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醒思考”系列(套裝三冊)
- (德)羅爾夫·多貝里
- 1847字
- 2020-08-11 18:03:58
10 五秒說不
小恩惠,大陷阱
當別人想請你幫個小忙時,你有多少次毫不猶豫便同意了?你拒絕過多少次?你曾有多少次因為自己輕率地答應(yīng)而事后生氣?你又有多少次后悔自己拒絕了他人幫忙的請求?
多年前,我曾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過個人統(tǒng)計,并意識到自己在面對諸如講課、寫文章、采訪等小小的幫忙請求時,同意得太過頻繁了。我投入了過多的時間,而真正給他人帶來的幫助卻遠不如自己預(yù)期的那般重要。我想要幫別人,這最終導(dǎo)致我沒能為自己做什么事。
這種“取悅他人之疾”從何而來?20世紀50年代,生物學(xué)家曾試圖探究那些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動物為何仍然能彼此合作,比如黑猩猩為何會與其他黑猩猩分享食物,狒狒為什么會花力氣為別的狒狒清理皮膚。如果它們有血緣關(guān)系,那么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它們有大量相同的基因,合作有助于維持它們共同的基因庫,即便它們會為此付出一些代價,即便某些個體在合作過程中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因此而喪命。
然而,為何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動物也甘心承受這一風(fēng)險呢?換個問法: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動物為何有時會展現(xiàn)出利他行為?
黑猩猩為何不把食物留給自己吃,而是選擇與陌生的同類分享呢?
狒狒為何不懶洋洋地躺著,而是花費寶貴的體力,來給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同類捉上幾個小時的蟲子呢?
這些問題并非毫無意義。
問題的答案在數(shù)學(xué)之中,更具體地說,是在博弈論之中。美國人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曾經(jīng)舉辦過一場程序博弈競賽,讓不同的計算機程序之間彼此競爭。每一個程序與自己的競爭對手交互時,都會采用一種具體策略——與對方合作,欺騙對方,表現(xiàn)出利己行為或不斷讓步。從長遠來看,一種被稱為“一報還一報”的策略表現(xiàn)得最為成功,即你怎么對我,我就怎么對你。
這是一種簡單的策略,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合作,然后在剩余時間內(nèi)模仿你的競爭對手。舉個具體的例子:假如在我邁出第一步之后,對方選擇合作,那我也會繼續(xù)合作。然而,如果在我邁出第一步之后,對方拒絕合作,或者對方利用了我,那我也將停止合作。假如對方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重新開始合作,我則會重新開始與對方合作。
這正是我們在動物王國中觀察到的行為方式,人們稱之為“互惠主義”。黑猩猩與同類分享自己的食物,因為它認為,下次如果對方有食物可以分享時,也會投桃報李。它知道,哪怕在一次覓食之后空手而歸,自己仍然會有食物可吃。
互惠主義僅會發(fā)生在有長期記憶的動物身上。只有當黑猩猩能夠記起對方是否曾經(jīng)將食物分享給自己時,它才能夠運用這種卓有成效的策略。
其實,只有少數(shù)幾種高度進化的動物才擁有回憶能力,主要是猿類。當然,黑猩猩并沒有進行“戰(zhàn)略思考”。相反,進化令這種策略成為它們的先天行為,因為未采用“一報還一報”策略的猿類,如今已經(jīng)從基因庫中消失了。由于人類也屬于高度進化的物種,所以這種互惠主義的沖動在我們身上同樣存在。
“一報還一報”策略令全球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每天會與很多不沾親的人,甚至是來自地球另一端的人合作,這種合作為我們的富裕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請注意,互惠主義也隱藏著風(fēng)險。假如有人幫了你,你會覺得自己有義務(wù)回報他,比如幫他一個忙,這會讓你變得易被他人操縱。
此外,你還面臨一個更大的風(fēng)險:“一報還一報”策略每次都是以預(yù)先支出的勞動和信任開始的,即本能的、率先說出的“可以”,而令我們事后生氣的,恰恰是這個“可以”。一旦我們本能地答應(yīng)了他人的幫忙請求,往往會為自己的決定找理由。我們會去思考,對方提出的請求有哪些合適的理由,卻不會去想自己需要付出多少時間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我們認為這些理由比時間重要,然而這卻是一個思維錯誤,因為理由是無限多的,而時間卻是有限的。
下意識地說出“可以”是一種深層的條件反射。自從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我便開始采用芒格的“五秒說不”策略來對抗這種條件反射,“想找到世間美好的事物并非易事,然而如果你能在90%的時候說‘不’,那么你便不會錯過很多美好”。假如別人找我?guī)兔Γ敲次抑粫试S自己用五秒鐘時間來考慮這個請求,隨后便會做決定,而大多數(shù)時候我的回答是“不”。我寧愿冒著失去其他人“歡心”的風(fēng)險來拒絕大多數(shù)請求,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你為什么不試試呢?只有極少的人會因此馬上將你歸入“麻木不仁”的群體。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會在心中羨慕你的堅定。
2000多年前,羅馬哲學(xué)家塞內(nèi)卡曾寫道:“讓你遠離自我的,正是那些召喚你前去的人。”對此,他顯然是有先見之明,因為巴菲特后來也說過:“優(yōu)秀的人和卓越的人之間的差別,恰恰在于后者幾乎總會說‘不’。”
因此,請學(xué)會運用“五秒說不”策略。對于美好生活而言,這是非常好的經(jīng)驗法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