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補遺
《系辭上傳》明文記載,大衍之數的占筮法,經高亨窺破“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玄機、確立變卦法之后,應為所有現存占法中最有理論根據、最精密,也最生動的法門。有關其方法的介紹,我在第三章“占卜玄機”中已有陳述,近些年來即占即學,深悟其妙,謹將最新的心得稍做披露,以就教海內外方家,并供易學同好參研。
六爻營數相加,得出卦的營數,最小為三十六,最大為五十四,永遠比天地之數五十五少,這點相當耐人尋味。人算不如天算,人工無論怎樣經營,人智如何騰挪求變,都不可能逆天而行,逾越了自然的范疇。孫悟空精擅變化,筋斗云倏忽來去,卻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人本身亦屬自然的產物,既是觀眾,也是演員,都有其觀點上的限制,一卦中多爻思變的情況下,必得運用天地之數減去卦的營數,以決定客觀宜變的時位。這就是形勢比人強,天時地利人和,總體的趨勢大過個體的考量。世間固然多矛盾,世態仍以相對穩定者居多,變卦絕不容易。
一卦六爻,超過三爻思動,又未值宜變之位,本卦即呈現不穩而往變卦趨動,若恰好三爻動,則形成拔河式的“貞悔相爭”局面。這是高亨變卦法的精義,揆諸事理人情,頗能自圓其說,但我們還可深入推闡:過半數通過,合乎民法則,但世間事未必皆然。以上是依爻的數量演變,而爻的品質,亦即對全卦影響力的大小,應該列入考量。
六爻中,五爻為君位,主導全局,影響力無與倫比。五爻若動,無論客觀形勢宜不宜變,本卦均呈現高度不安。二爻為下卦中位,象征在野的意見領袖,二、五爻間的互動為最重要的配合關系,影響全卦甚巨。四爻為功高震主的權臣之位,一言一行亦動見觀瞻。以上三爻合構成全卦穩定的基礎,三爻若動,雖遇貞悔相爭,多半往悔卦變動,而須以悔卦卦辭斷占。初爻位卑職微,上爻失位勢窮,三爻陽則過剛不中、陰則不當位,此三爻勢力分散、影響有限,若逢貞悔相爭,多半留滯原卦,無力往悔卦變動,仍以本卦卦辭為主斷占。
依此類推,凡重量級的爻可變,即使未逢宜變,仍有可能徑自變動,而須以爻辭論占。若可變之爻到達半數,還可能帶動三爻齊變,變成以悔卦卦辭斷占。
因此,我于1992年問公司業績所占得之剝卦(),五爻可變,雖未值宜變,因影響重大,仍依六五爻辭“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變化,而徹底扭轉了剝卦卦辭“不利有攸往”的局面。
四爻動,未值宜變,依例應任四爻全變為之卦,以之卦卦辭論占,前節所舉“遇臨之觀”觀為范例。但若不變的兩爻為五、二配或五、四配呢?能不能擋住本卦的變動?二爻動,未值宜變,依例本卦不動,仍以本卦卦辭斷占,前節所舉中孚初、三爻動即為一例。但若欲變之爻深具實力的五、四配或五、二配呢?兩爻之間既無明顯沖突,又配合良好的話,能不能帶動兩爻齊變而生變卦呢?
還有,以五、四、二位為主力重爻是一般而論,六十四卦中,仍因卦之時義而有初、三、上位為關鍵爻的情形,屆時又另當別論。例如復卦()一陽復始,初爻掛帥;姤卦(
)一陰潛生,不可輕忽;升卦(
)“柔以時升”,“積小以高大”,初六“允升大吉”。謙(
)卦九三勞謙,萬民敬服。頤卦(
)上九供養全局,“利涉大川”;艮卦上九“敦艮吉,以厚終”。以上諸爻若動,皆須考慮爻辭內涵,以及可能牽動全卦變化的情形。
三爻以上動,若值宜變,該爻即變,以該爻爻辭斷占,不會產生多爻齊變的情況。由人性設想,非常合理:卦中有動爻,就像組織中有個性極強者或異議分子一樣,爻辭即代表其意見或主張,未值宜變,表示其意見未受重視,失意者彼此串聯,可能一起變天顛覆原卦,此即三爻以上由貞之悔的情形。若某一動爻恰值宜變,表示其個人主張已受肯定,可放手施為,這種情形比聯合叛變風險低且利益高,他當然選擇本身爻變,而以其爻辭占斷全卦吉兇。
爻變以爻辭為主斷占,而非以變卦卦辭,其實并不難理解:爻本意為效、為交,仿效天下之變、為兩卦之交。嚴格來說,爻辭代表群體中個體特色的凸顯,靜爻時不彰,動爻時急欲表現,再值宜變,主客觀條件配合即大放異彩,釋出潛蘊的能量。爻變歸爻變,個體出頭仍得重視整體的和諧,爻仍屬卦中一分子,并未嚴重到全卦都得變動的地步。真正的變卦是由未值宜變的諸爻齊變所造成,或貞悔相爭,或由貞之悔。占筮時遇爻變,表示本卦中該爻的個別作用已發動,爻辭所言,即預示了未來的趨勢發展。
爻和所屬卦的關系,當如王弼在《周易略例》中所言:“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爻辭創作,除考慮本身當位得中等條件外,亦比較和其他爻間承乘應與的互動關系,更重要的是須依從卦之時義,奉之為最高圭臬。例如隨卦()重當下眼前,隨機應變,所以爻位只論近距離的承乘,不論遠距離的應與關系;又如無妄卦(
)重固有自發之誠,不假外求,所以初九無應與往吉,其他諸爻相應與,反而惹疾招災。爻之吉兇受制于卦之時義,爻隨卦轉,個人再特立獨行,也擺脫不了時代環境的深刻影響。
爻辭既然參考卦之時義而作,爻變即不可能逾越原卦適用的范圍,亦即尚未造成卦變,所以不以變卦卦辭斷占。
爻和卦的關系,若以組織架構視之,可將六爻的平面符號改繪成近似金字塔的沙漏狀立體:老子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任何組織,階層愈低,成員愈多,初爻代表最基層,五爻居君位,為金字塔的頂尖,上爻失勢過時,代表退休陣營。上卦為居高位的管理階層,以五爻為核心;下卦為中低位的基層勢力,以二爻為代表。上下卦的互動決定全卦的特性,朝野協商、府會制衡,關乎施政的品質。

大衍之法,三變定一爻,變余所剩之策只有36、32、28、24四種,亦即揲之以四的總次數為9、8、7、6四個營數。9為老陽、6為老陰,二者可變;7為少陽、8為少陰,二者不變。9變為8,6變為7,陽極轉陰,陰極轉陽。四營亦四時,自然界春夏秋冬的氣候變化,即為大衍中7量變升溫為9,9質變降溫為8,8量變再降溫為6,6質變升溫變回7的過程。

占卦時,6、7、8、9出現的概率各為何呢?
半年前,我在某大學《易經》班的講堂上提出這個問題,并公布自己上千卦的統計結果。
下課后,學員邱云斌前來請益,以表列演算即可得出同樣結論(看下頁)。看了后,我不禁暗道慚愧,易學以簡易立教,我怎么當局者迷、化簡為繁了?
邱的算式大致如下:
甲、總策數:49(第一變)

由表可清楚看出,一變后余策44的概率為3/4,余策40的概率為1/4。
乙、總策數:44(第二變)

丙、總策數:40(第二變)

由第二變之二表可看出,二變后余策為一變后余策減掉4,或減掉8。如原策數為44,則二變后必為40或36,而概率各為1/2。如原策數為40,則二變后必為36或32,概率各為1/2。
丁、依此類推,三變后余策應為二變后余策再減掉4或8,其概率亦各為1/2。歸納前述,整理如下:

注:()內為每變出現概率。
〔〕內為二變后之總概率。
由最后表列可知:三變之后,余策24,即變6(老陰)的概率為l/16;余策28,變7(少陽)的概率為5/16;余策32,變8(少陰)概率為7/16;余策36,變9(老陽)的概率為3/16。
根據以上結果,我們發現:
一、6與8、7與9之概率和各為8/16,亦即陰陽爻出現之概率各半,合乎長期的自然法則。
二、6與9的概率和為4/16,亦即占到變爻的概率為1/4,世事仍以相對穩定時居多。有趣的是,老陽的概率為老陰的3倍。這表示陽性躁動多變,陰性沉靜難變,證諸物理人情,完全合輒。世間男女情愛,男人的熱情很快就燃燒到最高點,卻也迅速消逝,女人的反應就緩慢內斂得多,卻比較雋永持久。癡心女子負心漢,看來不是假話。
三、8的出現幾率最大,近乎一半,表示世間人、事、物的惰性相當可觀,變動改革大不易。
四、不論陰爻或陽爻,要到第三變才確定,且概率各半,無法事先偵知。生兒育女,難以操控自如;英雄功業,為佛為魔,蓋棺方能論定。
五、乾卦()六爻全變,“群龍無首”的出現概率甚低;坤卦(
)六爻全變,“利永貞”更是絕無僅有。老子稱:“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用六更強于用九,無為而后能無不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6為至柔,陰極轉陽變成7,所以坤卦《文言》云:“坤至柔而動也剛。”9為至堅,陽極轉陰變成8。—般狀況下,剛克柔,所以7概率小于8的概率。特殊狀況下,至柔反過來克至剛,所以6的概率遠小于9的概率。物以稀為貴,以少統多,本是《易經》卦爻的判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