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唐代的鼎盛時期,長安城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唐代長安城的人口眾多,前后存在明顯的波動。唐代前期長安有居民50萬左右,中期增加到90萬,后期又減少到70萬人。長安糧食的需求量,在人口數量、軍制的變化以及統治集團的用糧增加的共同影響下,整個唐代長安居民和長安政府的糧食需求量都有較大變化。唐前期長安城總需糧約390萬石,其中長安政府就需要糧食263萬石。唐中期長安總需糧食737萬石,長安中央政府的糧食需求量達400萬石。唐代后期長安居民需要糧食517萬石,其中長安政府的糧食需求量也達到274萬石。

唐都長安巨額的糧食消費,僅靠周邊的關中地區供給糧食是不夠的,不得不仰給于華北、江淮以及其他一些地區。有唐一代,長安所需糧食主要來自關中。關中而外,華北地區對長安的糧食輸入明顯分為兩個階段:安史之亂前,華北地區是長安的主要糧食供應地;安史之亂后,華北地區輸往長安的糧食急劇減少,有時甚至完全停運。江淮地區在唐前期漕運糧食進京較少,武則天統治時期漕運入京的數量隨之增多,安史之亂后,江淮地區成了京師的主要糧食供應地。此外,巴蜀、河西與嶺南地區也曾運糧到關中。

唐代長安人口繁多,糧食需求量大,即使有全國各地往長安輸送糧食,但仍然很難滿足長安人口的糧食需求。唐代前期的長安用糧大多數年份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唐初十余年間,京師長安的糧食嚴重匱乏;貞觀五、六年后到高宗麟德年間,京師長安的糧食供應稍微好轉;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至睿宗延和元年(712),糧荒再度發生。唐代中期長安的糧食供需總體上較唐代前期要好。唐玄宗開元前期長安的糧食供需基本上趨于平衡,開元末年至天寶時期的20余年間,長安的糧食供給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供大于求,安史之亂時期結束了此前的良好局勢。安史之亂后的140多年間,長安政府缺糧成為常態,開元天寶時期糧食盈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唐后期長安的糧食供需矛盾愈來愈嚴重,長安民有菜色,民生憔悴。糧食的短缺對唐后期歷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影響長安的糧食供應量的因素是非常復雜的,歸納起來就是自然災害和戰爭動亂的影響。水旱災害和其他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有著直接而廣泛的影響。戰爭和動亂是影響長安糧食供應的主要社會因素,體現在破壞糧食的生產供給和影響糧食的正常流通。為盡可能滿足長安的糧食需求,緩解糧食的供需矛盾,唐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大力發展關中地區經濟以提高關中的糧食供應量和加大漕運的力度。此外,唐政府也采取過其他的一些應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長安糧食的供需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丘县| 松桃| 桂平市| 新疆| 丰宁| 弥勒县| 德钦县| 石门县| 临漳县| 监利县| 宽甸| 公主岭市| 容城县| 泗阳县| 贡觉县| 南平市| 大关县| 安多县| 易门县| 和平县| 昭通市| 石河子市| 延吉市| 竹溪县| 九寨沟县| 徐州市| 封丘县| 文山县| 乐东| 德昌县| 枣阳市| 隆安县| 潜山县| 吴江市| 湛江市| 云梦县| 集贤县| 新田县| 象州县| 葫芦岛市| 敦化市|