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論三位一體(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作者名: (古羅馬)奧古斯丁本章字數: 2802字更新時間: 2020-08-24 15:56:16
第6章
討論上帝在西奈山賜予摩西的特別的顯現;由于作者感到難以對《圣經》中說到上帝的“面”或“背”的地方作出別的解釋,就采取了寓意解經法或至少是類型解經法(Topologically)。
28.再看后來主是怎么對摩西說的:“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主說,看哪,在我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望臺上注49,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然后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33:20-23)。這通常被認為是預表主耶穌基督,“背”即指他的肉身,由童貞女所生,死而復活。這么說并非是不適當的。他的這一肉體或人性之所以可恰當地稱為他的背,要么是因為它是必死的,是后出的,是在他不朽神性的后面的,要么是因為在后期取了這肉身。這樣,他的面當然是上帝的形象,就是那“不以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腓2:6)上帝的形象了,人是決不能看見后還仍然存活的。為何人見了它就會死,也許原因之一是像使徒所說,我們要在今生以后才會“面對面”地看見他(林前13:12)——在今生“我們與主相離”(林后5:6),并且“這必朽壞的身體壓迫靈魂”(詩39:61),正如《詩篇》論今生時所說:“活著的各人真是全然虛幻”(詩39:5),以及:“因為在你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詩143:2),約翰也說,在今生“還未顯明將來如何,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壹3:2),他這么說確是指今世以后而言,那時我們要償還死的債,領受復活的應許。
為何人見了他的面便不得活,另一個原因也許是,甚至在今生,我們在多大的程度上以屬靈的方式領會到了上帝那藉以創造萬物的智慧,就在多大的程度上在物欲上死了;既然認識到這世界對我們是死的,我們也對這世界是死的,并和使徒一同說:“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對這種死,使徒在別處還說:“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為什么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規條呢?”(西2:20,21),所以沒有人能看見上帝的面即上帝智慧的顯現而仍活著,就不是沒有原因的了。
凡“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太22:37)的人,都渴望得見;凡愛鄰舍如同自己的人,也要盡力使鄰舍得見。“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 40),這在摩西身上體現出來了。當對上帝的熾熱的愛促使他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將你自己指示我,好在你眼前蒙恩”之后,他馬上又因愛鄰舍而說:“好叫我知道這民是你的民”(出33:13)。所以每個有理性的人都渴望得見,渴望愈切,那人就愈純潔;那人愈純潔,就愈升到屬靈的事;愈升到屬靈的事,就愈向屬血氣的事死。但當“我們與主相離,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后5:7),我們就應當憑著這信看見基督的背即他的肉身;站在那由磐石所象征的堅定的信仰之基上,并且從安全的望臺即大公教會看見他的肉身。關于大公教會,經上是這么說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太16:18)。因為我們愈愛我們所切望得見的基督的面,就愈從他的背知道基督是怎樣先愛我們的。
29.至于他的這個肉身,正是對它的復活的信,使我們得救并稱義。保羅說:“你若口里認耶穌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從死里復活,就必得救”(羅10:9);又說:“他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4:25)。所以,正是主身體的復活給我們的信仰以價值。因為甚至不信者也相信他受難,身體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信他的身體復活了。我們堅信他的身體復活了,好像是從穩固的磐石觀看這件事,因此我們帶著確實的盼望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因為我們盼望著,那正確的信仰使我們確信已在作為我們的頭的基督里成就的事,也在我們這些作他肢體的里面成就。因此他不會叫人看見他的背,除非當他經過的時候——好叫人相信他身體的復活。因為希伯來文Pasch翻譯出來,就是“逾越”(經過)的意思。因此使徒約翰也說:“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約13:1)
30.不過,有些人雖然相信這,卻不是站立在大公教會里面,而是屬于分裂派異端的,這樣他便不是從“他的地方”看見主的背了。主說:“看哪,在我這里有地方,你要站在磐石上”(出33: 21),這是什么意思呢?地上真有什么地方,是在主那里的?這豈不是指以屬靈的方式接近主么?主“大有能力從地極的這邊達到那邊,并且溫和地治理萬物”(智8:1);經上還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難道還有什么地方不是在主那里的嗎?但顯然大公教會便是“他的地方”。人在教會里就是站在磐石上,在那里看見主逾越(即經過),看見主的背(即他的身體),并且相信他復活了。
經上說:“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出33:21-22)。真的,在主的尊嚴經過的時候,在主復活并升天的榮耀里,我們得以立在磐石上。那時彼得站立得穩,所以他有膽量傳揚基督,但在他站立得穩以前,他因懼怕而三次不認主(太26: 70-74)。從前他雖已由預定被安置在磐石的望臺上,但主的手仍遮掩他,免得他看見。因為他就要得見他的背,而他還沒有“經過”,即還沒有從死里復活,還沒有從復活得榮耀。
31.至于《出埃及記》接下來所記的“我經過的時候,我必用我的手遮掩你,然后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出33: 22-23),是指那由摩西所代表的諸多以色列人,在主復活以后相信了他,好像他的手從他們眼前收回,他們就看見了他的背。使徒馬太通過援引以賽亞的預言:“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太13:15;賽6:10),也說到了他們的眼被遮掩。最后,《詩篇》作者可說是在以他們的名義說話:“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詩32:4)。所謂“白日”也許是指他行了許多神跡,他們卻不認識他;所謂“黑夜”是指他受苦而死,他們更確認他像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一樣被剪除了。但他既已經過,使他們看見了他的背,使徒彼得又是向他們傳講“基督本當受苦”復活(路24:26),他們便因悲痛和悔恨覺得“扎心”了,受了洗(徒2:37, 41),從而應驗了某首詩開頭所說的,“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32:1)。所以經上說“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詩32:4)之后,現在就好像主已經經過了,將手收回了,使他的背被看見了,于是我們就聽見了一個人因信基督復活而悔改得赦免的悔悟的聲調:“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干旱。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主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詩32:4-5)。
不管怎樣,對摩西的故事都需要作如此這般的解釋,因為我們不應被拘守字面意思的物質論罩住,想象主的面是不可見而他的背卻是可見的。當然二者在他所取奴仆的形象中都是可見的;但我們決不可認為上帝的形象也是如此!我們決不可設想上帝的圣言和智慧既有面,又有背,像人的身體那樣,或者其顯現要經歷空間的運動或時間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