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二節 學校體育與衛生

一、學校體育

新中國成立后,榆林地區各類學校貫徹毛主席關于“健康第一”的指示,逐步加強了體育工作。1953年春,榆林專署文教局首先在榆林農校和師范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體育測試,在農校參加測試的494人中,及格(60分以上)371人,優秀(80分以上)95人;在榆師參加測試的557人中,及格46人,優秀39人。根據兩校測試試點情況,為增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榆、綏兩署在全區各類學校中認真推行國家“勞衛制”(即“準備勞動及衛國體育制度”)鍛煉標準。榆林中學還成立起“健康委員會”,以體育課外小組為骨干,每周利用4次早操時間進行有計劃的專項訓練,使80%的學生達到“勞衛制”標準。

1956年,全區中小學試行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在師生中推廣兒童、少年和成人廣播操。在音樂伴奏下做動作優美、運動量適中的體操,使教師、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各類學校都將早操、體育課、課外活動安排到作息時間表中,學校體育步入正軌。1958年12月,在西安召開的陜西省體育工作評比會上,綏德縣、榆師、榆林縣一完小,獲得“陜西體育運動紅旗”獎。

1960年,根據地區體育干部和體育教師缺乏的實際,行署決定在榆師附設體育班一個,當年招生39名,配備教職員工9名。榆師在體育工作計劃中,要求學生在進行勞衛制鍛煉的同時,學習簡單的體育理論知識,以便在畢業后,推動農村小學體育活動的開展。這一年,80%的學生達到勞衛制二級標準。1961年4月,根據精簡機構的精神,行署決定撤銷了榆師附設的體育班,學生分流,教員回原單位,校舍歸榆師。

1962年3月,根據陜西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榆林專區文教局發出通知,及時糾正了部分學校停上早操不開體育課,甚至把操場當地耕種的錯誤傾向,要求各學校團委、工會、學生會等部門和有關人員,建立體育協會,具體負責組織學校的體育活動。據1964年統計,全區專職體育教師達75人(其中綏德8人,榆林、定邊各7人,靖邊、橫山、子洲、米脂、神木、清澗各6人,府谷、佳縣各5人,吳堡3人,地直學校4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體育工作處于停滯狀態,一度時間被“軍事訓練”所取代。1975年經國務院批準,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全區各類學校紛紛開展“達標”活動,推動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據1976年統計,全區參加兩課、兩操、兩活動的大、中、小學學生185,029人;參加兩課、兩操、一活動的大、中、小學學生486,139人,占學生總數的95%。參加各項業余代表隊的學生有68212人,占學生總數的16%。體育師資力量不斷發展,全區共有專職體育教師180人,兼職體育教師4747人。全區一所大學的160名學生中,達標41人;483所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中,有183所開展達標活動,在進行測試的139所學校36308名學生中,達標8682人;4892所小學中,有792所開展達標活動,在進行測試的529所學校68023名學生中,達標10233人。1977年,地區體委為全體達標的大、中、小學生頒發了證書和證章。

為了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發展與人才的培養,根據陜西省體委的部署,地區有關部門從1983年起,在全區范圍內確定了一批體育傳統訓練學校(簡稱體傳校)。屬省布局的體傳校有:榆林中學、定邊中學、綏德義合中學、靖邊二中、神木中學、佳縣通鎮中學等6所,訓練項目為田徑。屬地區布局的體傳校有13所,開展的項目為田徑、足球、籃球、和排球。屬縣級布局的體傳校有50所。這一年,定邊中學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在9月份舉行的第五屆全運會上獲得銀質獎。

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各級學校都十分重視文化課教學,體育工作被忽略的學校很多,業余訓練也是有名無實,但多數學校能堅持兩課兩操活動。從1955年到1989年,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共推廣了國家體委編制的13套廣播體操(兒童操6套,少年和成人操7套)。定中、榆中等學校還在教師中推行了廣播太極拳。許多城市中、小學在教師中推行了中老年迪斯科,進一步豐富了教師的業余生活,增進了身心健康。1989年10月,榆林中學被國家體委和教委評為“推行國家體委鍛煉標準先進單位”。

二、學校衛生

新中國成立后,各級人民政府開始在各類學校中設立衛生室,配備校醫,并在各級防疫站衛生科,配備專業人員從事學校衛生管理工作。1963年,地縣防疫站對榆師、榆師附小、榆林縣一完小的2108名學生進行了視力狀況調查,榆師學生視力減退者達40.5%,附小達14.9%;佳縣烏鎮中學435名學生中視力減退者達20.8%。針對這一情況,行署文教衛生局決定在全區各小學中推廣眼保健操,要求在作息時間中安排作眼保健操的時間,以保護學生視力。1968年,榆林城關5所中小學3981名學生中,經檢測視力不良者有665名,發病率為16.83%。

1980年,全區地縣防疫站共有學校衛生管理專業人員18人。全區6138所大中小學中,共有校醫89人,設保健教師92人,使371017名大中小學學生享受到醫療保健服務。這一年,地縣有關部門對4個縣17所學校的85個教室進行了衛生調查,其中43個教室采光不足,不符合國家標準;這17所學校的6470名中小學生中,患沙眼的有1534人,患病率為23.7%、針對這種情況,地區文教局和衛生局,從1980年至1984年,先后舉辦了三次重點中小學校醫和各縣防疫站負責學校衛生工作的專業人員學習班,培訓學員110人。全區中小學逐步建立起保健機構,由校醫或保健醫生、教務主任、總務主任、體育教師共同組成保健委員會,負責制訂保健工作計劃和檢查落實。到1985年,全區重點中小學,為26635名學生建立了健康檔案或卡片,并對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教室、桌凳進行了改建與改制。這一年,榆林一完小的蛔蟲感染率由1975年的86.88%下降到70%。全區6000名中小學女生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3.7歲。1989年,榆林中學建成了教學樓配套設施,使全校師生洗上了熱水澡,衛生面貌大為改觀。

附錄

新中國成立前陜北榆林體育運動的片斷回憶

張毓濱

我從事體育工作多年,對陜北榆林每屆運動會,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我是運動員兼裁判員,多次參與籌辦運動會工作。現根據本人親歷及見聞,對榆林體育運動作一回顧。

1921年陜北聯合中學,由校長杜斌丞先生創辦第一次運動大會。場地在榆中原操場,會期五天,參加運動員約有三四百人。比賽和表演項目很多,分團體與個人,工農兵學商都有人參加。

運動會場布置比較壯觀,北邊搭彩棚五座,中間是司令臺,左右兩旁是執事人員議事棚、陳列獎品棚、體育器材棚、裁判員休息棚。運動場周圍彩旗飄揚,圍有欄桿,場內劃分比賽區、各項表演區。

大會規定專用服裝,大會總司令身著紅色外大衣,裁判員一律著深藍色中山裝,運動員著深黃色紅邊,上長下短的運動衣,糾察員著藍色制服,配戴紅袖章,唯報告員特制虎皮色大衣,頭戴紅纓帽,腳登長皮靴,手舉喊話筒,身背大木牌,專職繞場傳達大會命令、項目、成績、新聞等。運動員更衣休息均設在宿舍和教室。參觀人有票者可在場周參觀,無票者在校外南東山參觀,或上東城。會場秩序井然,糾察員分段負責,規則嚴謹。

大會開幕式,儀仗隊前有會旗和彩旗引導,總司令先行,裁判員相隨,運動員緊跟。鼓樂喧天,出校門,走東山,經北大碾房巷下,從上帝廟直出大街。后隨各界代表、團體和個人表演隊伍。大隊兩邊,糾察隊、衛生員各執其事,繞回會場。

凡參加運動人員,不受限制,表演者自選項目,成年與未成年人均可參加,還特請武術能手表演。比賽項目:

球類:足、籃、排(九人)、網球(單雙打),均是榆中各縣學生。

田賽:跳高、跳遠(沒有三級跳)、擲鉛球(沒有鐵餅、標槍)。

表演項目:立定跳遠、蹲式跳高。雙手耍鋼錘、鏈錘(袖錘)。玩擲石鎖、舉石擔、跳繩、踢毽子等。

徑賽:百米、二百米、四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沒有長跑和跨欄)。

另加項目:障礙跑(鉆鐵圈,跨大木欄)。跳繩跑(分單雙人)、滾鐵環跑(帶鉆鐵環)、三腳跑(分單人,雙人各縛一腿)、蛙跳(雙腳著地,雙手著地躍進)、不倒翁跳進(用毛口袋將腳手裝至胸前,僅露頭部,彎腿向前躍進)、負重跑(各背一袋黃沙,約二十斤)。這些項目,至少六人,十數人亦可,都是百碼直段比賽,均選前六名。

表演:分個人與團體,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均可參加各種表演。國民小學(現一完小)唱歌表演(莆秘作,暢游五洲歌詞)、啞鈴操表演(唱四拍八節歌譜,作各種打啞鈴動作)、跳繩列隊表演(自喊號子)、滾鐵環表演(哨音指揮)等。

各界民眾表演:武術(分單雙打)刀、槍、棍、棒、三節棍、九節鞭、袖錘、鏈錘、銅錘、玩石鎖、舉石擔等。曾有一位大力士,舉起關帝廟數百斤重的鐵大刀,玩耍各種動作。凡表演者,都有獎品,各顯其能,盛況空前。沒有女子參加,因當時女子還在纏腳。

大會圓滿結束,給陜北榆林中學打下良好的體育基礎,尤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甚大。

1925年秋,榆林中學邀請綏德師范和榆林道立單級師范(創建在榆林香云寺)在榆中舉行過一次足球循環賽。榆中冠軍,綏師亞軍,榆林道立師范第三。榆中選手中,有五杜出名(都系杜老先生的子、侄),綏師選手中有田文祥個人技術好,榆林單級師范選手中有郭福善(是郭季林的原名)后衛踢得好。

這場足球賽,由杜老先生主持。他教導運動員,遵守裁判,強調體育道德,沒有發生踢傷事故,使勝者不驕,敗者滿意。

1928年10月10日,陜北榆林縣立職業學校校長高宗山籌辦榆林三校(職中、榆中、榆師)運動會。女子首次參加運動會。運動會場地設在大操場(舊大仙樓前)平整了八百米跑道,場內有足球、籃球、排球(九人)和投擲場,場外設有網球和跳遠、跳高場。場北面搭有司令臺和陳列獎品彩棚。會期三天。

比賽項目:

球類:足、籃、排(九人)、網(單雙打),女子有籃球表演賽。

田賽:跳高、跳遠(沒有三級跳)、鐵球、鐵餅(沒有標槍)。

徑賽:百米、二百米、四百米、八百米、中長跑一英里賽。

10月10日上午,進行男子百米預賽、女子百米預賽。男子跳高決賽,職中謝文敏第一。女子跳高決賽、榆師石云紅第一。下午男鐵球決賽,榆中石作奇第一。男鐵餅決賽,職中冉先民第一。女四百米決賽,榆師石云紅第一。籃球決賽榆中冠軍。

10月11日上午男子百米復賽。女子百米、二百米決賽,榆師尤翠華得此二項第一。女鐵球決賽,榆師牛桂云第一。下午男百米決賽,職中張玉恒第一。男八百米決賽,榆中石作奇第一。男一英里決賽、職中李良才第一。女跳遠決賽,榆師劉蓮香第一。

1937年秋季,陜北各界運動會在綏德召開,主辦人高桂滋、湯恩伯、閻錫山(名譽會長)。參加單位有19個,有陜北各縣中山學校,陜北各縣駐防部隊。會期四天,場地在綏德飛機場。

榆林參加單位:八十六師高凌云領隊,榆中郭季林領隊,職中趙祿恒領隊,榆師楊建三領隊,綏師曹文郁領隊(綏德各小學),還有高桂滋部隊,湯恩伯部隊,閻錫山部隊等。

比賽項目:球類:足、籃、排(九人)、網(單雙打)。女子無球類賽。

足球八十六師冠軍,湯部亞軍,(榆中因與八十六師初賽排在一起,與八十六師復賽棄權)。

籃球高部冠軍、榆中亞軍。

網球雙打高部冠軍,榆中亞軍。

網球單打高部冠軍,榆中亞軍。

田賽:鐵球二十二軍路德安冠軍。

無標槍比賽,壘球擲遠榆中冠軍。

跳高綏師冠軍,榆中亞軍。跳遠榆中冠軍李廷甫。

徑賽:百米綏師第一陳錦章。二百米八十六師第一楊治安。四百米八十六師第一。八百米八十六師第一。一千五百米高部第一。三千米職中第一王冉。五千米職中第一王冉。萬米八十六師第一劉恭德。

高欄榆中第一宋文郁。低欄高部第一柴振興。

表演項目:單杠、武術長拳、猴拳、袖錘、太極拳,八十六師優。刀、槍、棍、棒、器械、氣功湯部優。榆林女師田徑賽的分數,都由他們所獲。小學組田徑賽都由綏德小學所獲。四徑賽的總分八十六師第一,高部第二,榆中第三、綏師第四。其余各單位都有得分的運動員,大會圓滿結束。

1938年秋季,駐榆邊區總司令鄧寶珊,駐榆八十六師師長高雙成,主持籌辦陜北各界秋季運動大會。會場在大操場,千米跑道,圍有欄桿,場南中搭有彩門,北邊搭有彩棚五座,中搭司令臺;運動員休息更衣帳篷十數個,彩旗與各隊隊旗,飄揚四周,也較壯觀。

參加單位:邊總部、八十六師、騎六師、榆中、職中、榆師、米中、綏師。比賽項目:

球類:足球八十六師冠軍。榆中亞軍。

籃球:邊總部冠軍,榆中亞軍。

排球(九人):職小冠軍、米中亞軍。

網球:雙打八十六師高凌云、牟紫東冠軍,職中張毓濱、謝天士亞軍

網球:單打職中張毓濱冠軍,八十六師高凌云(因故棄權)亞軍。

田賽:跳高榆中高錦元第一;跳遠邊總部紀茂德第一,三級跳遠邊總部紀茂德第—,鐵球八十六師路德安第一,鐵餅邊總部紀茂德第一,手榴彈擲遠八十六師奪冠。

徑賽:百米、二百米、四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三千米、五千米、萬米。短跑八十六師得分多,其次榆中,職中較少。

中長跑和短跑的成績一樣,其它單位亦有得分人員,僅能記其大略。女子項目,全由榆師所得。女子球類由榆師籃球隊表演賽。

這次運動會是繼陜北聯合運動會后的一次完滿運動會,涌現了一些較好的運動員,如職中短跑選手李月恩,榆中短跑選手劉越,二十二軍長跑選手陳思義、王炳文,社會青年磨隨奴等,榆師女運動員,亦有所提高。

1939年秋季駐榆邊區總司令鄧寶珊,八十六師師長高雙成籌辦運動會,場址在大操場。參加單位有邊總部、八十六師、榆中、職中、榆師、新明巷小學、榆師女子附小、榆中童子軍,均參加團體操表演,農民尤德參加萬米長跑,女子除參加田徑賽,又增加了籃、排球比賽,這在當時來說是新鮮事。

榆中童子軍團體操表演,教練是劉一青,二百人參加,徒手拍掌,選用各種柔軟操動作,以整齊的步伐入場,變換隊形,配合多樣,全身活動,一氣做完,群眾鼓掌歡呼。榆師附小女童子軍,表演了一套百人花樣團體操,先踏步拍掌入場,由一大圓,換二套圓,再分成四個相對圓,變成五個相交圓,配合仰臥起坐,各式體操,以四拍八節掌聲踏步,一氣聯合做完。新小童子軍百人表演,是帶著軍棍,列成方隊,模仿軍人持槍對敵的各種動作,如上戰場,整齊嚴肅,做完后,唱歌跑步出場。這三種體操贏得觀眾掌聲和好評。

田徑賽、球類比賽,照前運動會進行,每年秋季舉行一次,都是友好、圓滿結束。從來沒發生事故及爭吵現象。

榆中校內運動會,多在每年春季舉行,由愛好體育的教師們主辦,培養出很多的出色運動員。球類方面,排球由教師組成有“庸隊”,籃球學生組成有“雁隊、箭隊、塞風隊、邊峰隊”。足球有“高中隊、初中隊”。校隊由上二隊選拔。田徑長短跑、跳、投、擲都自選練習,比較活躍。

從1937—1943年的七年中,榆中每年都要舉行一次秋季運動大會。主持人仍是鄧寶珊與高雙成。場地(大操場)是平整較好的土場地。大會執事人員逐年增加。比賽項目,雖無變動,較為精確。凡駐各縣部隊,都有專職干部,陜北各縣學校單位,都有了體育教師,各小學也有兼職教師。每屆運動會,參加團體操表演,參加各項比賽的運動會,逐年增多。市民與農民、工人們也有人參加。每天在蓮花池畔出現了練長跑的群眾,也出現了練武術的人,愛好武術的專業人員,如蘇德貴、陳國棟等,收徒培養出很多武術愛好者,每年在青云山廟會上表演,很受群眾歡迎。這都是召開運動會引導的結果。大會一年比一年完善熱烈,成績逐年提高。尤其團體操的花樣表演,可以說日新月異。

職中沒有開過本校運動會,僅有學生組織的足球隊“鷹隊”與“鋼足隊”,教職工組織的排球隊有“微隊”,常與榆中學生和教師比賽,每年達十數次。接著足球隊發展到與榆林各界市民組織的“醒獅”隊比賽,亦很熱烈。

榆師是女校,也沒有開過本校運動會。體育是愛好體育的老師兼職,凡上體育課程只玩玩籃、排球。田徑賽在參加各界運動會前,開始練習一兩個月。

榆師附小在1943年春季召開過一次該校田徑運動會,是項目較完全的運動會。當時校長楊志明支持,全校教師自愿擔任大會職員。這時我是童子軍教練員又兼教體育,雖是首創,結果頗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涌現出很多體育活動愛好者。

1928年冬季,職中教師甘思禹,在梅花樓下放普惠泉水結冰,在這個小冰場上滑冰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雖僅有一副冰刀,天天有喜愛者練習,才有了滑冰運動。后來榆中教師杜理庵和葉瑞和二位老師,在蓮花池滑冰,這更引起了市民們的重視,才逐漸開始了榆林滑冰運動。當時冰刀雖少,可以在榆林炮廠(在龍泉寺內設,專為八十六師修槍炮,現是毛織廠)購制。以后滑冰運動逐漸地普及了。

游泳運動,也是在當時開始的。大壩頭(原在南城東角)、黑樹灣(在南城的西南角,因榆溪河與南門河匯合處蓄下深水潭)、二壩(在原金剛寺對面),這三處都是榆城各界人士,夏季游泳消暑之處,可沒有進行過比賽。

越野賽,是從1932年冬季開始,每年舉行一次,由榆中教師郭季林主持。參加單位,僅是榆中學生與駐軍官兵參加。人數約計數十人。首次是由大西門開始,跑經西城外向南繞南城至榆陽橋終點。以后由蓮花池起跑,仍出大西門,轉南繞南城外,經榆陽橋,終點是舊飛機場。

自鄧寶珊任邊區總司令和二十二軍軍長高雙成駐防榆林,都很提倡體育運動,尤其高雙成將體育運動作為他練兵的主要內容。各單位都請有專職體育人員,總部是紀茂德;二十二軍是張樂善、高凌云、郭瑞元;榆中郭季林;榆師張毓濱兼;職中趙祿恒,后是趙丕顯;綏德曹文郁,后是王學義,米中欒國華。他們當中有的是師大體育系畢業,有的是東亞體專畢業。他們和一些愛好體育工作者及各校愛好體育的老師們一起,發展了陜北各縣的體育事業,繼承了杜斌丞老先生的光榮傳統。

1944年的榆林各界秋季運動大會,仍是鄧寶珊與高雙成主持召開的。比賽項目和1943年相同,參加單位也相同,大會的籌備與場地布置,比以前完善,體育成績有所提高。

在本年的冬季,我就離開了榆林,以后情況便不知道了。

(作者時系童子軍體育教師、運動會運動員、裁判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晋州市| 西宁市| 鱼台县| 荔浦县| 绿春县| 文成县| 霞浦县| 民勤县| 朝阳市| 金阳县| 上思县| 汨罗市| 临澧县| 光泽县| 冷水江市| 探索| 随州市| 榆中县| 河西区| 和田县| 五华县| 秭归县| 奈曼旗| 嘉禾县| 佳木斯市| 建湖县| 溧水县| 肃宁县| 邯郸市| 白沙| 镇宁| 冀州市| 巫山县| 翁牛特旗| 晋宁县| 谷城县| 南丰县| 绵阳市| 揭西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