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瑜伽解剖書4:身體倒立及手臂平衡體式
- (美)瑞隆
- 1193字
- 2020-08-24 18:56:01
誘發式伸展(促進伸展)
FACILITATED STRETCHES
誘發式伸展非常有用,即便不了解背后的科學原理,也無礙你將其融入練習之中。不過,若能確實掌握每一原則背后的生理學原理,練習效果就會更好,因為無論在心理層面或身體層面,都會有助于你將它們輕松整合到一起。
誘發式伸展,就是刻意收縮我們想要拉長的肌肉。這會提高肌肉-肌腱連接處的張力,而肌肉-肌腱連接處有個神經感受器叫高爾基腱器,在偵測到張力異常時,便會發送信號通知脊髓。中樞神經系統則扮演調停人的角色,為了避免情況惡化發生危險, 便趕緊給收縮的肌肉下達抑制信號,也就是所謂的放松反應。接著,趁放松反應后的短暫空檔去伸展肌肉,創造新的“固定長度”。
從肌肉固定長度可看出該部位的柔軟度。肌肉變長或縮短,完全是為了適應我們平常生活中的運動模式。例如,正在接受訓練的鐵人三項運動選手,每天規律騎乘單車,長期維持髖部屈曲姿勢(久坐不動的人也一樣)。這些人由于長時間屈髖,髖部屈肌的固定長度會縮短,為了恢復肌肉平衡、避免肌肉緊縮,應該要常常伸展這些屈肌。
誘發式伸展是肌肉增加固定長度最有效的方式,規律練習瑜伽則可維持新增的長度。肌肉被拉長以后, 就算隔段時間沒伸展,由于先前已經下過苦功來“開拓新路”,想要再恢復柔軟度,也相對容易許多。
通過規律練習,可有效保持身體柔軟度,使動作更加靈活。由此身體動作的可能性擴增,身、心、靈都將不受拘束,無比自由。
一般提及誘發式伸展,多指練習者鎖定某塊特定肌肉,誘發它放松。不過,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它,即收縮肌肉(主動肌)與伸展肌肉(拮抗肌)的沖突。人體做任何關節動作,一定會有一塊肌肉收縮,另一塊肌肉伸展,這時我們如果刻意去啟動那塊伸展的肌肉(正如誘發式伸展),便能短暫激化兩塊肌肉的沖突。沖突一升高,中樞神經系統就要出面協調解決的辦法:命令肌肉放松,接著順勢拉長,進入伸展。

圖一 脊髓反射弧

圖二 進入雙臂反抱腿式之前,以誘發式伸展拉長背部肌肉,為背部動作做準備。其中能有效伸展背部的體式就是龜式,先將雙臂放在大腿下面,啟動股四頭肌以伸直膝蓋,將大腿壓在手臂背面。接著,試著挺背。豎脊肌和腰方肌此時雖然是伸展狀態,但挺背的動作卻會啟動這兩塊肌肉。肌肉一收縮,便能提高肌肉-肌腱連接處的張力,刺激高爾基腱器。高爾基腱器立刻通知中樞神經系統肌肉張力升高,中樞神經系統于是下達放松命令,抑制肌肉收縮。

圖三 下一步要把放松反應所創造的松弛纖維拉緊,以創造新的固定長度。背部放松后,馬上收縮股四頭肌,用大腿壓住手臂。同時,還要啟動腹直肌,加深軀干前彎,以進入更深的體式。

注意我們如何運用生理學和生物力學原理來增加固定長度。在龜式與雙臂反抱腿式中,連接手臂與大腿以伸展背部。挺背,以刺激高爾基腱器。再收縮主動肌(腹直肌),將豎脊肌和腰方肌松弛的纖維拉緊。收縮腹直肌所產生的交互抑制作用,又會擴大背部的放松反應。這些要素結合起來,可增加目標肌肉(背肌)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