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有錢就買下:基本的價值投資策略
“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會不會買下這家公司?”在初次接觸到這句話時,它刷新了我的認知,甚至可以說顛覆了我的投資思維。
這關乎未來的投資是套利投資還是股權思維投資,雖然兩者都是低買高賣,但差距甚大。
巴菲特與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都采用股權投資思維,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所以相比于他們的資金量,持股種類很少,但買入就是大手筆、重倉股。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他們是個人投資者,投資不受限制。
但基金經(jīng)理們不同,由于行業(yè)規(guī)則限制的原因,他們不得不分散投資。彼得·林奇將房利美的股票加倉至基金資產(chǎn)的5%,這是重倉股的最高限額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以巴菲特為例,他原本只喜歡買入“煙蒂股”,但在投資生涯的中后期,由于受到了費雪與芒格的影響,進行“轉型投資”,買入優(yōu)質的上市公司。由于巴菲特的投資方式是看好的企業(yè)直接買下來,所以他會成為優(yōu)秀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而優(yōu)秀上市公司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優(yōu)質現(xiàn)金流,上交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拿著這些資金可以進行再投資。所賺取的利潤并非單純來自購買企業(yè)的股價上漲波動,還有免費的投資資金可用,這個優(yōu)勢是基金與普通投資者做不到的。這就是巴菲特轉變的原因,這些自由現(xiàn)金流都是免費的可投資資金,等同于本金可以不斷增長。
作為個人投資者,應當適量分散操作,采用股權思維投資,這種思維可以幫助投資者在選股的過程中優(yōu)中選優(yōu)!
當投資者在做出決策之前,一定要認真考量究竟是否值得投資,會帶來怎樣的回報。最少投資者要知道這門生意是干什么的,生產(chǎn)什么產(chǎn)品或者提供什么服務;產(chǎn)品與服務是否品質高、受歡迎;行業(yè)占有率如何;利潤如何;有什么競爭對手;如果投資了這門生意,要怎么去做?會遇到什么困難?既然花錢了,就要花得物有所值。
買股票為什么不能像去做生意一樣進行思考呢?做生意是投資,買股票同樣是投資。在買入股票之前,一定要這樣問自己:如果有足夠的錢,會不會買下這家上市公司?像做生意一樣買股票,是最本質的、也是最正確的投資策略。買股票就是做生意,兩者之間毫無分別。
當投資者將投資股票當作自己的生意來做,會自然而然地研究這家上市公司究竟好不好,能不能賺錢,當前的價格是否便宜,是否值得為之投入自己的資金,最少也要像買房子、車子一樣,認真考察對比功能配置與性價比。如果投資者真正將投資股票當作自己的生意來做,是很難變成投機的,是很難不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