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封信:關于貴格會信徒
- 哲學書簡(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伏爾泰
- 2970字
- 2020-08-18 16:28:10
我認為,既然這群人是如此不同尋常,其學說和歷史定然值得一個理性之人的探究。為了了解他們,我去找了一個英國最負聲望的貴格會信徒。他在商業界拼打過三十年,然后覺得人的財產和欲望總該有個局限,便退避在離倫敦不遠的鄉下。我到他的退居之地去拜見他。他住的房子不大,但是建得很好,干干凈凈,并不見有什么裝飾。這位貴格會的信徒是個清清爽爽的老頭兒,從來不曾生過什么病,因為他從來就不曾有過激情和嗔癡。其神情之高貴和親和,是我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他像所有的貴格會信徒一樣,穿著兩邊沒有折縫、衣袋和袖口上沒有扣子的長衫,戴了一頂大帽子,帽檐下垂,這和我們的教士們一樣。他戴著帽子接待我,也不鞠躬,便照直向我走過來;但是,他臉上的表情卻十分開朗,十分有人情味,勝過那種將一條腿向后一蹬,把本來應該戴在頭上的帽子拿在手上的習慣禮法。他對我說:“朋友,我看你是個外國人,如果我能為你效勞,請只管開口講。”我按照我們的習慣,彎一彎腰,將一條腿向前略微挪出一步,對他說:“先生,我的好奇沒有讓你感到不快,我很高興,請不吝賜教,把你們的宗教對我說一說,我會感到不勝榮幸。”他回答我說:“貴國的人言辭太過恭維,禮數太多。但我還不曾見過像你一樣好奇的人。請進來,我們先一起吃晚飯吧。”我又說了幾句不合宜的恭維話,因為人的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的。我們的晚餐健康而簡單,飯前和飯后都有祈禱。飯后,我便開始向對方提出問題。我首先提的,就是善良的天主教教徒們向胡格諾派的信徒提出過不止一次的問題。我對他說:“先生,你行過洗禮嗎?”“沒有,”貴格會的信徒回答我說,“而且我的同道兄弟們也都沒有行過洗禮。”“那是為什么呢,真見鬼,”我又說,“你們難道不是基督徒嗎?”“孩子,你別著急。我們是基督徒,而且都在想方設法,要做個好基督徒。但是我們不認為,所謂基督教,就是向人的頭上灑點涼水,再加上點鹽。”我對他這樣褻瀆宗教感到忍無可忍,又說:“那可真該死,你們難道忘了,耶穌基督是由約翰施洗的?”“朋友,你先別著急,”貴格會的信徒又和顏悅色地對我說,“我還有一點要說明呢。基督接受了約翰的洗禮,但是基督從來沒有給任何人行過洗禮。我們不是約翰的信徒,而是基督的信徒。”我說:“唉,可憐的人啊,你如果生活在有宗教裁判所的國家,恐怕早就被送上火刑堆燒死了。哎,看在上帝的份上,讓我來給你施洗,讓你成為真正的基督徒吧!”“如果這樣做能夠讓你感到滿意,”他神色凝重地又說,“這倒也不算什么事。我們不會因洗禮的儀式而譴責任何人。但是,我們認為,那些宣稱自己信仰全圣全靈的宗教的人,應當盡可能地戒絕猶太教的儀式。”“你這又是胡說了,”我叫道,“怎么是猶太教的儀式!”“是的,孩子”,他接著說,“這就是猶太教的儀式,今天,有些猶太人有時候還在實行約翰的洗禮。你去查一查古代的歷史就會知道,古希伯來人很久之前便在實行這種儀式,正如當時的以實瑪利人[25]便盛行去麥加朝圣一樣。約翰只不過是重新恢復了古人的做法而已。耶穌的確接受了約翰的洗禮,也接受了割禮。但是洗禮和割禮都應該廢除,代之以基督的洗禮,基督的洗禮是圣靈之洗禮,能夠拯救人。因此,先驅者約翰說: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但在我之后會有別人,他比我更加強大,我為他提鞋都不配;他將用火和圣靈為你們施洗。所以外邦人的偉大使徒保羅,曾寫信對哥林多人說: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因此,這個保羅一向只用水為兩個人施過洗禮,而且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施洗的。他為信徒提摩太施行過割禮。其他的使徒為自愿者施割禮。你行過割禮嗎?”貴格會的信徒又問道。我回答說不曾有此榮幸。于是他說:“那么,朋友,你是沒有施過割禮的基督徒,我是沒有施過洗禮的基督徒。”
這位神圣的貴格會信徒就是這樣,貌似有理地曲解了圣經上的三、四段話。看起來,這幾段話似乎對他的教派是有利的。但是他真心實意地忘記了,還有很多其他的段落,都是對他的教派不利的。我并沒有反駁他。一個鬼迷心竅的人,你是沒有辦法說服他的,正好比你不能冒冒失失地向一個人說出他的情婦有什么缺點,不能向試圖打官司的人指出他的訴訟有什么缺陷,也不能向自信得到神啟的人講什么道理。因此,我開始提別的問題。“關于領圣體,”我又說,“你們是怎么實行的呢?”“我們不領圣體,”他說。“什么,你們不領圣體?”“我們除了在心里與上帝相通之外,從不舉辦領圣體的儀式。”說著,他又向我引述《圣經》,洋洋灑灑地講出一大堆反對領圣體的道理,其講話的口吻似心有靈犀一般,想向我證明,所有的圣禮無一不是人們憑空臆造出來的,而且福音書中根本就沒有出現過“圣禮”這個詞。他說:“請原諒我的無知,我說的這些,遠遠不及我的宗教可以提供的證據。不過,在羅伯特·巴克萊[26]闡述我們的信仰的書中,你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證據。這是世上最好的一本書。我們的敵人也認為這本書很危險,這就證明,這本書是多么合乎理性。”我向他保證會讀一讀這本書。聽了我的話,貴格會的信徒以為我已經改宗信了他的宗教了。
然后,他又用不多幾句話,向我說明了他的宗派之所以受到其他教派蔑視的幾點特殊之處。“你要承認,”他說,“當你禮數周到地向我表示客氣的時候,我沒有脫帽行禮,也沒有假模假式地回應你的客套話,你一定忍不住笑話我了。但是,我看你是個見多識廣的人,不會不知道,在基督的時代,人們是不會可笑地咬文嚼字,來講究客套的,‘你’就是‘你’,沒有‘您’的稱呼。對愷撒·奧古斯都[27],人們說:‘我愛你,請你……,謝謝你。’即使有人稱他先生,或者稱他多米努斯[28],他也不會覺得不高興。只是在愷撒之后很久,才有人想到用‘您’來代替‘你’,好像這樣,被稱呼的人就不一樣了,而且濫用一些不恰當的稱號,比如‘偉大的……’、‘卓越的……’、‘神圣的……’,正好比土里的一些蟲子,懷著深深的敬意和無恥的虛偽,用這些稱號來稱呼其他的蟲子,并保證自己是卑微和聽話的奴仆一樣。正是為了防止這種可恥的言不由衷的行為,這種互相吹捧的做法,我們才毫無分別地用‘你’稱呼國王和修鞋匠,我們才不向任何人行禮,因為我們對人只有仁愛,對律法只有尊敬。
“我們穿的衣服也與其他人略有不同,目的是為了不斷提醒我們,不要和其他人一樣。其他人顯示著他們的尊嚴,而我們身上只有基督徒的謙遜。我們遠離娛樂場所、劇場、賭場,因為我們心中應該只有上帝,要是被這些瑣事所縈繞,那豈不遺憾。我們從來不發誓,哪怕是在法庭上。我們認為上帝的名字不應當在人們無謂的爭執中被褻瀆。當我們為了別人的事而不得不出庭作證時(我們自己是從來不打官司的),我們只用‘是’或者‘不是’來確認事實,而法官也僅憑我們說的話而相信我們,我們不像有些基督徒,即使把手放在福音書上,也會立偽誓。我們從來不去打仗,不是我們怕死,相反,我們祝福會讓我們歸于萬有之有的時刻。我們不去打仗,是因為我們不是狼,不是虎,不是狗,我們是人,是基督徒。我們的上帝要求我們連敵人也要愛,要求我們苦而無怨,無疑不會讓我們漂洋過海去殺害自家兄弟的,因為一些穿著紅色衣服的劊子手,頭戴兩尺高的帽子,手拿兩根小棍子,一邊敲打用驢皮繃成的鼓,招搖過市,招募公民去打仗。等到戰勝歸來,整個倫敦燈火通明,鞭炮在天上炸開一片片火花,空氣中充斥著感恩的歌聲、鐘聲、管風琴聲、彌撒的唱經聲時,我們卻為使公眾歡呼雀躍的屠殺而默默地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