的森林、加斯柯涅,在那里建造了蒙斗邦城堡。查理圍攻他們,神馬馱著他們四人,他們又在表兄弟、魔法師莫吉·德·埃格爾蒙的幫助下,逃到科隆。查理緊追而來,列諾與他講和,最后去朝圣,以贖罪愆,圣潔地死在科隆。這是根據(jù)圣徒列諾寫成的史詩?!独瓰鯛?span id="xhsp4yr" class="ss _idGenCharOverride-1">·德·康布雷》敘述10世紀康布雷和維爾芒都瓦的幾位伯爵進行的戰(zhàn)爭。拉烏爾的忠實侍從貝爾尼埃受到良心的譴責:他發(fā)過誓,不得不留在主子身邊,但他的親人卻受到拉烏爾的敵視。最后,貝爾尼埃自己也受到威脅,終于殺死了拉烏爾?!都瓲?span id="uikyn7j" class="ss _idGenCharOverride-1">·德·魯西永》(Girart de Roussillon)敘述天主懲罰吉拉爾的越軌行為,因為他長期反對自己的主子查理。吉拉爾的晚年在虔誠中度過。
第三系的主角奧朗日后來成為圖盧茲伯爵,他受到國王路易的保護,在保衛(wèi)比利牛斯山邊境、反對穆斯林的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色,很快成為傳奇人物。他孔武有力、鷹鉤鼻、食量大、有海量、樂觀、性格暴烈,但心地善良、忠于王室。奧朗日是一個南方城市,被他收復,他由此得名。關于他的事跡約有20多部史詩。維維安是他的侄子?!都o堯姆的童年》約3400~7800行,描寫小小年紀的紀堯姆隨父親同異教徒交戰(zhàn),從敵人手里救出父親。他看中了一個異教徒女子。她是個女巫,婚禮之夜,在他遇到危險時,她把他變成金球飾。最后異教徒被趕下海去?!毒S維安的童年》約5000行,描寫維維安七歲時被賣給富商,以贖回他的父親。他保持貴族天性,帶領商人奪取了一個城市,遇到了親人。最后所有人都成了騎士?!毒S維安的騎士事跡》約2000行,描寫維維安在受封騎士那天,發(fā)誓不向敵人后退一步。隨后他前往西班牙,鏖戰(zhàn)七年。最后他迎戰(zhàn)異教徒的強大軍隊,寧死不肯呼救。紀堯姆趕到時,他受了致命傷?!赌崮烦堑拇筌嚒访鑼戇@個異教徒占領的城市如何被征服;《阿利斯康》約8500行,這是維維安犧牲的地方。紀堯姆要為侄子報仇。他與巨人雷努亞相會。雷努亞的武器是一根巨大的樅樹干,他以此屢屢獲勝。不料他是異教徒國王(紀堯姆妻子的兄弟)之子,小時候被賣給了路易國王。這部史詩是維維安故事的結束。《洛吉費之戰(zhàn)》約4000行,描寫紀堯姆的侄女阿艾麗絲在生孩子時死去,她的丈夫雷努亞十分悲傷,仍然迎戰(zhàn)異教徒的巨人洛吉費。搏斗在島上進行,雷努亞獲勝了,但他的兒子被侏儒皮柯萊奪走。雷努亞后被仙女劫持到一個島上。他經過殊死戰(zhàn)斗,救出了貓形的怪物沙帕呂。他同仙女過了一夜,仙女生下魔鬼柯爾篷?!独着瑏嗠[修》有兩部,短的約3000行,長的約7500行,描寫雷努亞喪妻失子后去修行,但他很難適應修道院的規(guī)章制度。雷努亞趕走了騷擾當?shù)氐膹姳I,又去幫助紀堯姆解圍。父子二人展開戰(zhàn)斗。隨后雷努亞回到修道院。修士想除掉他,但辦不到。亨利神父秘密地改信異教,引來了敵人。修士們發(fā)現(xiàn)亨利的真相后,都站在雷努亞一邊。紀堯姆也趕來了。最后雷努亞獲勝,不久在修道院去世。雷努亞的故事到此結束?!都o堯姆隱修》有兩部,一部長1000行,另一部長6600行,描寫紀堯姆年老,決定在修道院了此一生來贖罪,但受到排擠,只得來到荒漠。他遭到異教徒的伏擊,成了囚徒,被法軍解救。然后他又去幫助國王路易,殺死異教徒巨人伊左雷,并戰(zhàn)勝魔鬼,不久死去。其他史詩還講述紀堯姆的父親、祖父和曾祖的故事?!都犹m·德·蒙格拉納》約15000行,描寫紀堯姆的曾祖得到查理大帝的同意,經過艱苦戰(zhàn)斗奪得蒙格拉納?!都瓲?span id="bvx9dt2" class="ss _idGenCharOverride-1">·德·維也納》約7000行,描寫紀堯姆的父親得到封地維也納,但查理大帝同他結怨,圍攻他七年。最后查理的侄子羅蘭和吉拉爾的侄子奧利維埃決斗,經過上帝干預,他們一起去打異教徒?!栋防?span id="pmvrvfq" class="ss _idGenCharOverride-1">·德·納博那》約4700行,描寫紀堯姆的父親自告奮勇去攻打納博那,終于擊敗異教徒,并且成了親。《納博那家族》約8000行,描寫艾姆里到了晚年,他有七子七女。他讓兒子們自謀前程。異教徒來犯,兒子們都被召回,取得對異教徒的勝利。國王路易娶了艾姆里的一個女兒。《艾姆里之死》約4200行,描寫艾姆里感到自己快死了,把兒子們召回來。但異教徒來犯,他又拿起武器,雖然戰(zhàn)勝了對方,卻被俘虜。他設計擺脫敵人,并從半人半馬的怪物手中救出眾多的異教徒少女。
此外還有十字軍系(Le cycle de la croisade),這些史詩寫于12~15世紀,其中描寫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有《安提阿之歌》(La Chanson d’Antioche)、《囚徒之歌》 (Chanson des chétifs)、《征服耶路撒冷》(La Conquête de Jérusalem)等;描寫天鵝騎士的有《天鵝之子》(Les Enfants-Cygnes)、《天鵝騎士》(Le Chevalier au Cygne)、《戈德弗羅瓦的童年》(Les Enfances Godefroi)等。14世紀中葉出現(xiàn)了第二組十字軍系,增添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故事,戈德弗羅瓦的表兄弟博杜安·德·塞布克成為耶路撒冷的國王。另外還有一組以布伊榮公爵為題材的史詩?!栋蔡岚⒅琛芳s9500行,作者是朝圣者里沙,他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目擊者。史詩經后人修改過,描寫隱修士皮埃爾聚集了六萬人,路上遭遇奧托曼帝國的蘇丹蘇萊曼和波斯蘇丹的聯(lián)軍;十字軍敗北,殘存者當了俘虜。隱修者皮埃爾逃了出來,在羅馬敘述了事情經過,促使一批貴族起來解救圣地。在戈德弗羅瓦·德·布伊榮的帶領下,十字軍戰(zhàn)勝了蘇萊曼,圍攻并奪取了安蒂俄什(在現(xiàn)今的土耳其境內)。于是異教徒各國都前來圍攻,但十字軍得到圣徒們的援助,擊敗了異教徒,有的異教徒改宗。行吟詩人格蘭多爾又續(xù)寫了《囚徒之歌》,敘述囚徒組成的六支十字軍的神奇故事。他們被判處死刑后,因柯爾巴朗在安蒂俄什城下的崩敗而獲得生機。他們一個人與兩個土耳其人對打,以證明基督徒更強有力。勝利了的囚徒前往圣地,戰(zhàn)勝了怪蛇、怪狼和異教徒,在耶路撒冷與戈德弗羅瓦會師。《征服耶路撒冷》約5200行,描寫十字軍看到耶路撒冷時的激動。隱修士皮埃爾的第一批同伴擔任前鋒,城市在第五次攻擊時陷落,十字軍對異教徒大肆屠殺。戈德弗羅瓦做了耶路撒冷的國王。貴族組成的隊伍走后,十字軍又受到異教徒的包圍,異教徒得到撒旦的幫助,而十字軍得到天使的幫助,獲得了勝利?!短禊Z之子》描寫一個國王有七個兒子,生于同一天,他們的脖子上都掛著一根銀鏈。王太后想殺死他們,他們受到一個隱修士的收養(yǎng)而免于一死。一個管森林的人發(fā)現(xiàn)了其中六個孩子,便向王太后報告,她奪走了他們的銀項鏈,他們馬上變成天鵝,飛往父親的魚塘。第七個孩子埃拉斯長大后設法讓兄弟們獲得項鏈,但其中一根項鏈被熔化了。這只天鵝待在埃拉斯的船上,于是埃拉斯被人稱作天鵝騎士。《天鵝騎士》敘述他返回故土,抗擊薩拉森人,娶親生女。但他妻子問起他的出身,違反了諾言,埃拉斯坐在天鵝導航的船上離去?!陡甑赂チ_瓦的童年》敘述埃拉斯之女伊德嫁給布洛涅伯爵,生了三個孩子:于斯塔什、戈德弗羅瓦和博杜安。戈德弗羅瓦成了布伊榮公爵,有個神父向他預言他要遠征耶路撒冷。后世塔索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夏多布里昂的《從巴黎到耶路撒冷紀行》和瓦格納的《羅恩格林》都有這組故事的回響。
洛林系(Le cycle des Lorrains)包括《洛林人加蘭》(Garin le Loherain,12世紀末)、《埃爾維·德·梅斯》(Hervis de Metz,13世紀初)、《熱貝爾·德·梅斯》(Gerbert de Metz,13世紀初)、《昂塞依斯·德·梅斯》(Anséis de Metz)、《榮,或名弗羅蒙丹的復仇》(Yon ou la vengeance Fromondin)。第一部和第三部提出了兩大家族斗爭的起因和性質?!栋柧S·德·梅斯》約10000~12000行,敘述未來的梅斯公爵以及他的三個子孫埃爾維、加蘭、貝貢的童年。梅斯公爵因揮霍而負債累累,不得不把公爵領地賣給蒂埃里,并將女兒嫁給他。他們的兒子埃爾維被送到市集去實習,但他沒有表現(xiàn)出父親的經商才能,他花掉了委托給他的錢,帶回一個女奴貝婀特麗絲,并娶了她。年輕夫婦被逐,躲在領地的城市邊上蒂埃里的一個私生女家中,生下加蘭、貝貢和一個女兒。埃爾維使主人破產,自己做了商人。他根據(jù)妻子的話到蒂爾去賣掉一匹很貴的布,上面繡著貝婀特麗絲的身世。原來她是蒂爾國的公主,正當她要嫁給西班牙國王時被劫持了。洛林公爵接待了她,她和埃爾維舉行了隆重的婚禮。貝婀特麗絲多次被她的父親和丈夫搶來奪去。在梅斯的圍城戰(zhàn)中,年輕的加蘭和貝貢參加了戰(zhàn)斗。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史詩敘述到商業(yè)活動對貴族的幫助?!堵辶秩思犹m》約14700行,敘述埃爾維扶植新王佩潘登基。在土耳其人的圍城戰(zhàn)中,他戰(zhàn)死了。加蘭和貝貢被送到宮廷。在一次狩獵中,國王賜給他們加斯柯涅。他們屢次獲得封賞,卻遭到阿德雷之子弗羅蒙的嫉妒。在一次宮廷的爭斗中,阿德雷被殺。洛林家族與波爾多家族對峙,但王國受到匈牙利人和薩拉森人的入侵。諸侯紛爭不斷。貝貢被害,加蘭也被暗殺?!稛嶝悹?span id="4rj2sqj" class="ss _idGenCharOverride-1">·德·梅斯》約15000行,敘述加蘭之子熱貝爾和貝貢之子埃爾莫和蓋蘭以及埃爾維的另一個外孫莫伏瓦贊的復仇。弗羅蒙聯(lián)合異教徒攻打他們。他的兒子弗羅蒙丹被熱貝爾打敗,暫時當了修士。波爾多和洛林兩個家族同意聯(lián)合對付異教徒。弗羅蒙被殺死。熱貝爾在加斯柯涅戰(zhàn)斗時被公主召回成親,當了國王,隨后取得多次征戰(zhàn)勝利。他用弗羅蒙的腦殼做了一只杯子,請弗羅蒙丹喝酒。這個惡作劇又引起戰(zhàn)爭。弗羅蒙丹殺死埃爾莫,躲進西班牙的一所修道院,當了修士。熱貝爾在妻子去世后,前去搭救艾姆里·德·納博那的女兒,并與她結婚。幾年后在朝圣途中,熱貝爾和兄弟們遇到了弗羅蒙丹,殺死了他?!栋喝了?span id="dm4awd4" class="ss _idGenCharOverride-1">·德·梅斯》約14600行,敘述弗羅蒙丹死后,呂迪殺死了熱貝爾。熱貝爾的兒子昂塞伊斯聯(lián)合他的堂表兄弟,與呂迪的家族對壘。呂迪后來被自己的丈夫殺死。洛林的一族取得了勝利。但是,在天神的示意下,昂塞伊斯的一個手下人殺死了他。他的母親不得不嫁給弗羅蒙丹的一個表兄弟,生了九個孩子。國王佩潘與貝爾特結婚,禿頭查理誕生?!稑s或弗羅蒙丹的復仇》約6700行,敘述敦·德·梅央斯要復仇,而洛林家族聚集在巴黎,等待兒子獲得騎士稱號,并與呂迪對峙。王后支持洛林家族,讓和平維持了17年。敦·德·梅央斯重新起作用。在埃爾莫的宮廷中,兄弟鬩于墻,熱貝爾被埃爾莫的長子所殺(得到呂迪的贊同)。熱貝爾的兒子被封為王,而他的兄弟通過婚姻成了加蘭·德·蒙格拉納,于是重新對埃爾莫的兒子們開戰(zhàn)。
內容與形式 英雄史詩在早期是一種借古喻今的文學,它借取加洛林王朝和墨洛溫王朝的歷史,反映出從11世紀末開始的法國封建社會趨向統(tǒng)一的愿望和現(xiàn)實。當時的法國,封建割據(jù)極為嚴重,封建領主在自己的封地內稱王稱霸,有的大貴族領地遠遠超過王室領地,他們并不服從王權,因此加強中央集權就成為歷史的要求。
同這個要求相適應,應運而生的英雄史詩,首先歌頌帝王的武功。在8世紀建立了統(tǒng)一帝國的查理大帝于是以理想的帝王形象出現(xiàn),不少英雄史詩詠唱他一生的重大事件和驍勇表現(xiàn),描繪了他在西班牙、意大利、薩克森的主要戰(zhàn)役。從小他就要為了獲得皇位,反對私生子(《梅奈》)。在《查理大帝朝圣記》中,他去朝拜圣地耶路撒冷,回來路上經過君士坦丁堡,依仗圣徒遺物做出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遠勝過那里的于貢國王。《羅蘭之歌》和《賽斯納人》敘述了他戰(zhàn)勝異教徒的斗爭。這樣一個近乎神化的帝王,是強大王權的象征。
與此同時,英雄史詩也歌頌了忠臣。除了羅蘭,英雄史詩集中歌頌了紀堯姆。以紀堯姆為題材的史詩其藝術魅力僅次于《羅蘭之歌》。在《路易加冕》中,他維護年幼的路易,挫敗企圖攝政的諸侯。他在打退異教徒的戰(zhàn)斗中被砍去鼻尖,得了“短鼻子紀堯姆”的綽號。他和侄子維維安以弱勝強,打敗了薩拉森人。面對強敵,妻子鼓勵他:“我寧愿看到你戰(zhàn)死沙場,也不愿看到你辱沒了門第”(《紀堯姆之歌》)。在《尼姆城的大車》中,他雖然得不到國王封賞,仍然對國王忠誠,設巧計將士兵藏在鹽桶內,用牛車拉入城中,攻占了城市。紀堯姆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在英雄史詩中,不僅封臣對國王要忠誠,附庸對領主也要絕對忠誠。在《拉烏爾·德·康布雷》中,貝爾尼埃一旦成為拉烏爾的附庸,便說:“拉烏爾老爺,我曾經是你的朋友,我現(xiàn)在成了您的人;今后我對您只有忠心耿耿。我對天主起誓,何時何地都不辱沒您和違拗您。”他的母親責備他跟著拉烏爾攻打自己的父親和叔父,他回答:“我的老爺拉烏爾即令比猶大更忘恩負義,仍然是我的老爺?!笔吩娨钥隙ǖ目谖琼灀P這種忠誠觀念。因為“誰出賣了老爺,就是否認天主”。封建社會的忠誠觀念乃是封建等級制的思想基礎,封建王權賴以存在的精神支柱之一。12世紀初,法國國王對封建諸侯提出了效忠的要求,英雄史詩形象地反映了這種狀況。
與此相適應,英雄史詩譴責了諸侯的叛亂,反對諸侯之間的混戰(zhàn)。在《拉烏爾·德·康布雷》中,拉烏爾從小被剝奪了父親的封地,皇帝答應他,一有空缺便封賞他。而他看中了他的附庸埃貝爾·德·豐芒都瓦的封地,引起雙方激烈的沖突。貝爾尼埃一開始忠于拉烏爾,直至拉烏爾燒死自己當修道院長的母親和其他修女后才離開他,最后他殺死了拉烏爾。而同樣是“叛逆”的貝爾尼埃也在拉烏爾喪身之處被拉烏爾的親屬所殺?!陡隊柮珊鸵辽0蜖枴访鑼懸辽0蜖栆驗閲醪还?,效忠異教徒的國王戈爾蒙,將戰(zhàn)火蔓延到家鄉(xiāng),最后懺悔而死?!读兄Z·德·蒙斗邦》則描寫埃蒙的四個兒子的故事。他們與國王和周圍的貴族混戰(zhàn)一場,企圖報復,他們的行動失去“制約”,因而也受到應有的懲罰。恩格斯正確地指出這些史詩寫的是“地方英雄以及他們對中央政權的抵抗”4。叛亂的諸侯最后以失敗告終,王權宣告勝利。
由此看來,英雄史詩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它宣揚了王權高于一切的觀念:帝王是英明正確的;即使君主并不賢明,諸侯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權益而叛亂,那樣也不行。叛亂是犯上,要受到譴責。史詩反對封建社會的一切敵人,包括對西方一度構成威脅的異教勢力。史詩同“十字軍東征”相結合,大量描寫基督教徒以弱勝強,打敗異教徒的事跡。這種濃厚的政治色彩必然受到王權和教會的大力支持。在當時書寫工具十分昂貴的條件下,將幾千行的詩句寫在羊皮紙上并非易事,單靠個人是難以完成的。另一方面,鞏固封建中央集權制,削弱諸侯勢力,使社會獲得安定,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穩(wěn)定,符合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所以英雄史詩的流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一兩百年內,它從北方迅速蔓延到南方,達到鼎盛局面,就絕不是偶然的。
英雄史詩是長篇敘事詩,從1000行左右到20000行以上。英雄史詩最初采用十音節(jié)詩,押諧音,即押最后的元音韻,而與輔音無關(如visage、face都算押韻),后來發(fā)展成十二音節(jié)詩(即亞歷山大體)或八音節(jié)詩。詩行中間有一停頓,成為四音節(jié)加六音節(jié)的形式。段落長短不齊。
如此繁榮的文藝形式不僅對后來的法國文學而且對歐洲文學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雨果的《歷代傳說》大量從英雄史詩中取材。北歐的《卡拉瑪根斯薩迦》,西班牙的《羅曼采蘿》,意大利博亞爾多的《戀愛的羅蘭》,阿里奧斯托的《瘋狂的羅蘭》都與英雄史詩不無關系,雖然有的思想內容已完全不同。而遠至匈牙利、希臘和俄國,則有英雄史詩的改寫本流傳。
二、《羅蘭之歌》
《羅蘭之歌》 (La Chanson de Roland,約1100年)是最古老,也是最優(yōu)秀的一部英雄史詩。目前發(fā)現(xiàn)了幾種手抄本,其中以1837年發(fā)現(xiàn)的、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手抄本最為出色。這份手抄本共4002行,291節(jié),十音節(jié)詩,約寫于12世紀,用盎格魯—諾爾曼方言寫成。該手抄本的最后一行詩寫道:
Ci falt la geste que Turoldus declinet.
杜羅爾德創(chuàng)作(或抄寫、詠唱)的史詩到此結束。
最后一個詞是關鍵,這個詞含有“編寫”“抄寫”“詠唱”等多重意思,因此,杜羅爾德究竟是作者、抄寫者還是鬻歌詩人,不得而知。
內容 全詩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加奈隆叛敵的經過。查理大帝經過七年征戰(zhàn),征服了西班牙。只剩下薩拉哥斯城的國王馬席斯仍在頑抗。馬席斯設下求和詭計。羅蘭提議讓他的繼父出使敵營。加奈隆認為繼子欲置他于死地,便向馬席斯獻計,襲擊查理大帝班師回朝的大軍后衛(wèi)。然后加奈隆又向查理大帝提出讓羅蘭統(tǒng)率后衛(wèi)。第二部分寫羅蘭英勇戰(zhàn)死。馬席斯率十萬之眾在荊棘谷突襲羅蘭的后衛(wèi)部隊。羅蘭直至兩萬騎兵瀕于覆沒才吹響號角求援。查理大帝回師擊潰異教徒的軍隊,獲取了薩拉哥斯。這是史詩的主體部分。結尾敘述審判加奈隆。通過比武決定了加奈隆的命運:四馬分尸。
這個故事與史實大相徑庭。據(jù)埃然亞爾的《王室年鑒》記載,778年8月15日,年輕的國王查理到西班牙,援救一個穆斯林首領,反對科爾多瓦。查理率師從西班牙返回時,他的后衛(wèi)部隊在比利牛斯山遭到巴斯克或加斯孔山民的襲擊,羅蘭伯爵戰(zhàn)死。查理蕩平了邦普呂納城,卻在薩拉哥斯受挫。
《羅蘭之歌》只是借取史實的一點根據(jù)加以鋪陳而成。它集中反映了要求統(tǒng)一法蘭西,建立鞏固的封建王國的愿望。恩格斯指出:“這個歌里歌唱了查理個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法蘭西的統(tǒng)一 —— 一個還不存在的封建王國?!?span id="jziguyu" class="qms _idGenCharOverride-6">5這個論斷深刻地指出了史詩的思想意義。從卡佩國王開始,王室便不斷謀求擴大控制諸侯領地。有些諸侯由于窮奢極侈,入不敷出,不得不借貸或出賣土地,或允許城市獲得自由。王室領地正處于塞納河和盧瓦爾河邊,為交通要道。商人紛紛借錢給國王,以獲得交通和貿易的便利,王室漸富,力量變得強大。從菲利普·奧古斯特(1180~1223在位)起,王權的鞏固取得了明顯的進展。13世紀初,他征服了諾曼底、安茹、都蘭和梅納等地。路易九世(1226~1270在位)繼續(xù)擴大戰(zhàn)果,1259年從英王手中奪回大部分英軍占據(jù)的土地。另一方面,王室用聯(lián)姻的辦法吞并諸侯領地:1183年菲利普二世靠聯(lián)姻掌握佛蘭德爾伯爵領地,1272年王室吞并圖盧茲伯爵領地,1285年香檳地區(qū)落入“美男菲利普”(1285~1314年在位)手中。1283年國王購買了馬孔伯爵領地。1100~1313年,王室征服了15個省,1340~1481年又征服了10個省,控制了大半領土。游離在外的諸侯領地主要分布在東部、西部和西南部的邊沿地帶。與此同時,國王極力完善國家機器,明確國王的最高權力地位。1260年,立法載明:“法國的國王是他的王國的皇帝”,置國王于封建統(tǒng)治金字塔的頂端。路易九世宣稱:“法國只有一個國王?!彼O立行政和軍事管理機構以及法院,國王的咨詢機構定期研討世俗和宗教事務,派出軍官控制城市商務?!懊滥蟹评铡备切Q:“君主是人間法律的化身”“君王所滿意的,具有法律效力。”他反對教皇干預法國的事務,國王在他的國土內是至高無上的。他戰(zhàn)勝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擁立波爾多大主教為教皇,教皇領地遷至阿維庸。這表明了王權的進一步擴大。王權的鞏固經歷了漫長的幾個世紀才最后完成。百年戰(zhàn)爭以后,路易十一(1461~1483在位)經過十多年的斗爭,終于獲得了布戈涅、皮卡第和普羅旺斯等地。由此看來,史詩描寫的是剛開始形成封建王國的歷史進程,它憧憬和謳歌的是理想的封建王國—— 一個統(tǒng)一的法蘭西。
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法蘭西,需要有一個英明的國王。查理顯然是一個理想的君主。這個國王當政時間很長,有40多年之久,他建立了一個雖然不很鞏固,版圖卻十分廣闊的帝國。在史詩中,他英勇善戰(zhàn),深謀遠慮;他集合了西方基督教徒的一切力量,成為天主的寵兒;他并不專權武斷,而是樂于傾聽謀士的建議;他以勇敢來評判人;他富有情感,損失大將和親人后潸然淚下;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受到天主的啟迪,是天主的戰(zhàn)士;他能衡量自己的弱點。這樣一個集中了一切美德的國王,自然有能力實現(xiàn)統(tǒng)一王國的大業(yè)。
史詩的中心問題是國土的統(tǒng)一。和統(tǒng)一相聯(lián)系,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祖國的概念產生了。史詩充滿熱情地描繪大軍看到法蘭西土地時的激動:“當他們踏上祖先的土地,看到他們主上的領土加斯柯涅時,他們想到自己的封地和領地,想到他們的女兒和高貴的妻子。沒有人不潸然淚下?!笔吩姺磸驮伋翱蓯鄣姆ㄌm西”。法蘭西的土地和法蘭西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崇高而親切的概念。戰(zhàn)士們甘愿為它拋灑熱血,維護它的尊嚴。史詩的主人公羅蘭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他既忠于查理大帝,也忠于法蘭西。面對強敵,他想到不讓“可愛的法蘭西落到恥辱中”,不讓“法蘭西喪失它的價值”“為主上要赴湯蹈火,甘受嚴寒和烈日的磨煉,拋盡血肉也是應當”。他不愿吹響號角求救,表現(xiàn)出英勇無畏、以一當十的精神,決心血戰(zhàn)到底,維護法蘭西的榮譽。這是史詩以想象充實歷史之處,也是史詩著力渲染,達到高潮的篇章。史詩這樣描繪羅蘭的死:
他面朝下躺在綠草地,
身下劍和號角放在一起;
他的頭轉向異教徒。
這樣做他是滿心希冀,
查理和全軍戰(zhàn)士會說
可愛的伯爵得勝而死。
這個場面表達了:法蘭西高于一切,為它而死是壯烈的捐軀,雖死猶榮。史詩把統(tǒng)一法蘭西的思想升華到崇高的境界。叛徒加奈隆背叛了主子,也就背叛了所有的法蘭克人,因此受到了史詩的譴責。
藝術特點 《羅蘭之歌》的藝術特點是簡樸而崇高。史詩的結構很簡單:從頭至尾原原本本地敘述下來。狀物敘事也很簡單:沒有修飾性的描寫,往往集中在戰(zhàn)斗場面的描述上,這些場面大多是雷同的。人物幾乎沒有內心活動,說話和議論很少,人物性格或特點只用一個形容詞來表達:“羅蘭英勇,奧利維埃明智?!痹姼杩偸峭ㄟ^人物的行動來表現(xiàn)他們的思想。描寫風景也只用一個形容詞:“山巒高聳,深谷幽暗?!闭驗榫哂羞@種樸素無華的簡單,《羅蘭之歌》便顯得十分古樸;這種古樸襯托出人物和事件的崇高。值得注意的是,史詩描寫的并非真實存在的世界,帶有浪漫的色彩。戰(zhàn)斗者都具有超人的膂力,能一劍將人劈成兩半,因為他們的劍鑲滿圣徒遺物,擁有神奇的力量。他們往往是超人:查理有200歲,胸前飄著一把白花花的胡子;羅蘭不是被敵人殺死的,他是因為吹號角用力過猛,脹裂了太陽穴。這些神化人物的手法使《羅蘭之歌》的風格顯得高古拙樸。這正是早期文學的特點。
《羅蘭之歌》善用民歌的對比和重疊法。為了襯托羅蘭的剛烈倔強,史詩塑造了一個歷史上并無其人的奧利維埃,他的特點是明智,他三次勸告羅蘭吹響號角,因為他清醒地看到敵人過于強大;羅蘭的驍勇和倨傲造成了他的不幸,他有點勇而無謀。這樣對比寫出了不同類型的人物。在次要人物中,叛徒加奈隆寫得較為細致。他的思想和行動與羅蘭也構成對比。他的叛變是一步步形成的:起先他埋怨羅蘭推舉他出使敵方,隨后馬席斯以死相威脅,他貪生怕死,走上了叛變的道路。重疊法是史詩常用的方法:奧利維埃三次勸羅蘭的話大同小異,第一次他說:“羅蘭兄弟,吹響你的號角吧;查理會聽見的,部隊會返回。”第二次他說:“羅蘭兄弟,吹響你的號角吧:查理會聽見的,他會讓部隊返回;他會帶領部將來援救我們?!钡谌嗡f:“羅蘭兄弟,吹響你的號角吧;經過港口的查理會聽見的。我向你起誓,法國人會回來。”而羅蘭的三次回答也是這樣同中有異。這種重疊造成加強的效果,像聲音一樣回蕩不絕,在聽眾心中引起一次又一次的撞擊。
此外,《羅蘭之歌》在結構上十分明晰,史詩分陳述、叛變、激戰(zhàn)、復仇等部分,脈絡清楚,又非常均衡,顯示出詩人講故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